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了《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其目标是从2009年起,用5年时间,在切实加强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对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广大基层党员普遍进行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我们知道,中国的网民已开始超过美国的网民,网络上的公民表达、网络问政正成为公民社会新的话题与现象,所以,在对广大基层党员进行培训教育之时,希望重视党员的网络时代的交流与表达能力,特别是应该将党员干部的网络征询民意、了解民意、应对网络问政、通过网络发表观点甚至处理问题的能力,当成党政干部的个人软实力来抓。网络上的主导权与话语权是建立在对网络民意认知的基础上,建立在与广大网民的真诚交流过程中,网络世界里任何发号施令与空洞说教都是贫乏无力的。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就作出过指示,网络上出现的有关政府部门的各种疑问,各部门应该及时应答,不要任何事都要请示上级部门然后再做处理。

  《人民日报》7月20日报道了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对网络问政的认识:网络问政是否被重视,体现出领导干部是否善于从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民众智慧,倾听民意民声。领导干部要养成上网这一“第五习惯”,既要“上网访民意”,更要“下网解民忧”,回复网民要制度化,解决问题要常态化。强卫书记甚至清楚,人民网有关青海省的留言板上的相关内容,强卫介绍说截至7月8日,留言已达270条,经核实,先后对涉及工程质量、下岗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等60多条留言进行了调查处理。其中30条留言反映问题的调查核实和处理落实情况已经向网友作了回复。青海省不仅重视网络民意,更重视处理网络民间的制度建设,省委办公厅信息处专人收集网民留言,省委督查室查办和回复,并制定了网民留言批示件上网回复工作规则和流程,从受理内容、回复程序、回复原则、跟踪回复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制度建设的后面,就是干部在网络时代的“特殊”素质,既要熟知网络时代的表达方式,又要洞悉网络民意的代表性与真实性,还要善于应对网络提问,而这一切,更应该纳入党员干部的相关教育培训之中。我们注意到,已有相当多的地方官员通过博客形式表达自己的施政理念与工作思考,并利用论坛、博客等与网民交流,相信这种网络表达与交流的形式,对他们体察地方工作、认识网络社会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些地方官员不懂网络时代传播之道,所以才会口出乱言,诸如什么“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你们中央台记者管得太多了!”等等。这样没水准的话语通过网络传播,极大伤害了网民良知,这些干部连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不懂,也不懂得记者的责任就是负责任地报道一切。此类案例都是鲜活的教材,应该在下一轮党员干部培训教育过程中,严肃地提出来,引以为训。

  然而,中国素来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传统,要想中央出台的党员学习文件落到实处,在地方上不走过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党员干部们通过学习,学会公开表达。每一个党员干部如果将学习心得都放在各地党政网站上,进行交流,并与当地的具体工作、问题相联系,我们相信,各地的党员干部通过这一轮的学习,素质会有真正的提升,而且通过学习还可以解决各地面临的具体实际问题。学习需要时间与人力成本,如果学习不能带来效率,学习必然失去它严肃的价值意义。(作者系北京文化学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