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至10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交流会在吉安召开。会议揭晓了2024年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南昌市打造“南事好办”等38个案例成功入选。
2024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坚持对标先进、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
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省发展改革委(省营商办)按照“突出创新、注重实效、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组织评选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38个优秀案例,分为产业发展创新类、招商安商示范类、项目建设创新类、融资服务创新类、科技服务创新类、数字创新应用类、知识产权保护类、政务服务提升类、法治营商环境类等9大类。
一起来看看38个优秀案例
产业发展创新类
1.赣江新区探索网络微短剧“产业链条一件事”全力构建全要素增值服务体系。
赣江新区抢抓网络微短剧产业发展风口,成立“江西网络微短剧备案服务中心”,创新推出“3+5”备案服务模式(规划备案初审3个工作日、成片预审5个工作日),实现“一站式”服务。出台扶持网络微短剧产业发展的10条举措,全力打造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及衍生产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形成网络微短剧“产业链条一件事”,助力微短剧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2.新干县健全“四个一”机制,助推箱包皮具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箱包皮具产业基地,紧扣“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定位,突出“四个一”即一条全产业链、一个服务平台、一事通办机制、一件集体商标,健全产业链帮扶机制、全周期保障机制、全过程服务机制、全品牌培育机制,助推箱包皮具产业转型升级。
3.修水县打造“归雁经济”高地,建设百亿模具产业园,设立模具产业“一链办”。
上线模具产业“一链办”主题应用场景,定制“模具贷”专属信贷产品,实现跨部门协调、一站式服务、并联审批。“一链办”已为30多家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已引进签约50家企业及30家配套企业。
4.安远县探索电商快递“四整合”模式助力产业发展。
通过整合统一平台,组建快递物流集采集配企业;整合电商产业政策体系,统一管理制度,培养电商人才;整合运力资源、规划配送路线;整合数字技术,打造“智慧园区+智运商城+智运快线”新型电商物流模式。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率先在全省实现快递进村覆盖率100%,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电商和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创建名单,获评全国电商“领跑县”。
5.永修县创新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推动小龙虾产业“接二连三”爆发式增长。
聚焦小龙虾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市场化理念、工业化模式,创新推出特色贷、定制班等举措,建立“双保障”和“双联结”机制,以“农头”链“工尾”,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加速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工程。短短两年,小龙虾产业从无到有,一跃成为全省小龙虾第一县,荣获“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县”等称号。
6.浮梁县创建村播学院为乡村振兴插上“云”翅膀。
以深入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引领,政企校深度合作,联合打造具有“电商产品体验”“电商孵化”“电商培训”“摄影服务”“物流仓储”“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村播学院),着力构建覆盖全县16个乡镇的电商生态体系,推动电商与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农产品上行和农民致富等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电子商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子2023年,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直播带货3800余场,直播电商农产品交易额近1.5亿元。
7.黎川县创新林权“带押过户”模式,激发林业市场新活力。
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在全省率先推出林地经营权及森林、林木所有权“带押过户”模式,制定交易、登记、信贷相互融合的林权“带押过户”操作流程,建立林权抵押注销、流转、抵押登记三项业务“一并办理、一次办结”工作机制,办理时限从原先1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市场主体不再需要资金过桥,极大节省林权流转及再抵押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降低交易风险:为林业资源的流转和融资开辟了新通道,为促进林业市场健康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招商安商示范类
8.抚州市以“基金”破题,开拓招商引资“新蓝海”。
锚定全市“2+4”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基金招商,打造“基金招商+多级联动”“基金招商+产业项目”“基金招商+能力培养”模式:持续深化与基金管理公司战略合作,常态化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全市产业引导基金投资项目26个,投资金额18.3亿元。
9.德兴市强化“全生命周期”护企暖风,吹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德兴市着眼“材料审批、资源配置、产业壮大、消除顾虑”四大难题,做好全流程共办审批减法,做大全领域共享资源加法,做优全链条共建产业乘法,做实全周期共治顾虑除法。推行“三办一攻坚”服务机制,实行“5+1”涉企服务模式,建成“供水双循环、供电双电源、供热双保障、雨污双分离”设施保障体系,建立“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监管执法体制,公平竞争审查率实现100%,跑出民营经济茁壮成长“德兴速度”。
