信用是治理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社会信用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并列作为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凸显了社会信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按照厦门市委市政府部署,厦门市发展改革委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制度加强研究、加力推进,不断开创信用建设新局面。厦门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将继续探索试验、探路先行,谱写信用建设“厦门篇章”。
以信用赋能产业发展
构筑经济“信”基础
“公司通过厦门市‘信易贷’平台获得单笔百万元信用贷款。这笔贷款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2023年公司业绩增长近40%。”厦门普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为医疗机构资产设备智能化管理、全生命周期质控管理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致力于让每一台医疗设备“说话”。
这是信用赋能产业发展、助力科技创新引领动能转换的生动缩影。
经济发展,基础在实体、支撑在产业。厦门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创新“科技+信用+金融”服务模式,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厦门率先在全国推出“信易贷”模式,创新开展“首贷”“续贷”服务,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覆盖面及便利度。截至2023年12月末,厦门市“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6.2万家,入驻金融机构41家,累计撮合融资1110.5亿元;首贷续贷服务中心成功授信299笔、7.97亿元,获得首贷贴息134笔,对应融资金额3.88亿元。
与此同时,厦门创新设立符合行业特色契合企业需求的多领域特色应用场景,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创新“科信贷”,解决科技型企业“高人力成本、高研发投入、轻资产”的融资难问题;联合信用服务机构在公共资源采购领域创新“公共采购信易贷”,累计授信185.43亿元;全国首创“港航信易贷”,为53家港航企业融资授信13.37亿元;创新“园区信易贷”,为347家园区企业融资授信34.2亿元;创新工程建设领域“工程信易贷”,为758家企业融资授信12亿元。
不仅是融资,厦门多管齐下,创新信用举措,服务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如,率先建设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探索公共+市场信用数据融合应用,目前可对外服务的信用数据规模超272亿条,招商落地企业75家;在全国首开先河,举办首届百行信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征集活动,积极推动信用优秀技术、产品、场景落地;依托城市大脑底座能力,融通部门信息资源,借助信用监管体系,推行“免申即享”服务;创新涉民营企业执行案件“信用考核机制”,帮助失信企业回归良性发展轨道;推行信用赋能溯源全链条,已汇聚1607万多条进口商品有效溯源数据,备案登记315个溯源主体565种进口商品,生成449万多条从原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全生命周期溯源信用链条;首创“企业创新税收指数”,推动银行机构开发纯信用免抵押“研发创新税易贷”产品。
以信用赋能社会治理
开辟治理“信”路径
在同安区凤祥社区,志愿服务、公益捐赠、垃圾分类、诚信行为,都可以增加信用积分,这些积分可用于兑换各类商品和服务。凤祥社区积极探索“商居融合 诚信凤祥”社区工作法,建立多部门、多商家、多群体联动的信用积分兑换机制,并以此推动形成“信易居”社区治理模式。
“信易居”社区治理模式带来令人欣喜的变化。凤祥社区信用积分超市已兑换积分118批次,惠及辖区居民数2300人次,商家虚假宣传、诚信纠纷的现象逐渐减少,激活社区商圈,商户由732家增加到了1077家。
信用建设“一根针”,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为社会治理开辟了新路径。
厦门将信用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法治化规范化建设为牵引,以智慧化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搭建了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形成极具厦门特色的“一张表、一支撑、一保障、两网、两库、市区两级”格局。其中,“两库”(法人信用信息库和自然人信用信息库)已汇集69个部门17亿条数据,覆盖全市所有企业和自然人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厦门全面拓展信用大数据应用,减少政府治理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厦门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厦门持续深挖个人信用价值,以信用‘微改革’,带动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水平的提档升级。”厦门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信用赋能民生保障
释放惠民“信”活力
三岁的小孩易患鼻炎,家住莲前的市民郭女士每周带上孩子前往厦门中医院推拿。“换作以前,至少要充值付费两次,带着孩子排队非常麻烦。现在采用信用就医,不用反复排队,方便太多了,省时又省力。”
厦门聚力推动信用惠民生,探索出一条信用与民生相互融合的新道路。厦门率先在全国实行的“个人信用白鹭分+平台+金融机构”信用就医模式,便是聚焦群众关键小事,打破“惯性思维”,积极推动信用大数据创新应用的生动案例。
信用就医推出至今已在全市59家公立医疗机构推行使用,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人数超51.6万;信用停车为市民提供“先离场,后缴费”服务,已覆盖全市所有市政路边停车位,惠民停车时长突破202.2万分钟,停车订单笔数超100万笔;信用借阅一次最多可免押金借阅40本书,已覆盖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使用人数达28.6万人、借阅图书超3495万册……
厦门创新推出“个人信用白鹭分”独有品牌,打造“信用惠民”应用场景累计达101个,涵盖医疗、教育、公共交通、法律、行政服务、金融等众多场景领域。“目前,‘个人信用白鹭分’用户超307万,这一创新应用在提升城市文明、助力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厦门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以信用赋能营商环境
注入发展“信”动力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高质量的社会信用环境,既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保障。
厦门不断以信用建设“软实力”,筑牢营商环境“硬支撑”。
2023年7月,厦门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申报PSS衬底、倒装银镜芯片生产线的项目环评,通过厦门在全国首创的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公司实现即来即办。“排污权核定和排污许可证还实行智能核算、统一申请、当场办结,节省了70天,请第三方核算的费用也省了下来。”公司环保工程师高艺伟介绍。
据介绍,厦门全面实施信用承诺审批。按照“你承诺,我先批,事后查,失信惩”的理念,形成闭合环路,让经营主体获得更多改革红利;在实施财政性资金项目安排等各类政府优惠政策申报时,开展信用前置审查,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优先推荐申报,简化流程;镇街等基层为白鹭分高的市民推出优先审批、缩短办理时限等服务,全面提升审批效率。
厦门探索开展合同履约全流程信用监管,将相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履约情况纳入政务诚信考核,将企业合同履约结果依法依规纳入交易双方信用记录,并纳入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事项,作为政府财政性资金补助、评先评优、行政审批等方面实施不同信用激励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引导经营主体履约践诺,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厦门建立全市统一的联合惩戒平台,依法依规审慎对失信主体和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开展失信主体专项治理,严重失信名单主体数占城市存续企业总数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同类城市均值。
作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厦门出台了全国首个副省级地方信用条例,较早构建了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造信用大数据在金融信贷、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形成了全社会守信氛围与营商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表示,接下来将以综合改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贡献更多“厦门经验”,为厦门综合改革试点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案例,助力厦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贡献。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