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安排部署,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我省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省发展改革委梳理了近年来省内形成的系列做法,供各地在推进相关工作中参考借鉴。
01
广州市荔湾区推行“信用融资服务官”模式
为普惠金融注入新动能
为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4年7月以来,荔湾区采用“政府主导、部门街道协作、专业机构服务、行业协会参与”的方式,创新构建“信用融资服务官”助企模式,探索形成“三共三升级”的机制,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主动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信用融资服务。截至目前,主动服务超4000家市场主体,帮助25家商户对接辖区银行,累计达成融资意向超1500万元,并创新开发“站前时尚贷”等特色信用融资产品。
一、路径共建,沟通渠道升级
一是做好服务“贴心人”。发挥街道前沿阵地作用,首批在金花、站前等5条街道设置“信用融资服务站”,各派1名金融专业人员担任“信用融资服务官”,通过入驻党群服务中心、深入专业市场、实地走访企业等方式,把“流动银行”开到企业和商户门口,将信用融资服务窗口下沉至基层社区、专业市场、产业园区,主动了解市场主体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为企业提供融资需求对接。
二是做好政策“宣讲员”。线上,设计定制化宣传内容,利用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电视广播等宣传渠道,提升信用融资政策、产品、服务的知晓度与覆盖面;建立在线客服系统,及时解答企业疑问、收集反馈意见。线下,举办信用融资知识讲座、研讨会等,邀请专家、学者和成功案例代表分享经验,开展金融政策解读,增强企业对信用融资的认知和信任。
二、信息共享,风险防控升级
一是保障信用信息安全应用。制定《荔湾区“信用融资服务官”内部管理方案(试行)》《信用融资服务官合规展业服务流程》《信用融资服务官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等系列工作标准,组织“信用融资服务官”团队签署《荔湾区“信用融资服务官”履职承诺书》,引导第三方机构形成《致服务对象的一封信》、定期提交《荔湾区“信用融资服务官”履职情况报告》,建立健全面向“信用融资服务官”的监督、保密、合规机制,促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二是降低经营主体财务风险。针对部分企业金融知识不足、对各类信贷产品知晓不透,接触信贷资讯不精细,易选择性价比相对不高的网贷融资;部分中小微企业具有良好信用,但因规模相对较小、发展不稳定、缺少抵押物和担保等因素导致融资“难、贵、慢”的问题,通过组织政金企对接,帮助企业理解信贷知识,提高金融素养,促进经营主体识别风险,并基于多维度公共信用信息,开展综合评估、绘制企业信用画像,弱化抵押物,强化信用贷款,使企业信用信息转化为信贷价值,提升融资能力。
三是助力金融机构优选客户。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整合工商、税务、司法等多部门公共信用信息,从基本信息、守信信息、失信信息和其他信息4个方面、23个维度开展综合评估,绘制企业信用画像,作为机构放贷与企业获贷的重要依据;及时监测市场和企业的风险情况,量化分析2000余种风险特征,帮助金融机构开展风险管理,弥补企业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融资供给断点,助力金融机构与企业精准高效匹配。
三、产品共创,信用服务升级
一是升级信用平台。对接广州市“信易贷”平台,优化整合“信用荔湾”平台信用融资服务功能,集中汇聚至市“信易贷”平台荔湾专区,助力实现“信易贷”服务标准化、一体化。迭代升级“信用荔湾”平台,设置“信用+普惠金融”服务专区,展示“信用融资服务官”服务流程、驻点区域、联系方式等,便利市场主体查询使用,逐步提升信用融资服务覆盖面与可得性。
二是创新信贷产品。针对荔湾区花卉、服装、医药、茶叶等特色产业,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研究分析细分行业领域特点和市场主体差异化融资需求,融合应用公共信用信息数据、信用评价体系评级数据及行业数据,联合征信机构、金融机构、专业市场共建信贷新模型,推出具有荔湾特色的信用融资产品。截至目前,荔湾区创新开发“信易茶商贷”“站前时尚贷”等特色信用融资产品,为超500家企业放款5亿余元。
三是优化信贷服务。通过科学统计,实现金融机构网点分布和市场主体的合理分配,为企业优先匹配空闲网点,缩短贷款办结时限。搭建“政府搭建平台—大数据归集信息—企业信用赋码—银行专属服务—商家获得信贷”一条龙信用应用场景,采用全线上或半线上方式,开通绿色通道和应急通道,助力金融机构快速响应、及时服务,让审批效率更高、手续更简。“信易茶商贷”实现商户从发起申请最快半天可获批放款。
02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信用体系” 双轮驱动科技金融新生态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仲恺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终走在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融合的前沿,自2021年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确定为国家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平台试点高新区以来,仲恺高新区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并构建了一套集信用评价、信息共享、金融赋能与信用奖惩于一体的高效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该体系不仅有效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评估精准度,还深度融合了社会信用工作,形成了独特的“创新+信用”双轮驱动模式。
(一)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强化信用指标应用
