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重庆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制定《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方案围绕九大专项行动提出41方面重点任务。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级部门、各区县聚焦九大专项行动,持续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集中展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营造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浓厚氛围,特开设“百花齐放优环境 百舸争流向优行”专栏,持续推出市级部门和各区县落实九大专项行动改革举措系列报道。

  本期刊载涪陵区案例。

  近年来,涪陵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标准,坚持“无事不扰、有事必到”,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深入实施“服到位、零距离”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构建“1+3+6+N”营商环境工作体系,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民营经济规模能级不断扩容,企业服务质效稳步提高,经营主体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央企中石化在涪陵建成了全国最大页岩气田;民企青山控股集团在涪陵投资100亿元布局新能源电池项目;台资企业华通电脑在涪陵把高密度印制电路板全球市场份额做到第一;华峰集团落户涪陵14年来,累计完成21轮、超200亿元投资,建成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企业、全球最大单体氨纶生产车间.......一大批企业频频落子,企业敢投、追投、长投,坚定不移深耕涪陵,对涪陵的未来发展投下了“信任票”,正是涪陵持续用情、用心、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

  涪陵区聚焦企业“招引期、初创期、成熟期、转型期”四个阶段,高位推进、重点突破、靠前服务,加快构筑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用心用情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努力为企业经营发展“卸包袱”“添底气”“增动力”,全力营造企业敢干、敢闯、敢投的优良营商环境。

  一、高位推进

  系统重塑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系

  (一)专班推进,做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坚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近百人,独立设置区营商办,发挥好抓统筹、重协调、建机制、解难题、促落实等职能,做实“专班推进+专人负责+专员服务”工作机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举全区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凝聚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

  (二)专项提升,做优营商环境样板城市建设。制定《涪陵区升级“1+3+6+N”工作体系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涪陵区优化营商环境正负面清单30条措施》等系列专项行动政策文件5个,围绕企业发展六大环境提出42项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系统推进“服到位、零距离”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助力企业发展。

  (三)专题宣传,做强涪陵特色营商环境品牌。布局60个公交站点,高速路、核心商圈、政务服务大厅等地点,充分展示营商环境改革成果。开设优化营商环境线上宣传专栏,发布“服到位、零距离”优化营商环境宣传视频,累计刊发报道百余篇,“高位推动基层‘三化’建设”等经验做法获得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刊载。

  二、重点突破

  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护航

  (一)招引期:招商筑巢,引企“安家”

  2024年,北京大有裕霖集团年产50万吨植物纤维生物全降解材料项目组来涪选址考察,白涛园区管委会沿着产业链“垂直领域”梳理企业需求、投资动向,当天就拿出了具体的招商举措。“每一条举措都点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公司副总经理熊云波说,建峰化工生产的聚合物PBAT正好是项目所需的上游原料,如果能实现隔墙供应,每年能为企业节约一半以上的成本。该项目在“央渝同行”(涪陵)发展对接活动上已正式签约。

  一是强化产业链招商。出台《涪陵区重点产业“链长”招商机制》,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条图谱,构建“一产业一链长一专班一顾问”的工作体系,动态完善产业图谱和企业“填空卡位”台账。成功引进产业链项目107个,协议资金667.8亿元,同比增长57.4%、1.5%。

  二是突出基金撬动招商。发挥“以投促引”效益,区属国企出资控股、参股的6支基金累计投资项目67个、投资金额162.1亿元,撬动央企和社会资金65亿元、推动3个项目落地。央渝同行(涪陵)发展对接活动,集中签约项目67个,合作协议资金833亿元。深化产融合作,发布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需求清单144项。

  三是聚焦项目建设落地服务。建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办理、限时办结”。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帮办代办”“质量安全分级分类监管”等服务新模式,一般社会投资项目、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办理时限压减至34个工作日、11个自然日,大幅缩短项目建设前期耗时。

  (二)初创期:靶向发力,扶企“上马”

  卡涞科技成功创下从招商洽谈到签约投产不到半年的“卡涞速度”,这得益于涪陵实行的“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在业主作出书面承诺后,即可开展项目设计等事项,各部门整合资源实行并联审批模式,极大缩短事项办理时限。“是政府的服务和效率,给了我们发展信心”。卡涞科技负责人何鹏说,目前,公司年产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零部件60万件,还带动联洋、幄肯等上下游合作伙伴落户涪陵,使产业生态圈越做越大。

  一是提升市场准入服务效能。开通“注册登记服务热线”,梳理8条高频事项,提供24小时全天候自助语音智能咨询服务,转接量达上万次。创新建立政府采购全流程跟踪管理工作机制,大幅提升政府采购质量、效率。积极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合作,累计与河南省三门峡市、四川省泸州市等地区开展43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

