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上海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定位,充分发挥与金融司联建联创优势,围绕“风险、创新、公平”的监管方向,扎实推动财政金融监管工作提质增效。
一、重谋划、明方向,构建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确立一个目标。深刻认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重要内涵,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助力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确立督促金融企业规范执行财务制度,推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维护金融安全和公平正义的财政金融监管目标。
二是突出两项定位。准确把握财政金融监管定位,立足属地中央金融企业财务制度执行监管、财务风险监测、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登记三项职责,促进财政金融健康发展,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积极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求,依托上海金融要素集聚特点,着重反映属地金融机构关于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特色做法和成效,突出金融服务引领作用。
三是聚焦三对关系。关注金融机构与国家、市场主体、社会的三者关系,具体包括财会制度执行、税收缴纳情况,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情况,以及薪酬分配机制和公平状况等。同时,注重做好收集新情况、揭示新问题、反映新呼声。
二、扩维度、优方式,织牢立体监督网
一是以数据分析为监督基础,夯实常态化监测。对重点金融企业,要求定期报送财务报表,并针对行业特点,设计补充关键财务、业务指标,通过不断充实信息库数据量,加强业务与财务数据对应关系分析,监测辖区内机构运行变化,提高监督针对性。
二是以财会监督为主要路径,规范重点单位财务管理。依托财会监督这一重要手段,制定并实施金融监管三年规划。科学精选重点金融机构,按行业、分批次,“短、平、快”式开展现场监督,全方位关注财务管理与资产状况。通过持续发力,推动属地金融机构纠正政策理解偏差,夯实财务管理,强化制度执行,整饬财经秩序。
三是以自查回访为辅助手段,着重聚焦专门事项。坚持问题与风险导向,布置属地金融机构分批次、定期开展自查,要求对照财政金融制度规范逐一排查,及时反馈资产运营情况等;强化“巡回式”的监督回访,关注重点事项执行,跟踪后续整改落实,巩固监管成果。
三、摸实情、强监测,发挥就地就近优势
一是“点、线、面”监测金融运行情况。密切关注地方经济金融运行动态,通过紧盯突发事件“点”,跟踪发展进程;通过跟踪重点行业“线”,反映重点行业融资动态;通过反映地区金融运行“面”,定期分析地区金融运行特征,总结金融机构管理、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成效与问题。
二是全面跟踪金融服务创新实效。以金融资源供需为落脚点,支持金融更好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聚焦属地金融经济运行亮点,反映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政策效果;跟踪分析主要银行业务数据变动趋势,反映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特色;着眼金融重点支持领域,反映金融支持科创新动向,提示关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供应链金融等新情况。
三是积极建言更好履行国有出资人职责。立足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本职,持续从做优做强国有金融资本、夯实国有金融产权管理基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多个角度开展调查研究,为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机制与制度体系,做好探索和尝试。
四、严把关、提效能,助推财政金融协同
一是主动靠前一步。不断优化完善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审核与监管,注重区分关键环节及资金特点,以定制化方式确定审核要素和标准,通过抓早、抓细、抓实,助力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二是强化央地联动。在事前、事中各关键节点,保持与地方财政部门的充分沟通。通过联合召开布置会、参与资金申请评审等形式,统一政策口径,有效提高审核效率。
三是坚持严字当头。严格把关,核实基础数据准确性,守好中央财政资金“钱袋子”。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监控资金拨付进度,督促及时到位;制定标准化佐证材料清单,逐一比对考核指标释义及评分标准,复核自评结果,提升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