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2025年重庆市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提出,2025年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的“突破攻坚年”,按照“新春第一会”的安排部署,我市制定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2025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实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八大行动”。
发布会上,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春奎介绍有关情况。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殷洁,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伟,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席红,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邹瑜,市大数据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军国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琼主持发布会。
实施“八大行动”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加快“施工”
《方案》提出,将以“大综合一体化”治理为牵引,以三级治理中心为支撑,以中心城区为主阵地,重点实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八大行动”。
着眼营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我市将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李春奎介绍,我市将启动全域城市环境治理,开展“百路千巷”环境治理提升行动,成片连片推进城市更新,推动观音桥商圈片区等15个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示范项目建设,滚动推进16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新增1000公顷城市绿地、100个口袋公园。
着眼解决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我市将实施交通缓堵促畅攻坚行动。具体包括:加快推动10条225公里在建轨道线路建设,建成轨道交通6号线重庆东站段、4号线西延伸段,年底前轨道运营里程将达到593公里。
着眼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我市将实施城市本质安全提级行动。聚焦影响城市安全的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和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地下管网等重点设施,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强化地下管网治理,年底前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域燃气、供水、排水、油气长输“四类管线”数字孪生率力争达到100%。
着眼推进城市高效运转,我市将实施中心城区行政执法“大综合一体化”突破行动。在推进全市行政执法“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基础上,我市将做精做细中心城区行政执法改革,完成城市噪声污染、旅游景区、夜市摊区等6个执法监管“一件事”,深化“信用+执法”综合场景应用。
着眼创造高品质生活,我市将实施优质公共服务扩面行动。具体包括:加快在中心城区、渝西地区、渝东新城创建一批“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提速补齐养老服务站、菜市场、口袋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着眼焕发城市文化活力,我市将实施城市文明治理提质行动。中心城区一体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将加快推动,年底前争取中心城区提名率和创成率达到100%。
着眼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我市将实施基层治理现代化跃升行动。持续迭代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探索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打造20个“渝邻汇”社区综合服务体。
着眼提升数智化治理水平,我市将实施智慧高效治理突破行动。推动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共数据全面归集共享,国企、医院等公共数据尽快归集赋能,贯通工程渣土治理利用、桥隧智慧管理等应用累计达到260个。
城市安全有“韧性” “建好路、管好车、用好数”缓堵促畅
“重庆将着力构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体系,努力提升安全韧性城市水平。”邹瑜介绍,我市正构建“三环八制”城市安全风险闭环管控机制。
“三环”就是通过三个环节,也就是聚焦风险管控、隐患整治、应急处置这3个事故灾害管控的主要环节,着重建立“八个机制”,即建立完善责任到人、精准研判、分级管控等8项制度,构建城市安全风险闭环管控体系,让群众和政府双向发力,共同推动城市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让城市安全有“韧性”不“任性”。
“针对当前影响城市安全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重点设施和重点问题,我市将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起底。”邹瑜介绍,2025年,全市将整合升级国省县道及农村道路视频镜头设备;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27个、3011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整治全覆盖。
针对老百姓出行难,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李春奎提到,我市坚持“建好路、管好车、用好数”,推进中心城区缓堵促畅工作。
在统筹上,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将充分发挥“统”的作用,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中心城区拥堵情况提出需要解决问题的清单,由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统筹进行问题集中研判和制定治理方案,按设施权属交由辖区组织实施整治。
在协同上,中心城区缓堵促畅攻坚行动将由公安、住建、城市管理、交通等部门多跨协同,采取堵乱点小切口治理、优化完善交通管理等8项工作举措推进该行动。
据介绍,今年,我市计划完成渝中区一号桥等60个以上的堵点乱点小切口治理,金州大道、学府大道等60处道路交通组织措施优化,完成沙坪坝区凤天路、北碚区天生路等50条道路及附属设施综合整治、60条公交线路优化以及九龙坡冶金村社区等100个社区停车综合治理。
规范涉企执法 增强三级治理中心协同实战能力
推进中心城区行政执法一体化是“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八项重点任务之一。殷洁介绍,今年将聚焦群众关切,打造综合行政执法场景。
例如,针对群众关切的中心城区旅游景区行政执法存在的职能职责不清、多头执法等问题,本次改革明确由市文化旅游委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以及渝中区、沙坪坝区等配合,打造中心城区旅游景区综合行政执法场景。
“我们还将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优化‘综合查一次’工作机制,减少对企业的干扰。”殷洁表示,我市将推行“扫码入企”“承诺免检”“轻微免罚”等工作机制,更多采用柔性执法方式,对依法可以采用提醒、告知、劝阻等方式处理的,不予处罚或者免予处罚。
“今年,我们将以全面深化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为契机,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引领,提升一体化平台基础支撑能力,增强三级治理中心协同实战能力。”胡军国说,我市将迭代扩容“渝快政”,提升优化三网融合的政务服务总入口“渝快办”,推进医疗费用报销、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等20余个国家重点“一件事”落地实施,提升城乡居民医保、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等80个高频事项共享率。
“我们还将着力构建惠民利企应用体系,加快推动家医在线、三医协同等服务应用贯通实战,持续做优城乡居民医保退费、自用充电桩报装等200余项服务。”胡军国表示。
聚焦中心城区 城建领域展开“六大攻坚行动”
“我们将运用AI主动识别解决规划冲突,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国土空间开发质量和效益。”金伟提到,我市将加快“2小时重庆”交通圈建设,优化渝西地区、渝东新城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加快打造万州、永川市域城市副中心和黔江等区域中心城市。
同时,围绕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统筹配置生活、教育、医疗等各项功能、设施和空间,构建功能复合、布局均衡、服务精准、舒适便捷、安全韧性的现代化生活空间单元。
席红介绍,今年,我市将聚焦中心城区这一主阵地,实施城市建设“六大攻坚行动”:
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将加快科学城隧道等21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并开展山城步道、人行过街设施以及轨道站点便捷性提升等惠民工程建设;
实施提升轨道交通分担率攻坚行动,滚动开通轨道站点出入口;
实施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攻坚行动,完善“厂网一体”运行机制,消除雨污混接,畅通雨水排放通道;
实施城市片区更新攻坚行动,用“微改造”手法来推动小区、社区、街区连片更新,重点推动嘉宾里片区等15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
实施城中村改造攻坚行动,推进九龙坡区上游五社等16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今年将完成3万户城中村改造任务;
实施两江四岸整体提升攻坚行动,重点打造曾家岩滨江片区等示范项目,陆续开放朝天门项目等公共空间区域,以实现串珠成链、成片拓面、整体大美的国际大都市滨江风景线。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