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6日在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陕西省省长 赵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陕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重要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莅临陕西,就我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进一步激发了全省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磅礴力量。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深化“三个年”活动,持续做强县域支撑、培壮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数字赋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改革之勇解难题,以创新之举强动能,以攻坚之势求突破,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地区生产总值35538亿元、增长5.3%,城镇调查失业率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3.1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7方面工作:

  (一)综合施策,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以“两重”“两新”政策为牵引,持续放大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叠加效应,建立稳增长责任体系,主要经济指标逐季回升向好。以推进高质量项目稳投资,深化“四个一批”项目管理,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撬动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其中社会资本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2%、21.4%。突出“稳控转”狠抓能源工业稳产释能,新增煤矿产能2420万吨,年产38.8亿方的延安气田增产项目全面投产,陕电送皖、陕北至关中第三条输电通道等加快推进,绿电装机规模突破5500万千瓦,原油加工量、天然气产量、发电量分别增长5.9%、9.2%、6.2%,外送电量935亿千瓦时,能源工业增长8%。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行动,汽车、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1%、16.6%,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分别增长57.2%、36.7%,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19.8万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现代服务业规模超过5500亿元,银行存贷款增速分别达7.9%、8%,接待游客、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4%、16.5%,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乾坤湾、乾陵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陕靓焕新”“放心消费在三秦”等促消费活动,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36.9%、5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8%。

  (二)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加快西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西安分中心获批,民机试飞中心揭牌运行,能源、新材料、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正式组建。秦创原建设取得新成效,21个产业创新聚集区启动建设,新增广翼智能、陕硬航空等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196家,招引国能西北创新基地、长城互联西部基地等项目605个、总投资1594亿元。“三项改革”新20条措施落地实施,试点单位突破200家,新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28家,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先使用后付费等做法上升为国家改革举措。攻克北斗位置追踪、高柔性金属等700项关键技术,47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全国第2,高校科研经费增长4.1%。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上市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增长25%、15%,发明专利拥有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6.8%、12.5%,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5%。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钼金属新材料项目实现产业化应用,西安入选国家第一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铜川、安康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陕煤煤炭分质利用、国能聚乙醇酸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延长石油油气当量突破2000万吨。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彩虹G8.5+基板玻璃等项目运行投产,三星闪存芯片扩产项目主体完工,西电智慧产业园建成,宝汉天工业母机、榆鄂宁现代煤化工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光子芯片、稀有金属材料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大型多功能固定翼无人机成功首飞,陕汽氢燃料重卡销量全国第1。5G基站总量12.2万个,新增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30个,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新建高标准农田252万亩、改造提升43万亩,粮食产量1352.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苹果、食用菌、中药材产量分别增长3.4%、6.8%、13.7%,新增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1家、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含油量66%的油菜品种培育成功。

  (三)紧盯重点,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着眼数字经济发展重组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完成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任务,省直机关后勤集中统一管理迈出实质性步伐,21项“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推进。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推动用地制度改革,供应工业“标准地”3.2万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推进,陕西农业发展集团、陕西国际经贸集团重组运营,省属国企利润总额增长9.9%。实施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创新试点,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曝光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24起,通过在线审批平台吸引民间投资项目495个、248亿元,全省民间投资增长6.9%,“五上”企业新增5331家、增长10.8%。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峰会秘书处在西安启动运行,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用,在乌兹别克斯坦、荷兰等13个国家投运海外仓36个,中欧班列货运52.4万标箱、增长21.9%,陕产货值占比超40%。成功举办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和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西安与洛杉矶缔结“中美旅游伙伴城市”,西安国际航线恢复至52条,出入境旅客132.1万人、增长133.3%。丝博会、杨凌农高会成功举办,市场化专业化办会水平不断提升,实际使用内资增长16.9%。开展“投资中国·选择陕西”招商活动230余场,陕粤港澳活动周成效明显,采埃孚汽车零部件、依必安派特研发中心等外资项目签约落地,新设外资企业520家、增长27.5%,全省进出口总值增长12.3%,其中对中亚五国增长48.1%。

