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从政治学上来讲,即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其被定位为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以领导为渠道、以服务为宗旨的社会服务者,利用庞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将国家资源优化,以提供社会优质物质、精神、经济基础。其特征有如下几点:第一,服务型政府在领导型、全能型等类型的政府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与更科学的行政管理模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第二,服务型政府符合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要求和绿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方向要求;第三,服务型政府挂钩民生民权,是一个着重考虑社会民生问题的负责任政府;第四,服务型政府将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理念和理论分析。当今中国处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符合这一时期的客观条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建设服务型政府,一、要靠“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理念。人民作为社会与国家的主体,赋予政府行使管理权,即政府与人民成镜像关系,相辅相成。因此,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指导来展开,一切政治行为的出发点围绕人民,以及人民主体构成的社会;二、要靠“统筹兼顾”的全方位管理理念。新中国成立至今,不容乐观的国际形势与错综复杂的国内形势,以及中国所坚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决定了中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情。因此“统筹兼顾”作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之一,既符合我国客观国情又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沉淀出的方法论,是指导领导型政府如何过渡到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方法。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心在于社会管理创新。我国正处于“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社会正经历着社会变革的高潮,如何转化社会变革中的不稳定因素成为长足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管理模式的优化调整与创新。对于这一任务,服务型政府建设首当其冲,必须要将社会管理的创新作为建设重心所在。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对政府的要求不仅是完成维稳任务的挑战,更是政府实现改革转型的机遇,社会管理创新程度决定着政府与社会变革的衔接程度。因此,着重于社会管理结构上优化调整和社会管理理念上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民政府,有着尽快完成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宝贵契机。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分析
服务型政府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我国政府早已意识到政府形态转型的重要性,意识到政府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对接程度紧密联系着社会安定和谐、经济建设效率等问题,并且已在由领导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例如,近几年服务型政府对人民生活幸福度、满意度的重视程度一再升温,旨在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幸福工程”也受到广泛好评,处处向人民以及社会弱势群体传递着政府即是人民服务者的信息;在“十二五”规划上提出的绿色经济、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并行发展,以及去年习近平指出的适当放缓经济建设速度,都旨在为人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都是我国政府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标志。
政府机构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工作流程逐渐简化。处在当今社会变革中的政府机构除了在管理理念上采取逐渐“去绝对领导化”,遏制政府官本位思想的滋生与蔓延,坚持以人为本与统筹兼顾并行等措施,同时也大刀阔斧地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导性思想的指导下,政府部门坚持着保持党员干部先进性、保持政府行政水平先进性的改革目标,向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靠拢。政府机构的合并办公,政务交叉机构的资源共享,以及符合正反馈的部门间的人员流动办公,都进一步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门职能雷同化,冗官冗员问题,避免政府资源的过度浪费与分配不均,工作流程得到简化。妇幼保健与卫生部门的有机融合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充分证明相似政务部门大融合的举措对推动服务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加速了政府服务化建设。
政务公开扩大化,政府工作透明化。政务公开是服务型政府的显著特点。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被赋予了参政议政的合法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有着维护中国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近年来,政府通过三步走战略逐渐部署政务公开工作,一是制定政务公开法规加速工作公开化进度;二是开放各部门留言板作为政府工作的反馈机制;三是完善民主决议制度以及专家听证制度。
公务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因近年来贪污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反腐形势日趋严峻,中央下定决心纯净党员队伍,随着几大老虎落网、反腐倡廉大力宣传和反腐行动成效显著,党和政府借助这一积极形势进一步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收紧公务员招考标准,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公务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政府办公质量,影响着人民对政府行政的满意度。为纯净优化公务员队伍,各级人民政府有两项举措:一是加大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二是用制度规范公务员行为。
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制度发展和体制改革落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展一边倒,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加速度远跟不上经济建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不完善的制度与落后的体制共同制约着深化政府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政府的服务型转型进度。我国政府向服务型转变是历史性的问题,必然要在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新时期体制改革完成后,才能摆脱“木桶短板效应”的桎梏。
