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银川小伙王海开办公司是场“持久战”。工商、国税、地税满城跑,抱着一大包材料,没有一个月时间咋也跑不下来。

 
  5年后,大二学生苏洋仅一个工作日,就变身成为“小老板”。一个大厅受理、一张表格申请,苏洋可以自由拓展经营范围。
 
  这样的变化,要追溯到2014年银川市行政审批改革经历的一次切肤之痛。在此之后,银川打通多个部门的行政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努力实现数据归集统一管理,政府机构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正从这场史无前例的自我革命中开启。
 
  A 始于切肤之痛
 
  西市买鞍鞯,北市买长鞭。这是两年前人们往返于城市南北办事的情景。
 
  部门壁垒背后控制着多张证明,企业和市民被行政审批互为牵制、权力碎片化所累。这样的体制绊住办事人手脚,也扼住创业的喉咙。
 
  这样各自为政的行政审批体制,自2014年12月22日发生变化。
 
  这一天,银川市“一竿子插到底”,将26个部门、100多个科室办理的153项行政审批权全部划转到行政审批局7个业务处室直接实施,正式成立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了“一局一章管审批”,审批人员直降90%。这场史无前例的政府部门大洗牌,不是一次简单的权力集中,更是一场自我革命的切肤之痛。改到痛处还不够,还要将审批流程从根上彻底再造。
 
  一位全程参与行政审批改革的工作人员回忆:“根本了解不到审批流程和内容,就是拿着公函去沟通也是碰壁。”找熟人、摸门道,偷偷“潜”入原审批单位档案室翻材料、查文件,下了“偷师学艺”的苦功,才理清成百上千项审批环节。
 
  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成立这一天,宁夏浩意成劳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海平享受到审批改革“一站式”服务,领到了首套盖有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印章的“四证一章”营业执照。
 
  从“四证一章”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再从“同城通办”到“一表通”和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方式改革。鉴证改革切肤之痛的一张张营业执照,换来的是银川商事制度的朝气与活力。今年1月至10月,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注册登记企业9560户,注册资本766.94亿元,分别比2015年同期增长14.7%、58.3%;新增个体工商户17922户,同比增长6.8%。
 
  B 成于智慧支撑
 
  “漏一个材料要再跑一趟,这是两年前!”说这话的是银川市西夏区兴庆药店一分店的白凤江。赶个大早来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缺了职业药师工作牌,白凤江不紧不慢地拨通了媳妇的电话:“媳妇,把工作牌拍个照片给我发过来。”拿到照片,白凤江在工作人员赵乐的帮助下上传材料,很快办结了药品经营许可证。这是网上审批的一个经典案例。
 
  “啥证明都不交,这就办完了?”宁夏大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理郭兆兴分分钟办完增加经营范围事项和换发许可证事项。不交证明,也不用出证,郭兆兴有些意外。让郭兆兴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做生意竟这么方便。不用受制于各种证明,郭兆兴的经营依托审管互动平台,实现事中事后监管。这是审批改备案的一个经典案例。
 
  从一站式审批,到网上审批,再到审批改备案,银川市行政审批改革从体制机制上确定了审批权力相对集中,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从技术上实现了信息化支撑。银川顺利跨入智慧政务的3.0时代。
 
  在中兴(银川)智慧城市研究院的技术支撑下,审批改革经历了7轮“瘦身”,网上审批从27项已增加到242项,审批改备案事项达到103项,“掌上审批”实现了APP淘宝式的“指尖上的政务”,让信息跑腿代替了百姓跑路。
 
  自运行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共受理事项35万件,办结34.79万件,按时办结率100%。
 
  C 让管理更智慧
 
  行政审批改革,只是政府部门自我革命的开始。职能部门如何全面实现智能化应用和管理?银川的答案直指智慧城市建设。
 
  在过去的5年里,银川与中兴通讯围绕交通、环保、城管、医疗、公安等数据,设计了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医疗在内的十大系统的13个子模块,成为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城市为单位进行顶层设计的智慧城市。
 
  归集了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旅游、平安城市等多个部门的大数据。10月29日,建发大阅城正式开业。银川人迎来了一次空前购物狂欢。通往建发大阅城的正源北街路段,出现严重拥挤。智慧银川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掌握的3D全景路况信息,就可以为交警部门提供详尽的交通管制依据。
 
  “变被动式、救火式、善后式为主动式、前瞻式、预防式的管理,城市管理更加智慧,城市运行效率也随之提高。”中兴(银川)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巩远波说。运用科技的力量,银川正在试图让这座城市更加智慧、更加便民。

  原标题:改革催生聪明的银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