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要求“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8月8日 中国网)
近年来,随着各地大数据平台建设,大数据被应用到政府日常管理和为民服务中,并成为推动政府政务公开、完善服务、依法行政的重要帮手。大数据如同服务发展的“黑匣子”,已经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
虽然,近年各地政府数据向社会公众开放步子加快,如贵阳市政府在国内率先实现“领域、行业、部门、主题、服务”5种数据分类,方便公众检索、定位、发现所需要的数据;北京市政府部门公共数据开放单位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90%。但是,长期以来,重信息轻数据、重储存轻开放的传统观念,仍然制约着数据开放的范围和水平。
其实大数据中不仅有综合的政务信息,更有着发展运行的轨迹,如果政府大数据“沉睡”无疑是信息数据资源的一大浪费,其创造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作用也很难得到最大化发挥。众所周知,“黑匣子”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它记录的是飞机系统工作状况和发动机工作参数等飞行参数,供飞行实验、事故分析之用。而政府大数据其实也就是社会综合发展运行的“黑匣子”,其里面既有经济、文化、民生、社会发展的各项数据,也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通过对数据的分类分析和运行轨迹的查询,不仅能发现发展规律,总结成功经验,也能窥见发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一组组数据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可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唤醒“沉睡”的政府数据,既能有效实现信息对称,强化权力监督,减少腐败行为,达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目的。也能养成让数据说话的习惯,减少主观评价标准,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社区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开放互动,实现对居家养老、矫正人员、流动人口、辖区治安以及入学就业、创新创业、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甚至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既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又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大数据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场社会变革。2016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充分开发利用政府数据资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条件。相信随着政府数据的开放,必将促进政风社风的不断改善,给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带来新气象。
当然,政府数据的开放,也要避免出现一关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开放什么数据,怎样开放,谁来开放,等等这些都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确保开放数据的安全、可靠、管用、适用、接地气,以在政府数据的开放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