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现"两微一端"这个词应当是:2013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开通了人民微博、新华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搜狐新闻客户端,宣布"两微一端"上线。目前在电子政务领域大家所称的"两微一端"通常是指: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和政务APP客户端(即微门户)。由此可见,"两微一端"其实是移动政务的代名词。但这一词汇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移动政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2009年11月新浪推出"微博"一时间如日中天,没人想到还有个"微信"是他的"克星",会不会将来变成"三微一端"或是"一微一端"?没有人能说准。当然还是叫"移动政务"或"移动政务应用"更为准确。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战略,"智慧城市"、"服务民生"等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巨大变革。智能交通、信用社保、环境保护、在线教育、移动医疗等移动政务应用在公开公正、惠民便民等方面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然而,移动互联已经发展了近5年的今天,如何开发移动政务应用,移动政务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似乎还是存有许多疑问和困惑。
 
  一、"两微一端",微博、微信还是政务APP客户端到底哪个重要?
 
  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很多电子政务工作者。现实确实有点混乱,有的政府开通了官方微博、有的开通了微信公众服务号,有的开发了政务APP,而有的三者皆有。为什么这么乱?一是不同部门分管,二是无法统一平台维护,三是不能区分这三者的适用场景。
 
  其实,微博、微信还是APP客户端有着他自身特有的基因,在移动政务中扮演的角色当然各不相同。我们发现微博具有强烈的媒体属性,即所谓的"弱关系",只要关注就可以广播天下。微信的公众号有类似的功能,但是他的传播性依赖于好友间的推送,即所谓的"强关系"。微信最大的优势是交互性,所以目前微信的服务号正是用一种类似于"CALLCENTER"的方式,通过交互来完成服务的对接。显然,政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要求要更紧密地贴近用户和政务业务的需求,这就比较适合采用APP的应用开发,这就类似于淘宝为什么不完全依赖于新浪微博进行电子商务,尽管阿里作为第二大股东占有新浪微博18%股份,而要有淘宝专有客户端,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观察政府网站经过15年的成熟发展其功能包括:内容发布、互动交流和政务服务三个方面。而对应于移动互联应用尽管"两微一端"有功能相互渗透的方面,但总体来说,微博更擅长于内容发布、微信更适用于交流互动和政务APP则适合深度的政务服务整合。因此,"两微一端"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性,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和统一的规划。
 
  二、发展"两微一端",我们还必须纠正几个认知观念上的偏差。
 
  1)移动政务就是"政务新媒体"?
 
  很多部门都针对"政务新媒体"有年度评测,甚至把"政务新媒体"定义为: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媒体属性仅仅是政务应用的一个部分,把移动政务应用定义为"政务新媒体"的观念是错误的,这势必会把弱化政务服务和政务应用的发展。
 
  2)万能的微信可以包罗万象?
 
  微信在公众服务号的功能上更像微博,微信公众号借助交互属性可以接入第三方应用。应着"互联网+"的思维微信也提供了一些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的功能,但是由于微信的沟通基因决定了所有的应用服务都在微信功能中藏得很深,用户使用这些应用自然就有了不可逾越的门槛。虽然微信不需要像APP那样下载每个应用,但是也需要查询和关注,这个在用户点击步骤上是类似的。由于微信的接入的第三方服务都是基于HTML5开发,因此在手机硬件端的功能调用和政务服务的对接上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微信自身也刚刚推出了JS-SDK接口,并承诺逐步完善来弥补这一功能的不足。微信政务服务的发展自然也是一个逐步探索和完善发展的过程。
 
  3)愿意下载政务APP独立客户端的人很少?
 
  实用的APP服务和功能一定会很多人下载。政务APP下载人很少,这与政务APP发展的阶段、可提供移动政务服务的可用度和政务APP的运维及推广投入都有很大关系。应用不好用、不实用自然没有人下载。手机端打折券、GPS地图导航等,有需要再麻烦也会下载。移动政务APP往往带有政府服务的品牌,而且不用输网址,数据占用流量小,因此有它存在的优势和价值。手机客户端有着无法替代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手机硬件资源调用功能,政务APP独立客户端的开发和服务一定有个必然的发展阶段。
 
  4)HTML5网页版足以替代政务APP客户端?
 