10.寻乌县探索零担物流降本增效新模式,推动工业产业链上开花。
聚焦机制整合、科学管理等环节,为园区工业企业打造“运量更大、时效更高、服务更好、价格更低”的物流平台,物流用时同比下降50%以上,物流价格同比市场价格每吨下浮38.9%、每方下浮22.7%,为企业节省近1000万元物流费用,有效降低了园区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了园区投资吸引力。
11.安义县创新建立“安商驿站”,推行驻外商会服务企业群众新模式。
聚焦在外企业及务工群众需求,以“零时差、零障碍零距离”为出发点,在全省率先建立“安商驿站”,围绕企业开办、就业社保、融资信贷、惠企政策等领域,提供108个高频事项。办理“帮代办”等异地综合业务410余件;收集招商线索31条,重点对接项目6个,正式签约项目2个,签约资金12亿元。
12.彭泽县以优质营商环境催生项目“二期现象”。
探索以优化机制助商、要素保障安商、产业培育富商的新路径,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政企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问题,以优越的营商环境,推动存量企业增资投产,带动一批项目“接二连三”就地裂变。
项目建设创新类
13.景德镇市推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聚焦国家试点,通过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建筑市场监管、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质量安全监管、房屋安全管理等相关系统互联互通协同应用。依托建筑单体编码和空间位置信息,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环节信息自动归集共享机制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全面共享。不断挖掘数据潜力,为辅助政府投资决策、房屋预售监管、房屋安全管理等方面探索更多数字化管理模式。
14.抚州市临川区探索“租地即开工”新模式,全力推动土地利用提质增效。
通过在政府层面上定政策、适用范围上定界限部门协作上定要求,在全省率先实施工业及仓储项目出租土地可办理工程建设手续,配套操作指南、制定合同模板,强化全流程承诺简办、集成联办、帮办代办,全周期引导、指导、督导企业规范使用租赁工业土地,极大盘活了园区闲置土地,有效缩短用地手续办理时间70%左右、压缩用地成本80%左右,实现“租地即开工”,推动民营企业大道直行“轻装快跑”。
15.龙南市创新“竣工即交证”新模式,开启企业服务全链条新篇。
聚焦工业企业办证难题,整合竣工验收备案与不动产登记流程,把住建竣工验收、自然资源规划核实及首次登记实地核查工作有机并联,企业完成竣工验收时同步颁发不动产权证,构建起工业项目“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证”的完整服务链条。通过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实现首次登记60分钟内办结,极大缩短办证时间,契合企业融资扩产需求,大幅提升企业满意度。
融资服务创新类
16.庐山市打好金融“组合拳”纾解企业“融资难”。
政府部门主动与本地金融机构对接,整合共享企业信用信息,破除信息不对称痛点,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全省首创“税惠贷”“中标贷”,纳税企业通过“税惠贷”以纳税信用评价信息为基础获得低息无抵押贷款,中标企业通过“中标贷”凭借中标通知书可申请贷款,结合“政采贷”“产业贷”,打好信用贷款组合拳。通过“以信换贷”,融资效率提升20%,有效增强经济活力。
17.赣州市章贡区创新“双中心一站式”服务模式,推动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
设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打造“一站式”数字化平台,省内率先推出企业科创积分金融产品——“科创积分贷”,办贷效率提高50%,利率优惠100个BP,最高授信额达1000万元;组建多元调解队伍,推动无讼金融改革,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推动矛盾就地化解,节约时间成本,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助力章贡实现各项贷款总额占全市超三分之一,金融生态进一步优化。
18.丰城市大力实施“首贷户”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有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丰城市在全省率先对“首贷户”进行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出台实施方案,明确补贴对象、适用条件、补贴标准和补贴程序,引导银行创新推出“交邑贷”“邮邑贷”“种养大户普惠担保贷”“智能家居贷”“微捷贷”“抵押E贷”“惠企贷”“好易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提升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放贷积极性,精准支持地方重点中小微企业,激发经济活力。政策实施以来,累计新增“首贷户”7393 户,推动“首贷户”贷款23.84亿元,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5%以上,让首贷企业贷得到、贷得省,极大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
19.奉新县乘“市”而上,打造企业上市“县域样板”。
奉新县全力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通过加强培育梯队,筛选出65家主营业务突出、盈利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后备企业资源库。建立上市服务“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召开专题协调会、现场办公会并形成“问题-协调-落实-反馈”闭环管理模式。先后分14批次邀请上交所、北交所、券商等机构相关专家协同县工信、科技、金融等部门针对相关企业开展“一对一”指导,助力3家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快速搭上企业“上市”之路。
科技服务创新类
20.宜春市打造企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服务重点产业创新发展。
宜春市推动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八大重点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从省内外高校院所遴选学历高、专业强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深入企业一线,帮助企业打开获取前沿科技信息的“天窗”,解开企业攻克核心技术的“纽扣”,搭建起企业和人才互促互进的新平台,探索出一条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新路径,累计选派专家教授696人次,帮助企业攻克研发、应用、设计等技术难题73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近6亿元,实现了创新环境优化和企业创新发展的“双丰收”。