  (四)强化统筹,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建立。细化落实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任务清单,壮大关中“科技+制造”产业规模,加快陕北能源转化步伐,提升陕南“生态+文旅”特色产业层级。加快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建设,一体化推进西安—咸阳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光伏新能源和工业传感器等一批跨市协同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投资超380亿元。西延、西康、西十等5条高铁加快建设,鄠周眉等9条在建高速公路有序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主体完工,西安地铁运营里程超过400公里,古贤水利枢纽和山阳、佛坪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747个,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622个,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96.8%。健全“一县一策”产业培育机制,蒲城、周至、甘泉等10个质效提升突出县获得表彰,生产总值超200亿元县(区)达26个,县域经济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创建503个省级示范村,农村自来水、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97.7%和83.1%,富平“五水协同”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模式全国推广,集体经济强村增至12.3%、薄弱村降至3.1%,实施商州国飞无人机、陇县光伏风电配套、南郑智能无人车配送等苏陕协作项目587个,全省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达到68.6%,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五)系统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秦岭区域生态修复135.2万亩,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沙化土地95.4万亩,完成“三北”工程区营造林207.2万亩,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全线达Ⅱ类,汉丹江出境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生态保护纵向补偿机制覆盖秦岭、黄河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落户汉中,延河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黄帝陵等3处古树群纳入全国整体保护工程。专班推进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依据环境容量调整产业布局,聚焦减煤降碳启动兴化、渭化等企业搬迁改造,西安、咸阳、渭南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全省PM2.5浓度同比改善7.9%,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6.4天。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扎实推进。开展能耗超5000吨标准煤重点企业在线监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10.8亿元,商洛入选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六)办好实事,民生保障可感可及。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扎实办好9方面民生实事。实施17条稳就业、8条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43.4万人。改扩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255个,新增博士硕士授权点106个,陕西警察学院升本招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达119个,147项医检结果全省三甲医院互认,每千人医疗床位数7.75张、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6万个,完成3.7万户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托位3.2万个。建立省级基本医疗保险调剂金制度,启动工伤保险跨省异地结算。为家庭困难失能老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完成“保回迁”项目195个11.7万户。居民小区直供电改造18.3万户,新建公共停车位5.5万个、电动车充电口12.9万个。延安博物馆、绥德革命纪念馆落成开放,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870个,寨沟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凤堰古梯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话剧《生命册》、电视剧《人生之路》等5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陕文投出品的《西北岁月》央视热播。圆满承办巴黎奥运会女篮资格赛、跳水世界杯总决赛、沙滩排球U19世锦赛等赛事,我省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取得佳绩。

  (七)筑牢底线,风险隐患有效化解。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严格落实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设立债务风险化解基金,推动融资平台分类转型,全省债务结构持续优化。完成“保交楼”项目198个20.1万套、“保交房”项目561个10.3万套,房地产市场企稳向好。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九大行动”,实施煤矿、危化品、城市燃气、涉河桥梁等专项整治,推进高校建筑消防、电动自行车隐患整治等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8.6%、12.1%。发挥气象、水利等预警作用,完善暴雨洪涝灾害叫应处置机制,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总量和刑事立案量分别下降32.4%和19.9%,平安陕西建设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我们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严肃财经纪律,建立过紧日子长效机制,行政复议案件案结事了率达88.3%,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我们切实推进民族、宗教、侨务、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地震、测绘、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和亲切关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这是省委坚强领导、科学调度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中央驻陕单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表示衷心感谢!向支持陕西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应对外部冲击能力不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机制还不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需加力;一些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改革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各类风险隐患仍然不少;民生建设还有短板;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政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一定正视困难,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加快建设以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防范风险、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全省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粮食产量1300万吨以上。

  当前,内外部环境依然纷繁复杂。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把握大势、增强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扩内需、强产业、抓创新、促改革,坚定走好创新引领之路、能源转化之路、文旅融合之路、绿色转型之路,以工作稳、政策稳促进经济稳、市场稳。二是坚持就业优先、民生为大。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发展的优先目标,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坚持守牢底线、防范风险。把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保持戒惧之心、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范能力,牢牢守住社会稳定、债务金融、安全生产等风险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重点做好以下9项工作:

  (一)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提高投资效益。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紧盯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投向,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对接、推进工作,优化审批流程和要素保障,省级重点项目建立分层级分领域包联机制、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紧扣产业体系建设抓项目,加快西安高新集成电路、比亚迪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国能神华煤炭综合利用、延长千万吨炼化等项目开工建设,工业投资4500亿元以上。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聚焦民生短板弱项扩投资,加大养老托育、供水供热供气等民生项目投入,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实施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城市综合防护体系等建设,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高校“双一流”建设等项目,统筹救灾资金加快灾后重建,加快西安、宝鸡“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紧跟区域发展布局强支撑,加快在建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水利设施等进度,开工洋县至西乡和镇巴至陕川界等高速项目,推进国省道干线改造,力争西延高铁、麟法等3条高速、西安地铁15号线年内建成投运。

