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服务型政府一直是近10年来政府改革的重点,在2015年明确“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后,“互联网+政务服务”首次以词组的形式出现在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到,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要充分运用“互联网+”,让政府服务变得更“聪明”。

 
  一、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应用技术可密切融入到政务服务领域中,更好地服务民生
 
  “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通过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政府可以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完成对各部门信息数据的整合,突破部门之间行政隔阂,以便将松散的政务服务进行统一和流程再造。同时通过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的互通共享,促使政府部门联动创新、优化服务,改善多头管理的问题,具体可以在以下这些方面体现:
 
  (一)深化政务公开。今年2月17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互联网+”的启发下,政务信息公开需要从局部公开转型全面公开、从单一公开转向全过程公开、从基础信息转向政务全流程公开,范围更广,执行力度也更大,而其中政府网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一直以来政府网站的三大建设目标“信息公开、互动交流、在线办事”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政务公开发展的要求,传统政府网站亟需新的突破。因此,结合“互联网+”的概念,在以政府网站为载体的基础之上,全面推行阳光政务,扩大政务开放参与,并延伸出“政府网站+”的模式,结合政务微信、APP等方式,在互动模式、体验与通道上更好地融合发展,以提升政务公开的能力,切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下的政务公开。
 
  (二)促进简政放权。“互联网+”正在成为促进各行各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有力引擎,政府需要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工作中,“互联网+政务服务”正是体现了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以网上办事大厅为主要载体,涉及行政审批、税务、交通、医疗、社保、社区服务等诸多领域,大大地简化了办事流程群众及企业的办事效率,真正实现政府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给群众方便。
 
  (三)建设信息惠民。随着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政务服务不再仅限于传统的通知公告、事项办理等内容,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也越来越多,涵盖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交通出行、水电燃气等民生范畴,“互联网+公共服务”将成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侧重点之一。而在如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利用“互联网+”手段去改造传统的服务模式、服务流程和服务提供手段,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能让公民更便捷、高效地享受各类公共服务,形成“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建设信息惠民的一项重要举措。“互联网+”的思维,实际上其更看重公众体验,在政务以及公共服务的体现上,务求简单便捷,以政府网站为主要载体,配合微信及APP等常见手段,在民众最为关注的公共服务方面积极布局,摆脱以往政府网站“僵尸化”的现象,推动信息惠民体系的建设,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种事项、享受各种服务,真正实现“好办事、不添堵”。
 
  (四)加强政企互动。在过去的政务服务领域中,除了针对市民群众的事项与服务之外,企业也是很重要的需求方。相比起对市民群众的多样性政务及公共服务,企业的需求则相对集中以及有更高的要求,其所需要办理的政务事项更为繁琐和复杂,同时也需要政府更及时、更丰富的信息支撑与交流。在“互联网+”的趋势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政府网站为主要平台,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为企业提供相对集中的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公开、主题服务、政务代理等等服务,将是未来政企互动新模式发展的趋势。
 
  二、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关键和难点
 
  对于广大公众和企业,利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来收集各种服务需求,诸如各类行政事项,可以通过梳理来进行分门别类,但是申请的入口必须要统一。平台完成收集之后,整理分发到各个单位部门以进行业务上的操作。完成业务过后,单位部门把结果信息(及一些实体材料或证明)反馈给平台。同时各职能部门也为平台提供依法公开的资讯与信息。平台汇总各类信息之后,再把办事的结果以及其他资讯内容转达给公众及企业,使他们能更好地接收到政务公开的信息以及享受到更便捷的行政服务,从而完成整个服务流程的闭环。
 
  而在整个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内,充当这个平台的往往是政府网站,最为典型的便是网上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大厅通过提供各类行政事项的统一入口,以完成对公众及企业办事申请的“收集”;办事在后台会流转到统一的行政审批平台,再“分发”到各个单位部门进行审批操作;单位部门完成审批后,把结果信息“反馈”给网厅。同时单位部门会为网厅提供可公开的资讯、公告、业务数据及事项规范、信息等等;最终网厅会通过政务公开的板块对群众“传达”公开的信息,群众能进行简单的咨询互动,网厅的行政事项也受到各单位部门的规范约束,事项进度能进行查询,办理结束后能通知用户并进行统一出件。难点在于:
 