仲恺高新区紧贴区域发展脉搏,精准把握产业特色与企业需求,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18个核心指标体系基础上,创新性拓展出22项仲恺特色指标,覆盖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创新成果、创业竞赛和企业信用等关键领域。这些指标不仅增强了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还充分考虑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使评价模型与银行风控模型高度契合,为企业绘制了精准创新画像。
(二)搭建积分管理平台,促进信用信息无缝对接
仲恺高新区匠心独运,打造集积分管理、数据管理、政策服务、通知通告、可视化展示、指标测算及企业增信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创新积分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企业可以实时查询积分情况、创新能力对比及排名,政府则能精准推送政策公告与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可以便捷获取企业信用报告、经营数据等关键信息,为企业增信授信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实时掌握企业信用状况,对信用良好企业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和奖励,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良好氛围。
依托企业创新积分管理系统,成功开发科技金融应用平台,实现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高效、无缝对接。企业可在平台“金融超市”发布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则根据企业的创新积分和信用状况进行精准匹配和快速响应。此外,联合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惠州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高企贷”“创新积分入库贷”“企业创新积分贷”等专项金融产品,将企业的创新积分与信用评级直接挂钩,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截至目前,已有12家银行在系统注册,发布了8个积分贷产品,累计有702家积分企业通过平台获得了专项贷款或授信,总额高达436.15亿元。
(三)健全信用奖惩机制,优化一流营商环境
结合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信用奖惩机制。一方面,对积分排名前列企业员工在人才公寓入住、人才资金补贴及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同时,根据企业创新积分排名授予科技创新标兵企业、先进企业、新锐企业等荣誉,优先推荐项目申报与参赛,并对高分企业实施租金减免,全方位降低运营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对存在失信行为的企业则依法依规进行惩戒,如限制其享受政策优惠、参与政府采购等。
(四)创新融资模式,破解融资瓶颈
针对科技企业在成长初期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少等问题,仲恺高新区以企业创新积分为抓手,首创“先代偿后补偿”政银担合作模式,降低政府初期资金投入压力,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更大范围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截至目前,政银担首批企业已成功落地放款,分别与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广州银行及南粤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协议金额达15.5亿元。专项贷款总规模达30亿元,预计可精准扶持中小微企业1000家以上。
(五)贷款贴息精准滴灌,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为进一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仲恺高新区在创新积分制科技金融应用平台开发贷款贴息(贴租)模块,并配套区贷款贴息(贴租)政策,根据企业营收规模与融资需求,量身定制补贴比例。具体来说,对年度营收在2000万元以上、2亿元以下的企业,其贷款利息补贴比例不超过2%;而对年度营收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补贴比例则不超过3%。同时,对于融资租赁租金补贴也设定了相应比例限制以确保公平性。平台运行以来,区财政已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及贴租支持,扶持522家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约50%左右,并成功促成超过30亿元贷款发放。此外,政银担风险分担模式下企业融资担保费用大幅降低至0.45%,与市场普遍担保费率相比下降了55%,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得到持续缓解。
03
肇庆市深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按照“政府支持、人民银行主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思路,结合城乡区域发展实际,立足农村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产业,在巩固信用村“整村授信”多元应用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打造信用联合体整体授信业务模式。其中信用村“整村授信+”相关工作案例入选广东省委深改委评选发布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一、深化“信用机制+金融科技+信息融通”,有效破解信息孤岛
