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圳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三个工作方案”出台实施,深圳连续4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完善企业信用、公平竞争、产权保护、个人破产等领域制度。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聚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从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创新化解涉企纠纷制度、支持企业高水平“走出去”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发挥“腰部企业”压舱石作用
“希望深圳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作为一家中小企业的代表,市人大代表杜量衡深刻感受到近年来深圳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持续提高,服务意识越来越强。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2023年,深圳登记的商事主体累计达422.6万户、增长26.4%。“深圳要坚持市场经济原则,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凝聚特区家园意识,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市人大代表杨勤说。
市人大代表王艳梅认为,深圳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构建具有鲜明特点、更具竞争力的企业梯队,尤为重要的是加大对营收1亿-5亿元企业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这类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未来经济的竞争,谁拥有数量庞大的营收1亿-5亿元的腰部企业,谁就获得了竞争优势和发展的底气。因为腰部企业夯实之后,中小微企业就会被带动,大中小企业生态就优良了。”
深圳作为国内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如何更好释放民营企业活力也是代表关注的热点。
“要持续推进深圳高质量发展,必须焕发民营经济活力。”市人大代表林慧建议,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高端装备、智慧物流、商贸消费、智慧医疗、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和国有资金投资工程建设,放宽电信、能源电力、数据要素等领域市场准入限制,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大做强。
市人大代表钟华建议设立民营经济服务中心,搭建便企服务新通道,并建立企业诉求受理、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的闭环机制,做到民营企业提出的问题有求必应、件件落实。他还提出,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创新线上化贷款产品及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积极推广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外部增信机构担保等方式,加快构建政银企共享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构建多元化解涉企纠纷体系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打造高端现代法律服务业高地,亟须提升国际商事调解法律服务能力。”市人大代表赵广群建议,继续培育现代国际商事调解组织,形成以商事调解中心作为试验田的“立法-司法-再立法”良性循环模式。同时,可以制定适用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商事调解的特区法规、机制及相应措施。
市政协委员温建新也在提案中建议,支持建设专门商事调解机构,作为化解涉企纠纷手段的重要补充。此外,他还建议创新多元化解涉企纠纷制度,通过完善、简化司法确认机制,建立涉企纠纷专家参与制度,落实商事调解进园区制度等方式,强化调解协议的可执行性,提高审判、调解效率和专业性,促使商事调解方式深入人心。
提升国际化人才服务水平
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中,支持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是重要一环。对此,市人大代表闵齐双认为,民营企业面临的各种海外经营风险无处不在,引导民营企业实现治理规范、有效制衡、合规经营,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十分重要。
“建议政府推动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战略建设。”闵齐双认为,从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建立和扩大一支德才兼备、复合型和国际型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是目前当务之急,也是国家长远所需。
在提升国际化人才服务水平方面,市政协委员连樟文认为,国际国内人才互认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越来越重要,并建议聚焦前海、河套等国际人才需求旺盛的区域,科学评价筛选出符合深圳市实际情况的含金量高、认可度高、需求度高的境外职业资格证书。研究并参与制定境外职业资格境内活动相关国家标准或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职业资格证书国际互认管理办法,促进技能人才流动。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