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枣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薛城分中心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部署要求,以“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为抓手,持续开展好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小切口”专项治理,立足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守正创新, 积极主动担当作为,持续优化强化项目进场交易全流程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服务保障,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降本增效,促项目交易服务满意度提升。枣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薛城分中心依托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系统,全面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内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了目录内进场交易项目“不见面”开标全覆盖、常态化,远程异地评标经常化;认真落实减免投标保证金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政策,针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鼓励招标人对信用评价等级较高的投标企业,免收或适当减免投标保证金比例,鼓励使用电子保单、保函等非现金交易担保方式,有效降低了交易制度性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全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更加活跃,2024年全年共组织完成各类进场交易项目407个,其中,电子交易类项目236个,成交金额约90.08亿元,非电子交易类项目171个,成交金额约12.84亿元。
二是严格进场交易管理,促交易规范。枣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薛城分中心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标准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为着力点,依托省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持续规范电子交易流程和交易秩序规范,扎实开展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持续做好服务供给补短强弱促提升工作,充分发挥制度约束机制作用,认真落实评标专家和招标人规范管理相关制度,严格执行评标专家“十应当”“十不得”“一标一承诺” “一标一评价”,招标人代表“两应当”“两严禁”等监督考核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现场见证记录管理,构建了“线上数字见证监督为常态、线下人工见证监督为补充”的多维度见证监督模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紧盯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和腐败问题这一“小切口”,立足岗位职责,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建立健全了异议投诉受理转报处理机制,在市交易中心平台公开了行政监督部门举报电话和邮箱,在区交易中心大厅显著位置设立了举报信箱,在电子显示屏上公开了区级行政主管部门举报电话和邮箱,有效规范了区级公共资源交易秩序,畅通公共资源交易投诉举报渠道,通过全流程电子化、远程异地评标、评标区封闭管理、开评标区现场全程音视频录像,做到了交易信息全程留痕、可溯可查,推动了进场交易项目交易行为更加规范、公开透明。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促项目交易高效便捷。认真贯彻落实“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部署要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服务为先”发展理念,针对省市区重点项目,坚持谋划在前,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严格落实一次告知、一站服务、一网通办、一套流程等服务规范,积极开展延时增值服务,切实做到“项目有需要,服务不打烊”,累计开展延时服务80余次。针对重点项目开通了绿色通道,实行了“全天候、零时限”即收即办,并在合法合规情况下“容缺受理”,提供优先办理进场登记,优先发布招标公告,优先安排开评标场地,优先抽取专家等全流程政策及业务咨询服务,最大限度缩减重大项目进场交易时间,有效保证了项目交易不受阻、不延误、零障碍,即到即办。2024年全年共组织完成省市区重点项目14个,交易金额约15.88亿元。
四是减风险,促数据安全、交易廉洁公正。加强电子交易平台系统的安全管理,依托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数据“安全屏障”,实现了“一地注册,全省通识”,有效保障了经营主体交易数据安全;通过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三码同源”预警监督功能,实现了对潜在投标人的机器制作码、IP地址、MAC地址等数据进行自动比对分析,进一步增强了智慧监督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通过进一步加强交易中心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各环节廉政风险排查与防范,织密廉政防控“保障网”,扎实开展党规党纪学习教育,紧绷阳光交易“廉洁弦”,强化制度约束,拓宽服务“覆盖面”,拉紧廉洁自律“警戒线”,规范场内交易行为,筑牢廉洁从业“防火墙”等服务管理,有效保障了各类交易活动顺利开展,营造了公开透明、阳光高效交易环境。
下一步,枣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薛城分中心将紧紧围绕上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建设要求,按照省市品牌部署要求,以“五最”为工作目标,立足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升平台服务承载能力,依托省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持续推动交易平台“三化”建设,全面做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易”心为企,“易”心公平服务,纵深推进《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24年版)》内进场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健康有序、优质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