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向以数据驱动的智慧化生产转变。农业科研和生产活动每年都产生大量数据,集成、挖掘和使用这些数据,将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信息需求贯穿农业生产经营过程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事实上,大数据渗透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农业对数据、信息的需求贯穿整个农业生产经营始终。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宝祝表示,信息化可将市场需求变化和先进品种技术传到田间地头,以帮助农民进行科学的生产决策,不仅能够增强农业生产经营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信息设备缺乏,主要还是"一张嘴,两条腿"的推广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王文生表示,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仍存在手段和方法陈旧、管理方式落后、人员自身素质与能力不高等问题,信息化建设为农业与农村定向信息的快速采集和调查提供了有效手段。例如,农技推广人员可以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气象灾害、病虫害、农产品滞销、农业生产纠纷等多种农情信息,并根据管理部门的应急需求,及时定向采集相关信息,上报给各级农业部门,及时反馈相关对策,从而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
在王文生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农业信息化可推动农情信息的快速采集、突发事件的及时掌控,在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为加强对农业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分析研究,2013年,由山东农业大学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东农业大学校长温孚江介绍说,联盟将加强对气象、土地、水利、农资、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农业科研成果等诸多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为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加快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农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信息化平台建设。近年来,国家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中央发出的多个“一号文件”均强调“全面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
在农业部的指导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持研发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已进入应用阶段。王文生介绍说,该平台旨在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搭建农技推广工作管理、农情及突发事件信息采集平台,用移动云终端武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升以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为核心、相关社会力量参与的基层农技推广公共服务能力,为农民提供手把手、面对面的高效信息化服务。
“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农民可以有效捕捉市场上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信息,对农业生产经营结构进行调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学者提出,农业信息化还需要不断提升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同地区对信息、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未来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特点,加强和完善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丰富信息内容。同时,要加强农民信息化素质教育培训,以此促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全面发展。
温孚江表示,农业大数据研究应用的整个链条,单枪匹马是难以完成的。除农业研究人员以外,还需要与计算机、数学建模等领域的专家协作,组建多学科团队,对数据进行挖掘、整理、甄别。杨宝祝提出,未来应注重从产品研发、规范制定、人才培养等不同角度探索建立农业信息化应用体系,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