21.新余市探索推行“工博士”服务团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本土高层次人才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新余市组建“工博士”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交流合作,通过“工博士”的学科背景和学术专长与企业发展实际需要有机结合,形成了产业+科技+人才开发有效结合的新机制。目前,已选派四批“工博士”共计47人次赴34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与合作,服务团成员联合申报或实施科技项目21项,显著改进生产工艺1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现企业增收超1亿元。
22.赣州市赣县区探索科技金融新路径促科技成果“破茧成蝶”。
赣县区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探索开展创新积分贷,企业获贷成功率提高30%以上。推出中国稀金谷“高科融”线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上线6支创业基金,汇集12大银行91个金融信贷产品,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科创增值服务。成立稀土和钨新材料及应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通过政府搭台、金融赋能、风险共担、投贷联动,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迈向“市场化”。
数字创新应用类
23.赣州市“入企码”严控各类入企行为,保障企业安静发展。
赣州市严格执行每月1-25日“安静生产期”制度,强化入企执法报批备案、“多报合一”等制度约束,建成保障企业安静发展“入企码”,建立企业数字身份标识,生成全市3万多家企业数字政务门牌,为企业提供涉企事项的预约、办理等服务。每月安静生产期,所有入企检查行为必须扫码审批,所有入企行为必须扫码登记,数据同步至纪委监委部门备查。入企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46%,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发展“软环境”。
24.吉安市创新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吉安路径。
吉安市探索“平台支撑、场景多元、生态优化、联动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路径,搭建“吉惠通”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动产数字贷”“吉商易贷”等20余款数字金融产品。率先推出乡村移动支付推广员制度,建立“数字+缴费”等120个移动支付场景,优化审批流程,建立授权、授信、尽职免责“三张清单”,形成多元化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深入开展园区企业信用建设,推出“应收账款资产池质押融资”模式,极大提升了经营主体融资效率和信贷获得感。
25.上饶市深化信用数字化创新应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倍增。
上饶市聚焦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信用支撑城市治理和政府监管、信用便民惠企等三个重点方向,抓住制度标准、数据基础、应用创新等三个关键环节,为经营主体勾勒独一无二的“信用画像”,开发适合经营主体发展需求的“民信贷”“饶商贷”“饶信贷”“渔民贷”等系列守信激励信贷产品,实行信用白名单普惠服务及黑名单“一票否决”制度,推动形成“以信获贷、以贷促信”的良性循环,办事流程由原来10余项繁琐手续精简为3项纯信用贷款手续,放贷时间由原来15工作日减少至3日内,获得信贷产品的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规模平均扩大20%以上。
知识产权保护类
26.赣州市奏响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快、专、联”三重奏,护航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
赣州市创新“快审快办+专业建设+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专利侵权纠纷繁简分流机制,在全省率先建成集知识产权融资、保险、转化运营、导航等功能的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因“案”施策落实专利权利保护,深化区域联合协作,加强海外协同保护,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相较法定时限压缩50%以上,简易程序办案时限压缩至67%以上。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
27.吉安市创新建立内确权外解纷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
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推动知识产权“预确权”改革项目全省首票业务在吉安成功落地。提供“零距离”助企服务AEO企业外贸出口额占同期全市总值的54.9%。建立包括一间工作站、一个专家库、一张联系网的“三个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集成式援助体系帮助企业“准确破局”,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分析项目为企业顺利“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
28.景德镇珠山区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
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创新知识产权多部门联动保护机制,搭建创客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平台,设立陶瓷电商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点,探索投诉举报“先行赔付”,在陶溪川文创街区培育“有制度、能运用、会管理”的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产业发展集聚加速。目前已聚集2.4万余名景漂创客及300余家线下常驻商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万余件。2024年,陶溪川成为全省首个入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对象的市场主体。
