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农”信息化亟待提速步伐
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努力提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营管理效率,是我国农业突破资源、环境、市场等多重约束,升级发展的根本出路。
近些年来,农业信息服务蓬勃开展,农业政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开始起步,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较快上升,农业电子商务稳步发展。但是,当前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巨大、信息孤岛仍普遍存在,“三农”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间、行业间发展很不平衡,农业、农村、农民真正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技术和产品缺乏,信息化的巨大作用尚未被社会广泛认同。
针对当前“三农”信息化发展的情况,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政府引导、需求拉动、突出重点、统筹协同”的方针,切实从“三农”最需要、政府最关心、发展最迫切、信息技术最有效的方面入手,重点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市场信息服务、科技创新推广、质量安全监管、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电子商务、生产指挥调度、农业基础数据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争取“三农”信息化水平有个大的提升。
为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全社会对推进“三农”信息化的认识,还要广泛总结、宣传国内外已有的成功典型案例,更要制定政策,政府引导,试验示范,增强干部群众实现“三农”信息化的自觉意识。
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在农业现代化、扶贫开发和涉农投资中,要把“三农”信息化纳入其中,给予必须的投入,同时鼓励和引导各级农业部门、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IT企业等积极参与投资,增大资金总量。同时,要搞好统筹推进。信息化必然要嵌入“三农”发展的各方面和各环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从农业现代化的层面搞好“三农”发展规划纲要,按照统一的技术和产品标准开展顶层设计,各负其责,合力推进。
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推进“三农”信息化,需要大批既懂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和农村经济发展各领域,又具备信息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农业的弱质产业地位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当前很难培养和留住这样的人才,亟须有项目做载体加强培养。此外,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三农”信息化搞得如何,关键看农业、农村、农民能否“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要从“三农”信息化的现状及其今后发展出发,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技术创新特别是新技术研发,为“三农”不断提供需要的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