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市南分局通过“环保问诊”模式,实现了生态环境监管从“事后处罚”向“事前服务”的转变,政企协同解决问题的效率得到了提升,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全力打造了优质生态环境营商氛围。

  创新生态环境服务模式,从“监管为主”到“政企共治”

  政企联动破壁垒,双向沟通激活力。打破传统单向管理思维,建立“面对面走访+定期座谈会”常态化沟通机制,主动倾听企业环保难点;打破传统单向管理思维,积极践行“政企联动、协同管理”新模式;主动深入企业,与企业负责人、环保专员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难点与痛点。2025年以来,市南分局召开政企座谈会5场,搭建起双向沟通桥梁,改变以往政府监管为主的模式,转变为政企携手共同治理,促进企业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数据驱动精准化,分类施策解难题。依托排污许可、在线监控等多源数据,为企业“量身定制”环保方案,聚焦污水治理、工业企业废气废水达标排放等痛点,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一季度累计为8家工业企业提供专项指导,推动环保服务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

  协同共治建体系,闭环管理提质效;打造“企业问诊—部门把脉—协同共治”服务链条,企业提出环保需求,分局第一时间响应,一季度,累计出动帮扶人员15人次,解决企业问题4项,形成“需求收集—专业诊断—整改落实”的全流程闭环管理;针对某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组织街道、综合执法政企共同商讨制定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夜间施工扰民问题,推动企业生态环境管理水平提升。

  数字赋能监管,从“经验管理”到“数据智治”

  数据整合筑平台,全景监测强支撑。整合排污许可、在线监控、自行监测及执法检查等各类数据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将分散在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汇总,全面掌握企业生态环境状况;对企业的排污量、排放浓度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精准服务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实现企业环境状况统揽,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底座。

  风险预警防未然,主动服务降风险。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预警机制,实时监测数据,对排污数据异常波动企业实施“点对点”预警。某企业废气排放浓度连续几日接近超标限值,分局第一时间通知企业,企业及时排查设备故障,避免了超标排放导致的处罚,降低了企业运营风险。一季度累计向企业发送预警数据23次,为企业减少潜在经济损失约50万元。

  靶向帮扶解难题,技术赋能促升级。在数据监测与风险预警基础上,聚焦企业个性化需求,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企业现场勘察,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据赋能精准施策。某酒店企业在废气监测处理方面存在技术难题,分局通过数据分析同类企业的模型,帮助企业优化废气监测孔位设置,解决了企业难题,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后盾。

  长效机制构建,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服务”

  组建专业专家团队。成立由局领导、执法骨干、监测专家、法律顾问组成的“环保问诊专家团”,为企业提供环保合规审查、污染治理技术选型、法律风险评估等“一站式”服务,累计开展专项咨询12次,解决复杂环保问题6项。

  运用“三步诊疗法”。专家团采用“深度问诊、定制药方、云端康复”的“三步诊疗法”。深度问诊时,调阅企业近三年自行监测报告、核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账、勘查监测平台规范化建设情况,精准定位企业生态环境管理薄弱环节。定制药方阶段,编制“企业帮扶问诊体检单”,明确整改措施、解决路径及帮扶人员联系方式。云端康复环节,电子送达“帮扶问诊体检单”,并通过微信提供法规政策解读、监测技术指导、整改节点提醒等服务,实现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彻底解决。

  构建立体服务体系。构建数据预警线上诊断、线下精准帮扶、云端长效跟踪的立体化服务体系。线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企业环保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预警;线下组织专家团深入企业现场,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云端持续跟踪企业整改情况,对同行业企业普遍性、典型问题进行风险提醒。通过这种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体系,形成“问题共治、成果共享”的治理新生态,为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持续发力。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