政务服务提升类
29.南昌市打造“南事好办”场景,“高效办成”企业事。
南昌市聚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营商环境区域性标杆城市”依托“江西省政务服务网”“赣服通”,创新“南事好办”服务模式,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形成智问、智搜、智填、智审、智服、智评“六智”办事服务,实现1508项事项“一窗搜索”AI精准查找,AI智能答复;785项事项“一键到底”办事,90余种信息免填写,351种2155份证照免提交;1358项事项“一呼秒应”远程面对面帮办;所有办件“一办即评”,服务好不好企业说了算。
30.吉安市政府采购需求向市场“问计”,助力政府采购市场公平竞争。
聚焦政府采购源头管理,狠抓需求编制这个关键点创新推行预算500万元以上、专业技术复杂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采购项目通过“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网”等平台面向市场公开征集需求方案。供应商利用自身优势,为项目需求参数、市场价格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采购人对收集到的需求方案进行对比整合,让采购需求更明确、更完善,有效破解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采购需求不明确、不合理等难题,提升了政府采购项目公开度、透明度和参与度。
31.新余市“三个三”稳就业工作法,打造5+2就业之家特色品牌。
新余市以推进就业之家建设为抓手,抓住基层就业服务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企业招工稳工服务三个关键点,创新“三必须、三争取、三努力”工作法,以此开创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动,职能部门、院校、企业共同发力、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新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建设运营5+2就业之家360个,形成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农村15公里就业服务网。
32.九江市柴桑区创新开展营商环境“三百”工程,推动政企沟通常态有效。
创新开展“恳谈进百企”“百企评百股”“百名监督员”营商环境“三百”工程。创新服务理念,将“请上来”与“送上门”相结合,面对面恳谈、点对点评价、实打实监督不断优化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今年走访联系企业2128家,累计召开“柴商恳谈”41期,解决问题567个,以实际行动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33.南昌市西湖区创新政务增值化服务,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
聚焦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围绕经营主体发展关键需求,倾心打造集环境舒心、服务贴心、办事省心、经营安心、群众暖心于一体的“五心级”企业政务增值化服务平台--西湖“企业之家”。重点建设政策、人才、法治、金融、科创、楼宇、营商等七大服务专区,为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政务增值化服务。
法治营商环境类
34.九江市探索建立涉企问题“未诉先办”机制。
突出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导向,从主动发现问题、有效核查处置、强化系统治理等方面着手,搭建“浔商旬谈”政企恳谈、媒体一线监督:社会监督员及监测点等平台,推动线索核查直通一线、问题处置直通部门、办理结果直通纪检,实现涉企问题“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进一步提高涉企诉求办理质效,助力民营企业纾难解困、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已开展10期专题恳谈会,共75家企业报名参与,主动发现企业诉求175个,办结回访满意率达100%。
35.萍乡市强化信用修复机制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一网通办”,实现全程“不见面办”,建立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有效解决经营主体行政处罚信息“多头申请、重复修复、标准不一”的问题。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创新开发建设了行政处罚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对到期可修复信息进行预警,变被动修复为主动修复,及时化解市场主体因未能及时进行信用修复而影响招投标、获取补贴等问题,打造服务型政府。
36.南昌市青山湖区创新“织纷e站”,护航针纺产业集群发展。
采取“法庭+商会”工作模式,聚焦针纺产业矛盾纠纷综合治理、多元化解、专业保护,建立健全针纺产业风险研判、快速调解、发展保障机制。以“1+1+N”解纷模式汇聚多元力量,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指导、开展涉企巡回审判、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为针纺产业提供“调、审、执”一站式专业化司法保障服务,辖区无讼针纺企业逐年增加,涉企案件纠纷显著减少,法庭受理的涉针纺案件同比下降23.2%。
37.贵溪市法院推行容缺机制,破解破产房地产企业办证难题。
贵溪市法院在审理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件中依托府院联动严格落实“三合一”工作制度,探索推行容缺办证机制,形成工作指引,在部分非关键性材料暂缺但工程质量鉴定和消防验收合格的情况下办理产权证书,成功为存在问题的4个楼盘、5000余户业主办理产权证书,打通破产房地产企业产权证书难办理的“梗阻”。
38.湖口县深入推进“一中心、五平台”建设,做优涉企服务,做实诉求办理。
在工业园区建成2.8万平方米工业服务中心,将工信、科技、应急、营商等涉企服务部门整合搬迁至园区集中办公,无差别受理377项服务事项,为企业缩短办事距离10.2公里,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同步构建“政企座谈、企业帮扶、行业联系、云上沟通、诉求办理”五大平台,汇聚资源精准服务企业,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服务周到”。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据治理、数据要素×专业服务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