  大力提振消费。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深化“秦乐购”消费促进年活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和家装厨卫等大宗消费。完善并提升住房建设标准,加大“好房子”供给,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制定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健全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支持政策,积极挖掘数字、绿色、智能新型消费潜力。加快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扩大特色农产品电商消费,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品质,释放文旅消费潜能。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

  (二)加强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持续稳煤扩油增气,加快杨家坪、可可盖等煤矿建设,推动榆林和延安气田挖潜扩能、宜黄区块增储上产,力争全年原煤产量8亿吨,天然气产量370亿方。加快陕煤煤炭分质利用、环氧树脂一期等项目建设,50万吨甲醇制乙醇项目建成投产。提升电力调储能力,建成榆能西南70万千瓦热电项目,外送电量1000亿千瓦时。能源工业增长6.5%以上。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做大做强航空、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等国家级产业集群。加强乘用车、太阳能光伏等重点产业建设,推动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法士特新能源变速箱等项目投产达效。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3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升苹果、猕猴桃、茶叶、食用菌等产业竞争力,新增1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冶金、有色、建筑、纺织、食品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发展钼钛铝镁新材料,提升有色产业竞争力。加快化学纤维材料研发,发展化纤纺织和功能性服装面料。持续做大乳制品、白酒、富硒食品、中药材等产业,提升名特优新农产品储运和深加工能力,分级打造陕西消费品名品方阵。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光电子、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第三代半导体、大型无人机、高端数控机床等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高端医疗器械、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小型卫星等产业。力促氢能“制储输加用”全产业发展。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支持榆林建设全国低空经济试验区。

  做强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西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提升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工业设计等专业化水平,创建更多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培育发展数据交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强化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开展综合巨灾保险试点,争创西安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三)加快创新要素融合,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聚焦中央科技委下达的西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细化年度任务,发挥西部科技创新港带动作用,不断提升秦创原能级,推进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健全“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全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精细对接“产业地图”与“创新地图”,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提升科创孵化载体专业化运营水平,高质量建设产业创新聚集区。推进“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提升资产单列职务成果转化率,完善先使用后付费机制,推动成果收益分配向研发和转化人员倾斜。组建一批企业牵头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新建20家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靶向攻关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成果转化企业1000家。建立“入库+潜力+领军”企业培育机制,打造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提升,技术合同成交额5000亿元以上。

  强化高质量教育支撑。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健全就业招生联动机制,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大学科技园建设。高质量推进“双高计划”,打造一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好创新人才攀登计划,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技术经理人、创新创业人才,建设20个引智示范基地。鼓励科研人员与生产一线对接,积极推广“校招共用”模式,加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探索聘期评价、长周期评价等制度,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动标志性改革落地。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做好榆林市、西咸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网”,稳妥推进水电气价格改革。深化“标准地”改革,开展亩均效益分析评价。分类推进开发区改革,健全开发区资产、负债管理和统计、奖惩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文化、金融等领域企业重组,提高水务、农业、经贸等重组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竞争类企业建立计提研发准备金制度,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精简精办广播电视频道频率。深入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推进基础设施竞争领域向市场开放,用好“陕企通”、政企恳谈会、银政企对接活动等平台,细化助企纾困帮扶举措,鼓励民营企业敢干敢闯敢投。深化拓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规范涉企执法,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行为,常态化通报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提升综合保税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等平台能级,发挥好中欧班列综合带动作用,强化西安集结中心“枢纽对枢纽”开放功能,推进港贸产城融合发展,构建“物流+贸易+金融+产业”的中欧班列经济圈。持续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办好欧亚经济论坛、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中俄中小企业实业论坛、中国—中亚实业家委员会会议等活动,发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积极布局海外仓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深耕中亚、西亚、俄罗斯市场。支持三星、益海嘉里等外企在陕扩大业务,深化同东亚、东南亚贸易投资合作。发挥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作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适用全省政策,推动榆林航空口岸对外开放。高水平办好丝博会、农高会,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省份合作,提升苏陕协作水平。持续开展“陕耀全球”拓市场抓订单活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做好签约项目跟踪服务。着力促进外贸扩量提质,进出口总值增长5%。

