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聚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阜阳市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打造满意“阜”务营商环境品牌,强化产业、金融、创新创业等激励政策,落实落细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四个约见”、“帮办代办”等机制,努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践行“一线+闭环”工作法,擦亮“上前一步”工作品牌,不折不扣落实惠企政策;常态化落实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高效解决“人地钱、水电气、能评安评环评”等问题;组织开展营商环境“满意‘阜’务”十大行动,深入推进企业服务“直通车”、政务服务提质增效、项目落地提速、融资难题破解等行动,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创造、舒心发展。一系列务实举措的出台实施,让企业家在阜阳发展信心更足、干劲更大。
“一线+闭环”工作法 推动项目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阜阳市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去年以来,在全市推行“一线+闭环”工作法,推动项目工作提速提质提效,为加快建设“三地一区”“十个区域性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情况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当好“指挥家”、善做“实干家”,走出办公室、走出会议室,将更多的精力下沉到产业发展一线、项目建设一线、招商引资一线、改革开放一线、维护稳定一线、防范化解风险一线,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督促指导调度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招商一线中,原则上每月县市区委书记5天左右、县市区长6-8天、省级开发园区管委会主任8-10天外出招商。坚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项目一线中,原则上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每周分别督导项目建设不少于2次、每月至少开展1次县市区全覆盖督导,县市区委书记每月拿出5天左右、县市区长拿出6-8天、省级开发园区管委会主任拿出8-10天时间调度项目。
问题在一线解决,效果在一线检验。注重现场会商研究解决问题,探索实行现场办公会制度,采取“基层出题、领导答题”的形式,市级领导和县处级干部每半年至少1次到基层一线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常态化开展访企解难现场集中办公活动,收集办理企业诉求,排查涉企服务存在的问题,实打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各地各部门以结果成效为目标,倒排时间进度、倒逼责任落实,花心思、务实功、求实效,通过靠前指挥、身体力行,想方设法推动阜阳各项工作在皖北当标兵、全省争一流。改进工作考核方式,把考核的触角延伸到项目建设一线、攻坚克难一线、服务群众一线,采取动态跟踪工作进展、列席旁听工作会议、节点对账工作进度、深入现场明察暗访等方式进行实地考核、实绩印证,让一线成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磨刀石”“试金石”。
工作闭环管理。严格实行交办、跟踪、反馈等全过程抓落实的闭环管理,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为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阜阳市把“一线+闭环”工作法推行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真正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没市场。
“四个直接约见”制度 开启企业家反映诉求“直通车”
2023年4月,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局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制度,做到“企业点名、有约必见”,充分听取企业诉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四个直接约见”,畅通了企业家反映诉求的渠道,那如何让企业家搭上这趟“直通车”?四家单位对约见主体、对象、范围、具体程序等都进行了明确,确保“应见都见”,规范高效办理。
以民营企业家约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为例,阜阳市纪委监委通过阜阳日报、阜阳发布和市县两级纪检监察网、公众号等,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征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公告,明确检举控告的10种范围和4种方式。对署真实姓名并提供准确联系方式的举报人,可申请约见市县两级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面对面反映问题,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依法优先处置。
四家单位还分别建立了“一把手”负责、闭环管理、市县联动的落实机制。
阜阳市纪委监委对民营企业家反映的问题,指定专人负责,建立问题台账,区分业务内外、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妥善办理,办理情况定期向民营企业家通报或反馈办理进度。阜阳市公安局线上整合12345热线、厅局长信箱、安徽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警企议事群”;线下整合“警企恳谈会”“规上企业家约见公安局长”,针对企业诉求建议相关警种部门“一口收办”。
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企业家有关诉求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无法当场答复的,由相关责任单位或办理部门继续办理,及时通报办理情况;对于需要法院部门协调解决的,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对于依法不能满足的积极进行释法析理,着力解除企业家困惑。阜阳市检察院畅通检察机关与民营企业家联络沟通渠道,对已办结的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检察长事项,在办理结果反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回访,听取办理结果的意见建议。
健全的全流程管理机制,推动“四个直接约见”落到实处、落到常处。相关单位通过接待民营企业家,与民营企业家无障碍约见、“零距离”接触,主动提供服务,有效解决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星期六会商”制度 高效解决项目要素保障问题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载体。近年来,阜阳市创新项目要素保障战法打法,在全省率先建立“星期六会商”制度,通过市、县每周六分头召开会商会议,集中领导、集中部门、集中时间,高效解决项目“人地钱、水电气、能评安评环评”等要素保障问题,推动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快见效。
2023年,阜阳市县两级累计召开星期六会商会议37次592场,会商研究了2406个项目、2973个问题,已解决问题2131个;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赛颍光伏电池及组件等一批百亿级制造业项目加快建设。
一方面,坚持现场交流,将企业问题摆出来。在“星期六会商”中,企业提出项目落地、建设、竣工过程中存在的要素问题,部门采用“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解答、“点对点”解决,推动相关事项办理提速。在“星期六会商”制度的牵动下,阜阳市招商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平均耗时比全省少25.4天,其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不到1个月时间。
另一方面,阜阳市不断创新战法打法,针对问题较多的重大项目,“因时因事”把会商场所由室内转到施工现场,实行一线会商,现场解决了阜阳至淮滨高速公路安徽段项目用地报批、征地拆迁、用土缺口等问题,推动项目提前3个月建成通车。
跟踪督办是提升效率的关键。为了确保“星期六会商”真正取得实效,阜阳市还建立了问题收集“一口收办”、线索移交“一键直达”、集体会商“一体推进”等工作机制,清单化、闭环式推动问题解决。
“满意‘阜’务”十大行动 部门联动聚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为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近日,阜阳市出台营商环境“满意‘阜’务”十大行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满意‘阜’务”十大行动。
此次“满意‘阜’务”十大行动主要包括: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行动、工程建设项目提速行动、融资难题破解行动、“就在身边”人才用工保障行动、要素成本减负行动、科技创新生态优化行动、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行动、公平公正市场秩序营造行动、法治担当暖心护航行动和企业服务直通车行动。
十大行动干货满满。以工程建设项目提速行动为例,通过推行“项目管家”制度,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前期联合介入“一单五清”工作机制和审批事项标准化清单化管理;深入推进分阶段施工许可、工业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在融资难题破解行动中,落实“金融顾问”“金融体验官”制度,建强用好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完善融资需求摸排、快速响应、“拒贷”回访等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每一个落户企业都有“金融顾问”,每一个重点企业都有融资方案,每一笔融资需求都有及时响应,每一类融资需求都有对应产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事关企业良性发展。阜阳市深入开展“就在身边”人才用工保障行动,通过常态化开展“2+N”系列招聘活动,加大援企稳岗力度。与此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展紧缺工种技能人才订单、定向、定岗培养;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引导优秀人才来阜就业。
还有更多的实在举措将全面推行。如“推动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实行‘一口受理、一表申请、一窗咨询、联合踏勘、并联审批’”“完善社保缴费服务体系,扩大社税银联合社保缴费服务创新试点范围”“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架设‘零距离’交流桥梁,完善企业诉求闭环办理工作机制”等。
阜阳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满意‘阜’务”十大行动,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抓项目、降成本、强保障、兴产业全过程,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市场活力,为加快打造“三地一区”、建设“十个区域性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