  二是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拓展“一窗综办”“川渝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推动1505个事项集中进驻,实现24个部门450项事项“一窗无差别受理”。推进园区开发区行政事权改革,赋权首批49项事项至园区开发区,逐步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打造“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极简审批模式,公布17个领域133项告知承诺事项清单。推出“7×24小时全时办”服务模式,提供周末及节假日预约办、紧急情况即时办。

  三是持续强化要素保障能力。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制造业亩均论英雄等改革,精准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加快推进“一码管地”赋能用地审批提效,全流程审批环节减少至6个、审批材料减少至 12件。推行线上“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平均减时间72.5%、减环节80%、减材料26.1%。推动金融服务下沉,“金融港湾”等平台累计为企业放贷近80亿元,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63个百分点,累计节约融资成本上亿元。充分发挥“两张”电网、页岩气田累产全国第一优势,持续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三)成熟期:精准施策,助企纾困

  鑫源汽车有限公司是涪陵区汽车龙头企业,产品远销南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出口数量大、批次多、运输难等问题,涪陵综保区联合海关深入企业调研,收集诉求和问题,精准施策解难题,创新“区港联动”机制,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方案,活用“分送集报”监管模式,为企业提供最大化通关便利和税收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引进来”“走出去”。鑫源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不仅节约了时间,更降低了成本”。

  一是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模式。探索推行“沙盒监管”新模式,涪陵综合保税区挂牌成立市场监管领域“沙盒监管”示范园区,建立“沙盒”指导员制度,对“四新”经济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深化川渝公平竞争审查一体化合作,联合自贡市开展川渝交叉互评,实现交叉检查结果通报互认。

  二是全力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推行“案件执行枫桥式工作法”,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专项行动,开通财产查控、资产处置“绿色通道”,累计盘活5.2亿元专项资金。创新谋划民营企业家约见政法机关负责人制度,常态化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民企“法治体检”,出具订单式法律意见建议463条,帮助企业挽回损失6.6亿元。

  三是加快打造信用涪陵升级版。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推动税务、市场监管、交通等19个领域实行信用承诺制度闭环管理,最长压减办理时限15个工作日,最多减少材料32件,有效提高经营主体办事效率。推动“企业信用预警平台”应用场景纳入全市试点,创新打造全流程信用风险预警治理新模式。建立22个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落实奖惩措施6000余次,激励约束企业诚信经营。

  (四)转型期:迭代赋能,助企“蝶变”

  新铝时代作为涪陵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培育下,成为2024年全市首家挂牌上市企业。2023年以来,涪陵区通过深化企业服务,解决企业产权、融资、股权确认等方面问题50项,实打实落实上市培育政策,持续激励企业上市信心。

  一是聚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快建设涪长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区,推进实施建设环长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1+3+N”行动,启动建设明月湖科创园涪陵“智能建造”特色园区。深入实施“双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家、科技型企业314家。发布“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征集技术需求58个、凝练科技项目27项,榜单总金额超1.82亿元,政府出资最高达3600万元。

  二是健全对外开放平台体系。涪陵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成功获批市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庆自贸区涪陵联动创新区、市级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基地,开放能级显著提升。龙头港铁路开通运营,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至钦州班列常态化开行,重庆港口水运口岸扩大开放龙头港区成功获批,港口吞吐量突破4000万吨。

  三是助推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成功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立“金融机构+行业主管部门+镇街”多方联动、多维互补的上市资源发掘培育机制,推动新铝时代成功上市“破零”。推动企业提速智改数转,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智能工厂23个、数字化车间71个。

  三、靠前服务

  全面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获得感

  (一)深化落实专员服务机制,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深入实施“百千万”服务经营主体全覆盖工作机制,配备服务专员1259名,形成“区领导服务重点企业+区级部门服务四上企业+乡镇街道服务个体工商户”三级服务网络,累计联系服务经营主体超2.2万家次,解决重点问题563个,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强化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区政府门户网站设立惠企政策申兑专区、政务服务大厅高标准打造惠企政策服务专窗,实现线上线下统一渠道申报兑现。依托“易企涪”企业云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一键知晓”、惠企服务“一键匹配”、惠企资金“一键直达”,累计精准推送惠企政策超5.7万次。邀请行业部门、专家,开展网络政策解读直播22场、惠及企业超9840家(次)。

  (三)持续完善督查问效机制,助力企业经营无忧。构建区营商办、区纪委监委机关、两办督查室联动监督考核机制,颗粒化督查进展情况,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制作发放“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监督卡,设置30家企业为营商环境监测点,配置6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有效拓宽营商环境监督渠道。建立营商环境监督举报机制,设置投诉举报渠道入口,广泛征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定期通报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有效遏制不正之风。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好的营商环境就像水、空气、土壤,须臾不可少。涪陵区始终秉承“服到位、零距离”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着力把涪陵打造成为投资更便利、服务更高效、市场更公平、要素更完善、保障更有力、干部更担当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城市,不断增强经营主体挖掘涪陵机遇、深耕涪陵市场、扎根涪陵沃土的信心和动力。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