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2014-2015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网络基础设施】

 
  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和部署,计划在2015年底前完成中央和省(区、市)两级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和安全体系建设。
 
  全国电子政务外网接入贯通率进一步提高。在中央层面,去年新增12家中央政务部门接入政务外网,目前已接入政务外网的中央政务部门和相关单位已达97家。从纵向联通情况看,政务外网省级覆盖率已经实现100%,地市、区县网络接入工作明显加快,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94.3%、83.5%。其中,实现政务外网全覆盖的省份累计达到23个;从各地横向接入情况看,政务外网接入省及以下各类政务部门累计达到14.1万家,接入终端超过180万台。业务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国家部委纵向部署全国性业务应用系统达到35个,部委间横向业务应用系统达到9个。地方承载业务应用范围和深度也不断加强,浙江省通过统一部署建设并在全省广泛应用省政务服务网,推进了跨部门跨地区政府机构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安徽、湖北、山东、广东、云南等地统筹外网传输通道和数据存储能力建设,在推进各级政府大规模简政放权、提升事中事后服务及监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有效保障和支撑了政府履职。
 
  【政务业务应用】
 
  一、政府数据开放开始起步
 
  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尝试政府大数据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气象局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手完善中国首个物流数据平台——物流预警雷达,挖掘气象大数据的深层价值,这是中国国家部委首次采用民营科技公司提供的数据服务。国家统计局开通国家数据网站(data.stats.gov.cn),提供由统计系统产生的,与GDP、CPI、人口、总人口、出口、房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币、PPI、固定资产等有关的各种开源数据。2014年上海明确了190项重点开放的政府数据资源,涉及公共安全、公共服务、交通服务、教育科技、金融服务、能源环境、健康卫生、文化娱乐等11个领域。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bjdata.gov.cn)自2012年10月试运行以来,网站已上线发布了36个政府部门306类400余个数据包,覆盖旅游、教育、交通、医疗等领域,多达36万条地理空间等原始数据资源,以及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政策文件1475件。此外,其他地方也都在积极为政府数据开放做准备。
 
  二、各类创新应用不断涌现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正加快向政务领域渗透,形成一系列创新应用,在网络舆情引导、政民互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为民服务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计署重点推进基于“云计算”的审计数据分析系统和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审计指挥系统。国家质检总局推广 RFID、二维码、条形码等技术应用,全面实现产品质量检测数据采集自动化和监测数据应用分析智能化。同时,政务微博、微信、移动APP应用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政民互动、引导网络舆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9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发通知,大力推动政务微博微信服务,要求“全国各地网信部门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积极运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政务信息服务工作”。《2015年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52390个,当年度政务微博发博量达到2.5亿,阅读量达到1117亿。其中,党政宣传系统微博账号超过3万个,在全国政务微博中占比最大。排名前100的政务微博中,党政新闻发布账号超过20个,账号的分布也覆盖了不同城市。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网络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首个打通社会治理微循环的平台。
 
  另据腾讯2016年1月18日发布的《2015年度全国政务新媒体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政务微信公号已逾10万,政务新媒体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在很多政务民生领域已成为常态。目前政务双微正在加快融合,平台矩阵成为政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网上公共服务】
 