一是完善机制支撑,加强信息归集互认。与辖内5个县(区)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建立金融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压实县域相关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指导四会市创设全省首个涉农银行“信用联盟”,9家金融机构通过签订信用评定公约,明确信用评定结果在联盟成员间互认。
二是探索科技手段,加强涉农信息共享。推动“农融通”平台与中华财险肇庆公司的“保险云鱼塘”系统有效联通,依托5G物联网和智慧传感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承保水产养殖基地共享的生产经营信息。依托广东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向“农融通”平台共享2.11万条农业农村局法人检查抽查信用信息。
三是深化党建共建,加强信息采集。指导辖内地方法人机构以一支部(党建共建)、一体机(布设“粤智助”政务服务机)、一特派(派驻金融特派员)、一平台(建设三资平台)、一授信(整村授信)“五个一”为媒介,精准推动农户信息搜集。协调金融机构与基层镇委、村委开展党建共建结对,派驻“金融助理”“金融顾问”,联动当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镇村“两委”成员、园区开发商深入乡村、乡镇、农业园区开展涉农信息采集,并将有合理信贷需求的涉农主体信用信息逐步纳入“农融通”平台。目前“农融通”平台累计共享肇庆市62.1万户农户、694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
二、深化“信用+融资创新”,有效促进“信用财富”转化为“信贷资源”
一是创新“信用联合体+产业授信”。紧扣“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推出“宁竹e贷”“杏花鸡产业贷”“藜竹贷”“广宁云吞贷”“肇实加工贷”“水产养殖贷”等特色行业信用信贷产品,重点支持1338个信用村、3个信用镇、5个信用产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形成“信用+产业”良性循环。如指导辖内银行机构以“整镇授信+行业授信”形式落地全省首笔“益农贷”并合计授信3亿元,支持当地罗氏虾养殖。指导德庆县金融机构对官圩镇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园综合授信2亿元,助力该园区林下种养殖、研学教育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深化“整链授信+产品创新”。聚焦肇庆市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需求,探索核心企业+上游养殖户的“1+N”整链授信金融服务。如,指导四会市金融机构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融资对接服务功能及“保险云鱼塘”系统5G物联网的技术优势,创新推出“中征云链贷”金融产品,向“保险云鱼塘”系统的企业及其上游养殖户成功发放贷款501万元。指导德庆县金融机构与供销社联合评定6个信用村82户种养殖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金额达1700万元,有力支持当地15种特色种养殖产业全链条发展。
三是创新“信用联合体+绿色金融”。在省内创新推出以农户为主体的“碳账户”体系的基础上,深入推动以信用助力人居环境整治与绿色金融发展。指导四会市金融机构在信用村评定指标上,创新增设“绿色发展”相关指标,对农村清洁卫生、绿化美化、禽畜圈养、有机种养、光伏养殖、经营项目等绿色低碳生活生产方式进行赋分,目前共评定绿色信用村6个,发放“绿色鱼塘贷”“绿色家园贷”300万元。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创新推出“绿美光伏贷”,对高要区禄步镇绿美光伏示范镇建设授信6399万元,已发放贷款1100万,支持该镇绿色光伏阳光棚建设。
三、搭建“信用+治理”体系,推动信用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
一是构建“党建+金融+信用”模式,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双向联动。辖内金融机构加快与基层镇村两委党建共建结对,并将信用评价结果运用于基层发展党员、评优评先等各个领域。如,四会市在9个乡镇街道落地“党建+金融+信用”共建项目并发放信用户贷款3.78亿元,切实将个人信用转化为农户评优评先和融资的重要参考。
二是构建“积分+授信”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乡村文明建设双向提升。指导广宁县金融机构探索创新“星级农户评定+文明积分增信”的服务模式,将基层社会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量化指标,对获得“优秀”和“良好”等级的农户在原授信额度基础上,增加奖励额度,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庄事务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指导德庆县金融机构聚焦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约束力不强问题,建立农村“信用七条”评价标准,增强农村公序良俗、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实现信用赋能移风易俗。
三是构建“信用+数字”模式,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数字化建设双向融通。将农村信用体系工作纳入《肇庆市全面推广“粤居码数字门牌”深化社会治理综合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工作方案》,在门牌增加“乡村治理积分制”“文明实践积分制”等功能,对村民日常行为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数字化管理并纳入信用户评价指标体系,持续推动信用村“整村授信”无感化,农户通过扫描“粤居码数字门牌”登记融资需求,不断提高农户办贷便捷度。截至8月末通过“粤居码数字门牌”开展信用村“整村授信”196.3亿元。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