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落实财政部工作部署,河北监管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密切沟通配合、规范工作程序、把握工作重点,扎实开展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价。
一、坚持政治站位,把稳工作方向
开展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价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落实财政部党组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增强财政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更好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监管局切实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提高政治站位,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深化对开展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党组会审议评价工作方案,明确评价内容和方法、步骤和要求,落实组织实施和工作机制,将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价作为全局重点工作统筹推进。成立局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选择业务骨干、农业农村部门专家组成工作组,组织培训逐条逐项学习讨论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案,切实将财政部有关工作部署细化落实到位。
二、坚持密切沟通,确保协调推进
积极与财政部相关司局、地方财政和农业农村部门沟通交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不断提质增效。一方面,加强与部内有关司局的沟通联络,及时准确完整掌握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最新要求,对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工作步骤等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完善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法,确保工作始终按要求高质量向前推进。另一方面,密切与地方各级财政、农业农村部门联系合作。工作方案下达之初,及时同省级财政和农业农村部门沟通联络,明确工作要求,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性,提前掌握河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绩效评价现场工作中,充分利用外脑、外力,参考地方有关部门日常管理、检查的成果经验,共同研讨相关事宜,深化共识、形成合力,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坚持环节把控,确保程序规范
立足职责定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狠抓事前准备、现场评价、督促整改三个环节,确保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价有序开展。事前准备阶段,充分收集和整理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政策文件、相关资金收支情况、项目实施和政策目标完成情况等,深入了解政策基本情况,比较分析并梳理提取重要信息,为明确评价重点和评价思路奠定基础。现场评价阶段,运用资料审核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比对有关制度文件、资金账册、财务凭证、工作报告等佐证资料,查看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是否合规,会计核算是否规范。同时,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实地查看项目建设进度等方式,以获得的第一手信息印证佐证资料内容的真实性,了解高标准农田种植主体、建设主体等各方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施效果的满意度。严格对照指标体系评级,综合形成客观准确的评价结论。评价工作结束后,及时向地方相关部门通报评价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地区、部门落实整改要求、强化绩效意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举一反三”坚决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促进资金合法合规高效使用,强化预算绩效监督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坚持突出重点,力求工作实效
结合河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通过事先分析预判、事中验证调整,牢牢把握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制定、实施、成效三方面开展评价,力求工作取得实效。政策制定方面,重点关注地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制定情况、政策内容与地方实际的匹配度、资金预算安排情况、跨部门政策协同情况等。政策实施方面,重点关注项目实施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等。政策成效方面,重点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投入情况、粮食增产情况、农业生产发展效能提升情况、建设主体和种植主体满意度等。既客观反映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施效果和地方工作实际,更紧盯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管理漏洞,做好推动问题整改的“后半篇文章”,研提建设性工作建议,为完善政策、改进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