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纪委监察部开通举报网站广受关注,甚至一度引发“大塞车”。广东省纪委表示,早在2008年10月24日就建成并开通了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互联网信访举报系统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部开展网上举报业务的目标。今年1—8月,广东省纪委机关受理网上举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8.17%,网络舆情成为重要的办案线索来源之一。(11月15日《南方日报》)
民众对腐败深恶痛绝,从中纪委的举报网站“大塞车”就可以看出。然而,这又值得我们思考,是民众检举腐败的渠道不畅,还是民众不敢实名举报,为何网上举报如此“热闹”?无论如何,网络时代,“网络反腐”走出了一条新路,渐趋完善的举报网站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足可以筑起一道新的反腐“防火墙”,让民众的监督无处不在,让一切腐败无处遁形。
“热闹”的网络举报也显露出反腐的尴尬。大多数网上举报是匿名进行的,实名举报所占比例不高。香港是世界上最为廉洁的地区之一,笔者曾采访过香港廉政公署专员汤显明,他认为,实名举报是市民支持反腐的具体表现,近年来,香港实名举报贪污的比例不断上升:廉署成立初期仅为35%,1997年为68%,2007年则高达73%。“这不仅反映出市民对廉署充分信任,还表明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廉洁程度更高、社会风气更好”。
与实名举报密切相关的是,举报人得到最为严密的保护。香港廉政公署尽全力保护举报人。30多年来,平均每年有近3000宗贪污举报,没有一名举报者因资料外泄遭骚扰或报复。如果证人安全受到威胁,廉署会调派证人保护组予以保护。而目前我国在保护举报人方面还有很多措施有待完善,这也是民众实名举报热情不高的重要原因。
尽管如此,“网络反腐”还是显现出巨大威力,其前景也值得期待。今年初,国内多家网站陆续上传和转载肇庆市端州区区长等13人“出国考察”事件。广东省领导亲自指示肇庆市主要领导要调查核实,对端州区区长谭某等主要责任人员先行免职,视后续调查情况再作进一步处理。事件发生后不出3天,肇庆市委免去谭某端州区区委副书记的职务,责成其辞去端州区区长职务。之后,网上热议得到平息。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这清晰表明,“网络反腐”有着其他反腐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上言论的可靠性以及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值得商榷,在海量的举报信息面前,如何去伪存真、剥丝抽茧,是一个难题。建议有关部门尽快通过立法等手段,切实保障举报人的权益,鼓励实名举报,这样就会减少甄别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网络反腐”表明,政府越来越注意倾听民众的声音;网络舆情成为重要的参考信息,也印证着政府越来越开放、开明这一事实。让“网络反腐”成为一项制度,成为各地政府都切实奉行的一项措施,将之完善起来、落实下去,不要像某些政府网站一样,尘封多年也不更新,对民众呼吁置若罔闻。期待“网络反腐”落地开花,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