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家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依法拯救陷入财务困境但有挽救价值的企业;进一步放宽主城区落户政策;探索境外驾驶证在华转证服务……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近日,合肥市委政法委牵头市直政法各单位联合出台《合肥市政法机关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针对依法安企、依法护企、依法暖企3个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依法安企:
加强企业家个人信息、隐私保护
近年来,合肥市两级法院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惩处破坏民营经济发展和危害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维护涉案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对于这种损害企业和企业家人格权的违法犯罪,《二十条措施》明确加强企业名誉权和企业家肖像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以及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依法惩处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传播渠道诋毁、贬损、丑化企业和企业家名誉的行为,加大司法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依法惩治企业员工职务侵占、挪用资金、行贿受贿、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腐败行为,推动建立企业内部职务犯罪预防联合会,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治理,规范民营资本健康发展。
涉企矛盾纠纷的化解,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大皖新闻记者从合肥市司法局了解到,该局推进市、县、乡、村四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2023年合肥市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调解纠纷10万余件,调解成功率96.29%。《二十条措施》提出,应加强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重点企业、企业聚集区派驻由“派出所+企业代表+职工或相关利益主体”组成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推动实现简单矛盾纠纷企业协调调解,复杂矛盾纠纷调委会合力化解。
依法护企:
“挽救”符合条件的破产企业
《二十条措施》提出要充分发挥破产挽救功能,完善企业重整识别制度,健全“府院联动”机制,依法拯救陷入财务困境但有挽救价值的企业。推动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为具有营运价值且具备偿还能力的破产企业提供必要的共益债融资,促进停工项目续建、盘活资产。
同时,严格区分企业、企业家失信与丧失履行能力的界限,对尚未纳入失信名单、有积极履行意愿并作出信用承诺的,可暂缓纳入失信名单。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健全主动履行激励机制,对已经纳入失信名单、有积极履行行为并提出信用修复申请的,可暂停适用信用惩戒,积极给予正向激励。
近年来,合肥市各政法单位“为民护企”,取得诸多成效。2023年以来,合肥市公安局全面建成市县两级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建立“涉企重大案件‘领导领办包保’”“涉企犯罪快侦快破快结”等机制,侦破各类侵企案件358起,为企追赃挽损2.3亿元。合肥市中院则与18家单位联合出台《关于提升办理破产工作质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强力推进预重整、“执转破”和破产积案清理,审理破产清算和重整案件350件,清理“僵尸企业”170余个,盘活土地、房产139.4万平方米,妥善安置职工2100余人。
依法暖企:
探索境外驾驶证在华转证
《二十条措施》明确,要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更多涉企事项“一窗办、网上办、跨地办、一次办”,打造为企服务“移动超市”,进一步放宽主城区落户政策,放宽外国人出入境政策,建设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探索境外驾驶证在华转证服务,逐步开放存续企业印章申领服务。
高标准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推动高端律所、域外法律查明、商业秘密鉴定、知识产权保护等高端、紧缺法务资源有效聚集,赋能“6+5+X”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完善涉企商事仲裁服务,成立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知识产权仲裁院,引入涉外纠纷临时措施、紧急仲裁庭等国际商事仲裁先进制度,招引高端涉外仲裁人才,提升涉外仲裁服务能力,增强涉外仲裁公信力。
此外,拓展政法为企应用场景。支持集成电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空天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三新”“三首”产品在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政法服务等领域率先应用。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进一步扩大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促进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