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改革走到第七个年头,还能怎么改?环境还能如何再优化?企业体验感能否再提升?广东省广州市给出答案。
近日,《广州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正式对外发布,共四个方面、涵盖100条改革任务。
作为广州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的“任务书”,《工作要点》旨在加快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全力建设全国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营商环境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广州深知,只有抓住产业,才能抓住未来。
基于此,广州拿出新一轮“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硬举措。100条任务进一步拆细改革颗粒度,背后透露出广州营商环境改革的哪些思考?
降本增效
把企业的获得感作为最大的营商环境
梳理100条改革任务,离不开关键的四个字——降本增效。广州力争形成面向不同行业、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区别化营商环境优势,推动实现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三最目标”。
经营成本如何更低?广州围绕拿地成本、用工成本、融资成本、成果转化成本、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本等企业关切,拿出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力争在资源要素普遍偏紧的约束下,形成综合成本优势。
尤其在企业普遍关注的用地领域,《工作要点》既从顶层设计维度提出,要建立健全高水平产业空间保障制度,出台优化产业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在执行层面,还提出了要创新土地要素供给方式降低企业拿地成本,包括采取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采取分层供地模式,强化“净地出让”等等。
企业效能如何更高?《工作要点》提出了一套“加减乘除”的方法论,即聚焦项目招引做好“加法”,聚焦优化产业结构做好“减法”,聚焦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做好“乘法”,聚焦转型升级做好“除法”等。
坚持以“降本增效”为主线之余,今年广州改革也更强调了“三业友好”的概念,即“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
从2023年实施营商环境6.0改革以来,广州就以“宜商兴业”为目标导向,支持各类企业在广州拔节生长、办成大事。今年进一步将目标导向细化为“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便是更强调了企业的主体地位,让更多企业与广州实现“双向奔赴”。
瞄准一系列产业发展、企业经营的重要关键环节,特别是市场准入、项目筹建等市场主体关切领域,广州拿出切实改革举措,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和社会进步。
例如,市场准入方面,依托南沙区积极推进国家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试点,争取落地一批首创标志性成果,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项目筹建方面,创新提出优化产业项目筹建“全周期”服务改革举措,通过“全程领办”“五证联发”“关键项验收”等服务举措,最大限度提升项目筹建服务效能,努力实现“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
三大趋势
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对于营商环境的认识,在广州的具体实践中是不断深化的。剖析此次的“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可以看出广州营商环境改革中的三大趋势,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导向更为明确。
过往的营商环境改革中,广州着眼于政府部门“练内功”的角度,持续深耕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展开工作。从去年开始,以产业为导向的6.0改革进一步拓展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重点瞄准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在用地、用工、融资、用能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提供总量充足、结构合理、成本可控的要素保障。
今年的“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在原有基础上更迈进一步,100条改革任务紧紧贴合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凸显了广州对不同产业的支撑。
例如广州提出,要筛选重点产业清单,完善重点产业图谱,做好产业赛道和产业领域选择,引导各区错位发展,“数”“碳”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活”起来,政策协同推动新兴产业“强”起来,前瞻布局推动未来产业“立”起来等改革举措。
系列举措补齐产业链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这也将在未来为广州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强驱动力。
二是任务更加“解渴”。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效工程,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系统工程。广州在近年来开展营商环境改革工作中,始终聚焦企业诉求,将企业的获得感作为第一标尺。
相较于往年,今年的100条改革任务显然更精准、更细致,填补了以往政策的“缝隙”。在内容表述上,也更便于市场主体理解,并附有责任分工清单,通过年度目标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为各类企业享受营商环境政策红利提供更有力指引。
三是瞄准未来发力。
重构营商环境发展新优势,广州既在过去改革的基础上持续加码优化,全力以赴打造“优”无止境的营商环境,更将目光聚焦于长远,为产业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强引擎”。
例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就提出了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从研发端向企业端转化的相关机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技术经理人、行业协会等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积极作用。以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应用为着力点,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产业引领+政府引导+市场主体+资本赋能”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
《工作要点》还提出,围绕未来生命健康、未来人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出行五大领域15个细分方向,开展未来产业体系前瞻布局和政策研究,提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措施。
向改革要动力
打造“三最”营商环境高地
就在上个月,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十大最佳实践(2023)正式出炉。
全国首创公用服务“六联办”打造政企协同新标杆、多措并举推进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创新企业承诺制加速工程开工进度……不断迭代的营商环境改革实践,如今已形成一批企业获得感强、满意度高的好经验好做法。
这些实践成果既是广州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锐意改革的成效体现,同样也成为了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的经验基础。
从1.0改革到6.0改革,从指标突破到系统性综合改革,从关注企业“全生命周期”升级到“全要素环境”,广州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
此次发布的《工作要点》,更充分展现了广州全力建设全国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的信心决心。
当前,广州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营商环境改革聚焦加快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目的是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聚积新能量。
产业友好,通过制定有利于特定产业的政策举措,为产业培育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并辅之建立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友好,立足政策改革,持续推动服务理念、流程的创新和治理模式变革,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建立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让政策红利惠及产业链条中各个不同环节的不同经营主体;
企业家友好,则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向市场释放尊重企业家、鼓励创新创业的信号,不断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为企业家在穗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营商环境优,企业发展信心足。经过多次迭代更新的广州营商环境改革,方向更明、举措更实、力度更深。加快营造“三业友好”的营商环境,是广州新的突破,更是广州在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背景下布局长远的关键一跃。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