  (五)促进城乡区域协调,构建优势互补空间格局

  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按照“西安研发+周边配套”模式,联动构建关中平原城市群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推动西安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辐射带动能级;优化宝鸡、咸阳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实力;完善铜川、渭南产业布局,提升配套能力。以西咸新区为纽带,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步伐,带动西安都市圈建设。深化杨凌区校融合发展机制,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和全域城乡融合示范区。支持延安、榆林协同发展,增强能源保供能力,提升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水平。支持汉中、安康、商洛壮大旅游康养、消费品制造、抽水蓄能等规模,依托资源禀赋发展航空、毛绒玩具、预制菜、消费电子等产业。

  提升壮大县域经济。优化“一县一策”事项清单,实施县域特色经济改革行动,推进县域园区提档升级,培育新增2个工业产值过百亿的园区,县域工业产值增长6%。支持产业功能县培壮支柱产业,农产品主产县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生态功能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完善县域功能平台和设施网络,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分类推进10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培育一批工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和特色小镇。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净增耕地20万亩。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优先在25个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布局高标准农田项目,确保完成国家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做好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500个,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自然村稳定在95%以上。持续开展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升质效。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精准落实兜底保障和开发式帮扶措施,深化巩固衔接成果。

  (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开展秦岭生态保护监管,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设立,推动大熊猫保护繁育基地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按照“四水四定”要求,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和深度节水控水,完善“三北”工程协同实施机制,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340万亩营造林任务,全面治理全省流动沙地。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深化涉金属矿产污染综合整治,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关中大气污染治理,先立后破加快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加强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管控,加快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省PM2.5平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每立方米。持续整治黑臭水体,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治理,扎实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稳步开展能效提标升级、重点行业低碳发展行动,建设零碳园区,扩大绿电交易规模。实施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用能预算管理,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温室气体减排交易。推进绿色工厂、绿色矿山、绿色建筑发展,营造绿色低碳产业生态。

  (七)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考古研究,完成碑林博物馆扩建工程,持续推进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做好石峁申遗和秦东陵、芦山峁考古挖掘等重点工程。实施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支持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和整体展示。建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传统村落和古树名木保护,新增一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全面启动第三轮地方志修编工作。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发挥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等平台优势,擦亮中国—中亚联合考古等国际合作品牌。

  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升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文博场所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陕西文学馆、美术馆等重点文化标识工程建设。用好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打造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高水平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旅游博览会、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办好阅读文化节、“四季村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展秦腔艺术、陕北民歌、陕南戏剧,努力创作更多文学、美术、影视等精品力作。

  推动文旅产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十百千”培育工程,壮大出版、演艺、文创等产业,发展人机交互虚拟电影、微短剧、动漫游戏、电竞等新业态,培育壮大领军、骨干文化企业群体。创新特色民宿、文旅街区、沉浸体验等业态,推动红色游、乡村游、入境游发展壮大,做靓跟着美食游陕西等特色品牌。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赛事经济,提升市场化办会、办赛水平。办好花样游泳世界杯总决赛、世界男排联赛等国际赛事。

  (八)聚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三秦百姓福祉

  着力稳就业促增收。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精准开展订单式技能提升培训,持续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因地制宜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完善一体化外出务工服务体系,提供更多市场化就业岗位。健全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纠纷调解机制,常态长效治理欠薪问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立适应人口变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综合高中试点范围,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强“大思政课”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城乡全覆盖,巩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成效。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行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强化基本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拓宽职工基本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使用场景。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推进防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推广“融救助”等模式,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完善促进生育政策,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鼓励嵌入式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进社区,扩大普惠养老托育覆盖面。

  (九)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

  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巩固房地产市场回稳态势,持续做好“保交房”“保回迁”工作,推动“交房即交证”常态化运行。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加快隐性债务置换。规范中小金融机构经营活动,加大重大金融风险事项处置力度,建立大额不良资产监测预警和协调处置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严密防范各类事故灾害。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快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持续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有效管控较大事故增量,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国省道安全提升改造。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做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矛盾纠纷集中领域排查化解机制,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推进乡镇(街道)职权、资源相匹配,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加强平安陕西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管控涉外风险,严防突发恶性事件,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谋划好“十五五”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系统总结“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精心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为陕西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鲜明底色,把握政策取向、注重目标引领、强化系统思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奋力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统筹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政府立法,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做好政务公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效能政府建设,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健全政策一致性评估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放大政策效能,缩短“说”和“做”的距离。着力解决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层层加码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深化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各位代表!我们要继续发扬双拥光荣传统,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积极营造军政大团结、军民一家亲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实干铸就梦想,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省委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挺膺担当、奋楫前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陕西力量!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