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单位积极对标国内外先进经验,对表重点领域改革要求,对照市场主体诉求期盼,着力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为发挥榜样作用,持续擦亮“到泰兴·泰省心”营商环境品牌,现推出“十佳案例”供全市学习借鉴。
案例一:以用能预算管理赋能绿色经济发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工信局以企业用能预算管理为切入点,高标准搭建重点耗能企业用能预算管理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对重点企业用能实施全流程预算化管理。通过科学建立企业用能预算管理制度,分类核定企业能耗基数,动态跟踪分析企业用能指标,及时发布“红黄蓝”三级预警,积极宣贯绿电消费政策,为企业精准定制节能降碳及效率提升方案,实现能源高效配置,有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为优化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
案例二:塑强人才第一资源
培优发展第一环境
——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市委人才办聚焦深化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强化“第一资源”要素保障,推动人才工作创新与营商环境优化互融共进。做实聚才举措,创新“周末体验直通车”沉浸式招引机制,策展城市推介、产学研对接等一系列活动,2024年兑付政策性资金超4000万元。做优服务生态,打造人才公寓矩阵,形成“15分钟人才安居圈”,创新“苏青驿站”品牌酒店服务体系,全年举办青年人才活动55场次。启动升级“择泰而兴”人才线上服务平台,面向青年人才定制专属权益“青杏卡”。做强要素供给,组织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按产业领域参加“人才金融会客厅”,牵线11家投融资机构与36个市内外路演项目高效互动,加速“以才引金、以金促创”的良性循环。
案例三:金融活水润小微 精准滴灌助实体
——市发展改革委、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泰兴监管支局
为着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泰兴市搭建银企对接桥梁,为小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政策宣传入企入心。搭建工作专班,明确“任务书”“路径图”,构建“部门联动、镇街协同、金融机构参与”的立体化工作机制。发布融资申报操作指南、金融产品汇编等,系统解读政策背景、申报流程及惠企产品。服务对接精准精心。“瘦身”走访企业清单,并聚焦本市123特色产业,开展融资需求走访摸排活动,形成链上优质企业“正面清单”。融资响应联动联心。建立“走访预调查、清单速审核、贷款快审批”的全链条快速响应服务机制,企业获批融资速度较平时快3-7个工作日。去年10月至今年2月,已授信1190户次,授信金额74.67亿元;放贷1187户次,放贷金额48.09亿元。
案例四:优化涉企检查 为企减负提效
——市司法局
市司法局在全市行政执法领域牵头优化涉企执法检查形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充分落实行政执法检查登记备案制,降低行政执法检查随意性。建立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在园区建立法治护企联合监督站,构建“法治观察点、特邀执法监督员”队伍建设,开展“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构筑行政执法多元协同监督力量。积极探索智能化、数字化执法检查,运用无人机、视频AI识别、大数据筛选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无感监管,有效解决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手段有限的难题。
案例五:开展“信用+执法”渐进式监管
——市市场监管局
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信用牵引性作用,开展“信用+执法”渐进式监管,让执法检查彰显法度、更具温度。聚焦基层监管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编制信用承诺清单11项,通过签订整改承诺书,有效增强经营主体诚信意识。通过信用积分管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调整行政监管频次和比例。组建市监行政指导服务队赴各园区、企业开展涉企行政指导40余次,利用“邀约式”信用体检、信用管家帮扶机制、信用修复驿站等方式,对失信企业实施“全链条”闭环管理。
案例六:“重整与招商”助力企业焕新腾飞
——市法院
市法院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引领,依托府院联动机制,深入园区调研走访,聚焦企业发展实际,以预警识别、专业诊断、综合评判,创新实施“预重整+招商引资”模式。2024年,泰兴法院对发展陷入困境的江苏亿尔等离子体科技有限公司准确识别存量资产,推动实施预重整制度,帮助企业“转危为安”“涅槃重生”,依法保障了55户债权人权利,化解6000余万元债务。重整后的亿尔公司重新投入生产,六条生产线饱和式连续运转,预期2025年可实现年销售额破亿元的目标。
案例七:“穿透式服务”精准护航企业发展
——市公安局
市公安局聚焦服务发展、服务企业,通过信息采集压实源头责任,探索大数据赋能流动人口监测等机制,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全周期保障企业安全稳定。采用上门办理、专窗办理等方式,主动贴合企业需求。通过警企微信工作群,定期推送警情预警、惠企政策等。落实“动态巡护+定点守护”巡逻模式,全面提升企业及其周边见警率、管事率,联合镇街、园区、律师等形成合力,共同协调分类化解矛盾问题。2024年成功破获涉及某造船有限公司职务侵占和盗窃案件,为企业挽回200多万元经济损失。
案例八:“四聚焦” 促进政府采购环境优化
——市财政局
2024年,泰兴市财政局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市场体系。落实招标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简化政府采购资格性审查,有效规避差别对待市场主体等情况,以机制优化促进公平竞争。健全完善政府采购内控制度,严格落实采购意向公开工作,定期统计并通报合同公示情况,以信息公开提升透明度。全面推行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上线服务类网上商城线上采购平台,推动形成良好采购氛围,以数智赋能提高效率。综合运用为中小企业预留专门份额、价格优惠扣除,鼓励供应商通过缴纳少量担保费替代大额保证金,持续缓解企业资金占用压力,以政策落实助力企业减负。
案例九:多举措助推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
——市数据局
市数据局全面推进市场主体登记“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一企一策”全力打造办事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审批流程。帮办代办推动登记服务下沉,在全市17个乡镇(街道)建成企业登记服务站,建立40多人的帮办代办服务队伍,解决企业市镇往返跑、办事成本高等问题。融合融通推动部门事项整合,将市场主体登记涉及的多种事项整合成市场主体登记“一件事”,办事群众可以通过电子营业执照的电子签章功能实现“1+N”事项“一次办”。一企一策推动重点问题专办,实现营业执照和药品经营许可证批量联审联办,帮助企业完善例外名称申请,有力守护企业发展“金名片”。
案例十:推行小微涉河项目审批表制度
——市水务局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市水务局在泰州市域内率先推行小微涉河建设项目审批表制度。依法依规对合法取得水行政许可审批后实施的增设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等建设行为,适用简化审批制度,同时覆盖在水利专项行动已销号验收、历史存量违建问题整改规范的项目,实现项目应批尽批。以“一张表”实现属地镇街、县市行政主管部门三级同审,审批时间由原先的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到4个工作日。2024年,市水务局为沿江企业以简易方式审批项目10个,节省投资约500多万元。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