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近日,国务院集中公布2013年以来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等事项。本届政府承诺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以上的目标提前超额完成,为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动转变政府职能注入强大动力。这次集中公布取消事项并设置查询,不仅向群众交出“明白账”,也为接受监督打开了“一扇窗”,彰显政府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坚定决心。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本届政府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牵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先手棋”和“当头炮”。几年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和“三期叠加”的背景下,政府不搞强刺激,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释放出市场的潜力和活力。我国经济运行之所以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放管服”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从打破审批关卡到突破“证明围城”,从减少“公章旅行”、避免“公文长征”到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放管服”三管齐下、协同推进,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合力攻坚,不断把简政放权推向深入,让制度交易成本降下来,使群众的获得感强起来。这一系列“减法”,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营商环境和社会观念发生很大变化,极大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践证明,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不可能一蹴而就;转变职能,提高效能,需要久久为功。“放管服”改革“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深刻变革,其实质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涉及长期形成的利益格局的调整、权责关系的重塑、管理模式的再造、工作方式的转型。目前有待进一步取消和下放的,往往都是权力“含金量”高、利益牵扯面广、服务要求高的审批事项,阻力和难度更大。面对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改革难题,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道至简的智慧,放掉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把应该管的事管好,才能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深化“放管服”改革,关键要有担当精神,拿出实招硬招。各地各部门应加强统筹谋划、周密组织实施,细化“施工图”,倒排时间表,务求实绩实效。应突出问题导向,有问题尽快解决,有经验及时推广,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抓紧清理废除不再适用的政策性文件,做到改革于法有据、依法推进;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容错机制,严格责任落实和督查问责,为勇于改革、敢于担当的干部兜底护航,激发广大政府工作人员落实改革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计利当计天下利,一切以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这是人民政府的责任。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用政府的减权限权,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释放,以简政放权新答卷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必将有力推动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