  统一办事入口——通过基础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推动各级实体行政办事大厅向网上迁移,改善政府网站重复建设的问题,逐步建立贯通全市及区县镇村各级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将松散的政务服务进行统一和流程再造,在现有“一站式”网上办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实行“一门式”政务服务的模式,真正实现“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
 
  统一与职能部门的信息交互规范——以网上办事大厅为主要载体,对各职能部门制定并统一数据信息交互的规范及标准,以“顶层设计”的思路,确保对后续与各部门信息系统交互的统筹管理,以突破部门之间的行政隔阂,切实做到“不添堵”。
 
  多元化数据采集渠道,支撑政务大数据的建设——2015年国家推行大数据发展的总体战略,在电子政务领域,则是要求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完成对各部门信息数据的整合,以建设政务大数据平台。而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则能够对公众及企业的信息数据进行高效的采集,并通过信息交互的标准,使流转的业务数据得到有效规范,为“数据多跑腿”铺路。
 
  建立数据信息资源开放机制——结合《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以用网上办事大厅等政府网站为基础,建立政府数据信息资源开放的机制,在社会民生重点领域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应用,对政府权责进行公开公示,同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监督渠道,落实“简除烦苛,禁察非法”。
 
  三、借鉴他山之石,学习效仿国内其他地市案例
 
  (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银川市在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有效利用了网厅这一入口,配合以统一的行政审批信息化平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智慧政务平台,从技术层面优化审批流程,通过合理缜密的设计,实现了五百多项业务的“一站式”(部门内部“车间流水线式”)审批,大大提升了公众及企业的办事效率。银川市后续将计划对审批事项实行编码化及目录化的管理,并推出同城通办、云政通及审管互动的新模式。
 
  银川市建设“互联网+”的特点非常鲜明,整个电子政务的建设体系,从基础的信息系统建设到用户体验的优化,都是围绕着行政审批。而且银川市后续的规划也将以完善的审批体制为基础,把侧重点放到政府网站上,进一步推广对公众的信息化服务,继续深化“互联网+政务”的建设。
 
  (二)安徽省毫州市
 
  毫州市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以一个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监督检查为一体的网上办事大厅来体现,实现了“让群众点键,数据跑腿”、“部门点键,数据共享”的办事模式,在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同时,也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其中毫州市还通过对人口、法人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市民有针对性地对政策落实的目标人群主动推送各类政府服务,变“盲目宣传、被动等待”为“精准定位、主动服务”,优秀地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毫州市的网上办事大厅将“互联网+”与大数据资源的结合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其利用网上办事大厅的信息采集渠道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利用手段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三)安徽省安庆市
 
  安庆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思想,结合《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以政府网站作为主要渠道,结合权力清单、负面清单、“三公”经费等主题内容,切实做到了政府信息共享。同时安庆市制定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目录标准和信息内容规范》,以确定31个部门“五大类三十二项”推进任务,逐步推进相关领域的信息公开,基本保证了“公得开”,“用得上”,“信得过”。
 
  安庆市在政务公开与“互联网+”结合的模式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并且付诸实践,为“政务公开3.0”时代的新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对梧州市探索实践“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启示
 
  目前梧州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公共服务有待加强,信息公开水平以及行政审批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市即将完成统一行政审批平台的建设,这将会是梧州市发展“互联网+”的有利条件。而在这个阶段更应注重全市电子政务架构建设的顶层设计,避免根据各单位部门不同的需求而进行分散或重复的建设,应充分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以建设统一的政务信息平台,其中对内以行政审批为业务支撑,对外以网上办事大厅为主要渠道,辅以其他信息化建设来构成整个完善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具体有以下关键点:
 
  以行政审批为业务基础,把各个单位部门联结起来。通过制定信息交互的标准与规范,确保平台与职能部门的“分发”与“反馈”渠道。
 
  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在全市范围内确立政务服务的统一入口,同时扩展其他政务信息的公开与共享,并辅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等多元化的方式,优化公众的办事体验。
 
  采集市民以及本地企业的基础信息。利用网上办事大厅的办事渠道,以规范及广泛收集本地市民、企业及电子材料、证照等信息数据,为审批业务以及后续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结合本地化的特色。在政务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适当推行部分具有实际意义的公共服务,以完善和饱满整个“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体系。
 
  关注政民及政企互动。无论是实现“数据跑腿”,政务信息公开,还是优化办事体验,实现政民及政企互动都是其更高一层的共同目标,也是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最为深刻的感受。因此,在考虑“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整体规划时,必须要关注互动的实现形式并做好基础建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