  对于手机应用上用户体验往往比PC应用更加强调,因此APP开发完全由HTML5替代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在加上HTML5的标准发展还不完善,如:
 
  网络不通畅时,容易出现空白页面,跳转费力,用户体验差;
 
  不同手机浏览器的兼容性差;
 
  还会占用手机更大的流量,没有充分运用客户端的运算能力对服务器造成更大的负担;
 
  浏览器地址栏或微信顶部框架,造成更小的浏览空间;
 
  交互动态效果受限往往影响页面场景设计和逻辑的理解 ;
 
  手机端的照相、录音、GPS、传感器等功能还是要借助调用APP原生或通过JS-SDK调用
 
  因此,即便HTML5有着开发成本低、开发效率高等诸多优势,目前技术发展阶段,它的天然缺陷还是难以弥补的。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在APP客户端开发中融入HTML5开发。
 
  三、"两微一端"应用开发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1)移动政务应用开发最重要的是定位
 
  "两微一端"一定不能是政务网站的翻版,我们要分析什么应用是最适合在手机上的、会用零散时间、会在出差途中、在没有手边电脑时、或是在第一现场。在办公室电脑上可以完成的事情,在手机上往往未必有使用场景。而如果定位准确哪怕抓住了一个点,这个移动应用一定是个下载率极高的应用。
 
  2)"两微一端"开发要注意用户是有成本的
 
  微信、微博之所以能火,就是因为简单,容易上手。所有的手机应用开发准则首先就是要考虑"用户的成本"。因为用户很懒,复杂就不用了。如果一个办事流程指南在手机上让他看半天,或是在手机上操作很多步骤,那他一定去窗口办了。
 
  3)"两微一端"是政府的品牌主要载体
 
  在移动应用开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政府的品牌载体这一职能。这就如同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了很多服务和功能,但政府的品牌载体是它最为重要的。因此从这点来说,独立的政务APP应用往往具有品牌载体的属性,这是微博应用和微信应用难以替代的。
 
  4)"两微一端"需要统一的发布平台
 
  目前,政府门户网站都有统一的发布平台,而微博、微信、政务APP的管理平台各自为政相互独立,无法与网站管理平台打通。这势必带来政府对外口径不一致,提供服务不统一,并且还造成很大的信息维护工作量。因此,实现"两微一端"的平台统一,与政府门户网站平台的数据对接非常重要。
 
  5)"两微一端"不仅仅是建设,更重要的是运维与推广
 
  我们知道媒体是要运营的,微博、自媒体都是要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也是要运营的。"两微一端"的运营包括:运维与推广。要让应用不断丰富、好用,就需要不断得到用户的反馈和不断的迭代开发完善,同时还需要通过不断的推广手段让更多的人接受服务。我们知道所有的移动应用推广都是需要精良的策划和持续的投入。
 
  四、"两微一端"促成政务服务的"泛在"趋势
 
  移动互联将互联网与人之间的距离变为"0",使政务服务贴近用户带来了最大的可能。"互联网+"的精髓就是"连接与开放"。我们开发"两微一端"应用不是说要包罗万象,而是要定义好用户认证体系、数据交换体系,交互展现体系,建立一个统一的连接一切的开放框架,让"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民生"、"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社保"、"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支付"等成为逐步打通、无处不在的服务。
 
  "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不再去在意哪一种屏幕,哪种开发模式,而相反,毎种开发模式以最适合的方式存在着。我们已经不在意新闻是PC网站阅读更方便还是手机阅读更方便,也甚至没在意是微信公众号上读到的还是新闻客户端读到的。购物、支付、吃饭、下载打折券更习惯用PC电脑、微信、微博还是手机APP客户端,这就是一个"泛在"的时代。微博、微信、移动政务APP应用也一定以它们最合适的定位和功能存在并互相补充,为政务服务的提供多维的色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