其次,政府的职能转变目前尚不到位。我国政府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这一职能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毋庸置疑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国政府应加强公共设施的常规建设,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也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再次,政府服务创新力度不够。社会进步依靠思想与制度的与时俱进。政府在面对新时期中来自人民、社会的压力时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深化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当前政府处于承上启下的转型期,许多党员干部仍墨守成规,具体表现在服务创新不足与监管手段老旧。例如居民身份证的办理、挂失、更新等业务仍未与网络紧密结合,居民身份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无法线上办理,对比当今发达的电子商务及金融业务,孰优孰劣可见一斑。
最后,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冷漠。文件、制度由上到下的传递,由管理部门到社会群体的流动本身即有一定的障碍,某些窗口型政府部门却出现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冷漠的现象。这些窗口型部门是政府和人民沟通的桥梁,既担任着将中央的最新思想量化成文字数据传达给人民的重要交流任务,又是社会对政府内部的窥探。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首先,政府服务和管制的关系未能处理好。服务是管制的基础,又是管制的手段,依靠服务达到管制的目的。当今政府没有认清服务和管制的内在联系,没有将服务和管制相结合。一方面,政府分割了服务与管制的存在,认为它们互相分离而不是相辅相成。政府将管制作为常态化职能对大众进行监管,将服务作为政府天然存在的义务。另一方面,政府颠倒了服务和管制的因果性。正如义务伴随权利而生,服务不是来源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管制的服从。
其次,政府管理服务水平落后于社会发展。社会的大跨步前进是政府管理水平低下的客观原因。其内因表现在政府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意识并没有随着物质基础渐牢固,精神文明渐丰富而产生适应性改变。很多部门的管理模式过于老旧,工作流程繁琐,效率低下,滞后社会发展并阻碍政府与社会的联动建设。经过对资源整理分类、优化调整、按需分配,才能符合服务型政府的管理服务水平。
再次,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意识薄弱主要出现在窗口型部门单位,原因在于:一是窗口型部门单位未尽到人员监管职能。极少数部门没有公正严明的奖惩赏罚制度,或者一味地以罚代管,没有正确的引导,导致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甚至钻制度漏洞。二是部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没能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没有摆正身为人民好公仆的位置。三是工作态度不端正,事业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严谨不务实。
最后,政府服务创新平台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的民主化发展、人民对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需求日益加深,使得政府对服务创新平台的构建、运营和维护的要求提高。当前,政府的政务透明仍不够彻底,政务公开平台构建不全面,仅仅依靠以往的专家听证制度或开放部门负责人留言板的措施,远不能满足人民参政议政的要求,需要加以创新,开辟更广泛的人民参政议政途径,调动其积极性。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创新路径
建立系统而完善的现代公共服务制度。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经历了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在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服务型政府需对我国现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本土化、深度化、现代化,依照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公正、合理,从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型政府应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经济的跨越性发展与民生工程的构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应大力支持与发展,坚持在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文化事业、产业建设;在就业问题上,服务型政府应完善就业政策,增建公共基础设施吸引就业,并增设就业补助、社会福利、社会补助,鼓励全民就业;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低保政策,增建社会补助项目,补助社会弱势群体;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必然出现的社会财富分布不均,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等问题,服务型政府应健全收入分配制度,保障社会财富平衡,避免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矛盾的产生,维持国家经济平稳持续增长。
完善评价体系的创新机制。监督与评价是国家发展、政府行政过程中的一面镜子,对国家发展姿态的自我调整,政府行政水平的自我提升具有深远意义。一要着重发展立法与监督机关。我国是一个民主公正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一套切实可行、符合我国国情并随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表明着我国的民主化进程,让行政部门有章可循,执法部门有法可依。二要坚持民主评议制度的创新,不局限于人民代表评议制度,更要对全民参政形式与渠道上的创新,汇集人民意见由下到上层层反馈,指导政府向服务型转变。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建设正负反馈调节机制,广泛听取民意,构建人民民主评价体系来完善政府行政中第一视角的局限性、狭隘性。
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在行政办公中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尽一切办法便民惠民,施政于民。一要建立“政府—群众”双向信息交流体系,保持政府与社会信息交换畅通,明悉人民的迫切利益点,达到“想民之所想,达民之所愿”。二要坚持以人民的要求行政,提高人民满意度。三要定期调查人民对政府行政的满意指数,及时根据群众所需调整。
建立完善的政府绩效考核、问责机制。服务型政府的健康状况、行政能力和办公效率与政府官员、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息息相关,他们作为政府的血液和动脉,决定着这个政府能否赢得民心稳定社会。因此要对政府工作人员制订一系列综合考评制度,建立完善的效绩考核体系,并配套明细的奖惩措施,定期定时评比辅以抽查,量化他们的工作成果及态度,对缺岗、误岗、早退等工作态度问题和不务实、偷工减料、不诚实、浮漂等工作作风问题进行打压;更要实行问责机制及责任承包制。有些单位工作分配不成熟,对工作相互推诿,出现工作盲区。以责任承包到人,出现问题点对点问责。
结语
第一,应以为人民服务和完善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公共基础服务,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的要求和绿色发展,并以“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为主导理念建设创新意识下的服务型政府。第二,服务型政府理念已深入民心,政府机构改革出现简洁化趋向,但现存的政府制度仍存在漏洞与缺口,体制改革落后于时代发展。政府政务公开透明,在电子办公领域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创新力度不足仍不能满足当前大众对政务透明化的需求。整体公务员素质稳步提升,但窗口型服务单位仍存在工作人员态度冷漠问题。另外,政府服务系统单一,服务平台创新乏力。第三,通过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创新路径分析,我国政府完成转变需要首先建立符合时代的新型公共服务制度,将评价体系开拓创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坚持人民满意的原则,同时对政府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监督,建立效绩考核与问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