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是我国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略,也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和道路的积极探索和宝贵实践。当前,河南省脱贫攻坚战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如期实现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举措,网络扶贫是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精准扶贫方略的有效结合。

 
  用互联网武装头脑
 
  一是用互联网思维提升领导干部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水平。用互联网思维推进精准扶贫,就是要有平台意识、创新思维和共享理念,利用互联网为政府赋能、为群众赋权、为扶贫助力;就是要引导领导干部厚植网络扶贫理念,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要有互联网意识,为精准扶贫提供更高效的服务。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农民素质与能力。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民培训虚拟网络教学环境,对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激活贫困群众触网用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高等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农业互联网应用、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和创新孵化基地,加强农村青年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支持大学生村干部和大学生返乡开展网络创业创新,建设一支脱贫攻坚的青年先锋队伍。三是借助网络新媒体进行扶贫宣传。网络新媒体是创新扶贫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平台,是引领社会力量关注扶贫、参与扶贫的新载体,应积极构建精准扶贫网络宣传格局。
 
  用互联网发展经济
 
  一是大力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形态。互联网可以打破局部地域市场的限制,能够克服贫困地区区位瓶颈制约,让生产特色农产品的贫困群众通过网络与外界客户无缝对接,破除本地狭小市场的束缚。实施农村电商扶贫工程,在精准扶贫中找准定位,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区域性、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健全完善乡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把当地特有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鼓励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自建电商平台或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销售,对贫困家庭电商创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扶持。二是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改变着所有产业的业态,产业是扶贫的基础,具体到产业扶贫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扶贫对象的区域分布、生产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依托发达的物联网,量身定制发展特色化、专业化的产业,依靠移动互联网,通过“农户+互联网+公司”等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通过特色龙头产业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金融扶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破解扶贫资金缺口问题成为现实。在传统金融扶贫无法完全满足贫困地区刚性需求的情况下,以金融扶贫为依托,发展互联网金融,携手传统金融一起开展扶贫开发,利用以P2P网贷平台、金融云平台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开拓贫困地区金融蓝海市场。
 
  用互联网补齐短板
 
  一是推动落实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在光纤网络入户时,尽可能向贫困地区辐射,让贫困地区及时通上“信息高速公路”。把农业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建立全省统一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从省到市县乡、企业和基地的系统统一、端口统一,推动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二是建立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设立扶贫信息数据中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精确采集、管理和分析贫困人口信息,为精准扶贫提供基本数据分析材料,做到贫困人口底数清楚,变化情况及时掌握,扶贫措施精准有效。打通扶贫系统数据库与有关职能部门系统数据库的信息壁垒,使贫困人口数量、人员状况、地区分布,贫困地区气候、资源状况、主要收入来源、健康及医疗保障等信息能够实现共建共享。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扶贫信息管理体系。依托大数据实施精细管理、精确瞄准,建立扶贫跟踪监测和评估信息系统,实现扶贫数据的实时观测、分析和对比,深入分析研判,从中挖掘出有用信息,发现其背后潜在的现象和规律,归纳总结出各地贫困人口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制定精准扶贫措施,达到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的目的。
 
  用互联网惠及民生
 
  一是开展网络智力扶贫。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化、平等化、开放化优势,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欠发达地区,有效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实现教育公平,切实打开贫困地区孩子通过网络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网络就业创业改变命运的通道。通过互联网开展教育扶贫,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变等靠“输血”为强身“造血”。二是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以互联网信息透明倒逼政府简化办事流程,整合利用教育、医疗、疾控、计生、社保、低保等信息系统和服务资源,构建起扶贫综合服务体系,让群众跑腿变为信息跑路,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在乡(镇)层面,注重承接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功能,支撑医疗、教育、就业、社会、救助等兜底政策落地,让贫困地区群众享受网络红利。三是发展“互联网+医疗”。通过发展互联网医疗,帮助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有效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扩大远程医疗覆盖面,提高农村医疗水平,节省农民医疗费用,让贫困地区群众共享城市优质医疗资源。
 
  用互联网形成合力
 
  一是整合各方资源。利用互联网共享、远程、快捷的特点,发挥其在贫困地区资源配置中优化和集成的作用,更好地将贫困人口与市场对接起来,推动各类资源向困难群众集结,在强基础、增资源、赋能力的同时,有效地统筹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帮扶措施,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健全工作机制。通过互联网整合扶贫、信息化、农业、科技、商务、民政等多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商、互联网电商等企业和单位的自身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实现共享信息、齐抓共管的目标,构建有利于消除贫困的组合机制,更好地服务于脱贫攻坚战略全局。三是开展网络公益扶贫活动。推动网络公益扶贫行动和贫困地区结对帮扶计划,打造网络公益扶贫品牌项目,构建人人参与的网络扶贫大格局。通过推进“互联网众筹扶贫”等新模式,鼓励社会各方力量以不同方式为农产品销售、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提供相关资助。
 
  作者:河南省社科联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