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 “原汁原味”地吸纳了46 条网民建言,7 位网民进中南海领奖,网络问政日渐深入人心,并形成政府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新机制。
当前, 网络问政已纳入顶层设计,使用和驾驭网络问政已成为提升各级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究其缘由,一是网络问政是了解民需、调查民意的直通车,有助于政策的策划;二是网络问政是荟萃民智、辅助决策的信息库,有助于政策的制定;三是网络问政是提高效率、转变作风的加速器,有助于决策的执行;四是网络问政是评价政策、改进工作的风向标,有助于政策的评估;五是网络问政是防治腐败的好帮手,有助于政策实施中的监督。
当然,要进一步提高网络问政的效率,改进网络问政的效果,还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注意执政理念的转变
网络问政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政府执政能力的扩展,与政府机构传统运行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在网络问政的虚拟空间中,相关参与者都演化为传递信息的二维代码,公务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关怀、朴实、亲和的态度,与网民展开对话,有效杜绝“雷人雷语”的出现,避免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更要有“容量”和“雅量”,积极面对众多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更大胆、更直率、更尖锐的意见。
二、注意政策解读的准确性
网络问政平台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交互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社会参与度高等特点。公务人员通过这类平台解读政府相关政策,需要关注政策解读的准确性,需要关注对话双方对于政策理解的差异性,认真、细心、耐心、通俗地解读相关政策,尽可能使对话双方达成共识,才可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注意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
有效的网络问政离不开电子政务平台的支撑。相应的,政府机构要积极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存储、管理、利用机制,要搭建完备、高效、经济的电子政务设施。也要注意网络问政平台的管理和维护,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尽量避免虚假信息、“僵尸网络”等问题。
四、及时回应、有效处置网民所反映的问题
面对网络问政平台上网民集中反映的问题,政府机构应及时反馈,依法按规办理,切实发挥网络问政平台办理和监督的功能。
![](/uploadfile/2016/0105/20160105114316803.jpg)
五、注意网络舆论导向
网络高速、便捷、海量的信息传播方式,形成了一个无边界、无休止、高速运转的信息场,大量网民的意见和诉求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得以传递。政府机构应加强舆情研判,关注网民聚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某些群体性事件可能发生的警情,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舆论引导,以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参考文献
[1] 付振河.对“网络问政”概念及其特征的再认识[EB/OL].人民网:理论频道,[ 2011-10-18].http://theory.people.com.cn/GB/ 40537/15936063.html.
[2] 邓兆安, 张涛. 中国式网络问政[M]. 广州: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0.
[3] 周菁.与民意面对面:网络问政新方向[M].北京:研究出版社, 2011.
[4] 邹庆国.应对“网络问政”党政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5] 南方民间智库.政能量:惠州网络问政行与思[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