  一、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据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我国以gov.cn为结尾的域名数为57923个。100%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省级政府、99.1%的地市及85%以上的县(区)政府都已经建设了政府网站。据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发布的“第十四届(2015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显示,政府网上服务呈现七大亮点:(1)门户网站的运维保障水平提升明显,部委、省、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可用性情况良好,站点可用性均超过了95%。网站回复的平均时间由年初的37天减少至当前的14天,网站回应速度大大提升。(2)深入梳理职能业务,全面公开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推进和落实简政放权。(3)依托业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数据的综合利用水平和服务能力。北京市、海南省、江西省、成都市、佛山市、广州市、禅城区等地方基于建设完善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与实体大厅的对接与融合,打通了下辖部门和地区的数据共享通道,提供了一门式、一口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公众和企业办事。(4)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意识,以互联网思维指导政府网站建设。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青岛市等积极探索政府数据开放。如,浙江省的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共开放68个省级单位提供的350项数据类目,其中包含100项可下载的数据资源,137个数据接口和8个移动APP应用。(5)完善信息公开体系,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与2014年相比,部委、省、市、区县政府网站开通了公共资源配置类、食品药品安全类、环境保护类、安全生产类等重点领域的公开专栏比例达到了60%,比去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6)聚焦重点办事和民生领域服务需求,提高网站办事服务的实用性。北京市、深圳市、南京市、佛山市等网站进一步做实做深网上办事服务,优化网上服务展现形式,力图以最亲切、最直白、最人性化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7)整合多平台多渠道资源,加强互动交流和舆论引导。各地方各部门愈来愈重视互联网的舆情引导和互动交流,利用多元化的互动渠道提升交流互动效果。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呈现新趋势
 
  除政府网站外,部分地方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探索和培育适应互联网新趋势的在线服务模式,实现政府服务的智慧化转型,形成三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服务模式。一是基于O2O的服务场景融合。近年来,政务O2O模式悄然兴起,特别是在民政和公安等领域逐渐普及,比如护照办理、签证等都是网上申请、网下办理,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优化政府办事流程、提高效率、节省资源,同时也能为公众服务带来更好的体验。2015年3月18日,支付宝宣布和各地政府机构合作共同建设发布“城市服务”移动便民平台,将其打造成为地方移动020生活服务平台。据悉,杭州已率先体验与推广,随后这项服务还将登陆上海、广州、深圳、厦门、长沙、南昌、苏州以及山西全省等共30多个城市。二是多媒一体的服务渠道融合。微博、微信、移动APP已成为实现政务服务的“新宠”。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部门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与新兴媒体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整合多种媒体、多个渠道,以满足公众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三是基于社会化的网络服务平台整合。经过过去20年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领域已涌现出一批平台级的企业,与一批可称之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平台级应用,借助社会化的网络平台资源推进政府服务,成为政府服务转型的重要方向。例如,由中国移动全力打造的“无线城市”平台,覆盖社保查询、医讯通等 294 项与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业务应用。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与新浪微博共同启动“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联合各地政府,提供“智慧城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政策环境】
 
  电子政务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政策保障不断增强。自2014年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多个文件,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政策指导。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指导意见》(厅字〔2014〕28号),对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号),从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电子政务协调发展;深化应用,提升支撑保障政府决策和管理的水平两大角度提出未来五年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也必将对“十三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提出“电子政务云计算发展新模式”,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月,发布《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发〔2015〕6号),要求积极推行网上集中预受理和预审查,创造条件推进网上审批,加快实现网上受理、审批、公示、查询、投诉等,为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优势提供良好契机。此外,在工程项目领域,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意见》(发改高技〔2015〕200号),重点针对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成后所达到的建设目标和应用效果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政府网站建设方面,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党政机关网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中网办发文〔2014〕1号),国务院办公厅还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4〕57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15〕15号)等文件,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提供政策指导。
 
  【发展水平比较】
 
  一、我国总体处于全球中等发展水平
 
  从近十年来联合国发布的全球电子政务排名上看,我国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N”字型变化(见图1)。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4年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2014年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DGI)为0.5450,位列全球第70名,与2012年调查结果相比上升了8位,是近五年来排名最靠前的一次,也是近十年来排名首次出现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电子政务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在全球尚处于中等水平,与先行国家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见表1)。
 

 
  二、国内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根据《2015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36个主要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DGI)平均值为50.42,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青岛、深圳、厦门、杭州、福州、武汉以及南昌。整体来看,与2014年相比,我国主要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适应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大背景和大趋势,取得了一定建树和成果。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依然是国内电子政务发展建设的领航者,青岛、南京、郑州等城市通过提升在线服务服务能力,在电子政务发展上进步迅速。(作者:杨道玲,博士,副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电子政务研究室副处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