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挂牌三周年。作为国内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全国改革的“试验田”,三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在构建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对标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推进金融体制创新,完善监管高效便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改革与创新。

 
  三年来,政府部门推出了哪些改革创新举措?企业和市场反映如何?近未来自贸区将走向何方?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访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总结回顾自贸区三年的一路印迹,共同展望自贸区美好未来。
 
   “跨条块资源集成难、跨部门信息共享难、跨领域业务协同难”等“三跨难”,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力度和深度,制约着政务信息化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上海浦东新区经信委副主任张爱平坦言,“三跨难”的根本原因:信息“自留地”不易根除、条块信息交换不畅、支撑体系不够完备、制度规范不很健全等。
 
  浦东进入自贸区时代后,政府对市场主体行为必须满足“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新要求,部分审批事项取消后,极可能在审批和监管之间出现“信息断裂带”。
 
  自贸区建成三周年来,一系列的改革势如破竹。
 
  以事中事后监管为核心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如何破局?上海浦东新区循“道”谋“术”,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顶层设计 循政府职能转变之“道”
 
  “iPudong2020”--《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及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浦东新区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浦东新区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浦东新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浦东新区CIO制度实施办法”和“浦东新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完善中);“政务信息资源动态目录体系编制规范”、“政务信息统一编码规则”,“电子印章应用规则”、“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实施细则”……
 
  一个规划紧扣浦东发展主题;两个意见十年未有;三个办法操作性强;四个标准细致精准。近一年来,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制度、意见、办法和实施细则密集推出。
 
  “一二三四”背后,显示出的其实是浦东的顶层设计正一步步完善。为此,浦东新区还专门发布了《浦东新区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政府财力出资的信息化项目明确四个统一(统一申报、统一审批、统一验收、统一运维),防止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因以“道”出发,今天,信息资源共享成为浦东新区的基本共识,共享案例不断涌现。
 
  数据井喷 谋信息资源共享之“术”
 
  如何解决“三跨难”问题?“互联网+”时代潮流的新型政务体系,政务云显然是不二选择。
 
  据张爱平介绍,浦东政务云由区级公共云、部门(街镇、园区)专有云和条块结合的混合云组成。按照“充分激活存量、合理规划增量、物理统分结合、逻辑一体贯通、面上统筹规范、协同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设“1533”工程。即:一体化政务云数据中心、5个区级政务信息共享交换枢纽平台、30个左右的区级行业政务平台和300个左右的业务应用系统。
 
  经过近一年的合力建设,政务云建设初具规模。
 
  以PPP模式建设的政务云数据中心一期于201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近20个应用系统已经基于数据中心开发和运行。
 
  协同办公平台、审批办事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城市安全平台、市民服务平台……五个平台,或已不断升级、或上线试运行,规划中。
 
  同时,30个左右确定的行业政务平台,涵盖行政审批、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市场监督、教育服务、卫生医疗、街镇服务、园区服务等方面。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实现基于政务云的跨部门应用,坚决避免产生新的信息孤岛。
 
  目前,浦东各部门已经建设完成并正在使用245个应用系统,其他将在十三五逐步建设。
 
  采访中,张爱平介绍,政务云体系所归集的数据,已从起步之初的几百万条迅速“井喷式”增长到目前的六七千万条并仍然继续快速增长。
 
  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浦东政务云体系已经覆盖全区绝大多数部门、街镇和园区,支撑着网上政务大厅、综合监管平台和其它几十个行业综合性平台的有效运转。
 
  政务云绝不仅仅是数据中心建设,制度、标准、规范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政务云顺利运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进的重要保障。
 
  先立后破 抓住“共建共享”“牛鼻子”
 
  2016年5月份,浦东新区全区四百多位副局职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专门培训,四套班子成员基本上全部参加……“浦东必须掀起政务信息化第二次浪潮”。
 
  显然,这样的动作和力度在浦东新区前所未有。
 
  政务信息资源是公共资源,必须“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浦东信息化十八条”中字字有份量。
 
  边循道边循术!浦东政务云是一出大戏,是其它重要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基础性支撑。
 
  会不会造成现有资源浪费?会不会影响业务系统的运行连续性,进而造成短时间中断……推进中,不少人有着这样的困惑。
 
  据此,浦东政务云建设形成了“三十六字原则”,即充分激活存量、合理规划增量、物理统分结合、逻辑一体贯通、面上统筹规范、协同共建共享。先立后破,而不是简单“大破大立”。
 
  “政务信息资源是公共资源,必须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浦东新区明确“谁产生数据,谁负责数据的准确性,谁保障信息安全”的原则。抓住了“共建共享”这一“牛鼻子”。
 
  根据“浦东新区政务信息资源统一编识码规则”建成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动态目录体系。各单位依照这一规则,在动态体系中实现“自我编码,一数一码”,并推送到一体化数据中心的“共享库”。形成了“各部门都是政务云体系的建设者,也是应用者”的局面,而且数据信息是“实时和动态”。
 
  循道谋术 从e政务向i政务迈进
 
  循政府职能转变之“道”,谋信息资源共享之“术”。着力探索相关路径,以制度规范体系、新型政务体系以及组织保障体系为抓手,浦东以政务云建设为支撑,以共建共享为特色,深入开展从e政务向i政务迈进。
 
  张爱平表示,自贸区时代下,浦东政务云下一步的思考还有很多。未来经验是否可以推广至整个上海市,可借鉴可复制?对于自身,更有很大空间值得拓展。如,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体系、容灾备份体系、共享发起后的跨部门回应机制,等等。
 
  同时,要推进的内容和问题还有不少。
 
  目前,数据归集呈现“井喷式增长”,但各类数据难免“泥沙俱下”。数据的“分类、清洗、提质、脱敏”也必须加快。
 
  各部门在定义自身数据的“共享属性”时,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往往“协议共享”的比例高,“主动共享”比例低,需要在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上加以完善。
 
  “有公共自助食堂,就尽量不再开设小包间”。浦东这种思路和做法,符合区块链语境下的“去中心化”理念。但仍有个别单位强调自身特殊性,要求数据在这个部门的原有物理载体中落地。这不太符合“云模式”和“云理念”,甚至容易导致“孤岛”死灰复燃。而涉及到“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管理等,都需要尽快做出相应的规则。
 
  同时,还需要对存量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要再次摸底。僵尸系统应该果断关闭。进一步消弭“新孤岛”可能性,需同步探索和研发“政务通用柔性架构”和“构建化功能模块”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