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行政审批局:

  《青岛市行政审批数字化改革行动计划(2022-2025)》已经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2022年8月23日

青岛市行政审批数字化改革行动计划(2022-2025)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青岛建设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数字化改革,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国家、省、市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审批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营造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智慧审批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1.坚持标准化引领。按照“急用先行、分类推进”的原则,持续推动行政审批领域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引领平台建设智慧化、审批服务规范化。

  2.坚持集成化改革。加强整体谋划,分级负责、协同联动,统筹各类审批服务资源,推进改革创新从单一突破向整体集成转变,构建高效运行的市区一体化审批服务体系。

  3.坚持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应用为牵引,分批次开展审批专题库建设,构建数据全闭环赋能体系,强化数据即服务理念,提升数据服务能力,推进审批数据按需调用、有序共享。

  4.坚持安全性保障。以自主可控为原则,全面落实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等级分级保护制度,确保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全流程安全可靠,实现政务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

  (三)总体思路

  围绕改革创新这一主线,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和审批提速增效两个关键环节,坚持标准化、法治化、集成化、专业化四轮驱动,实施行政审批数字化改革“六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智慧审批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全场景体验中心,夯实一个行政审批数据中台,建立一套协同联动机制,形成一套标准规范体系,推出一批数字化标杆应用场景”,全面提升企业群众线上线下办事体验,打造数字审批“青岛模式”。

  (四)总体目标

  到2025年,青岛市总体迈入以数据赋能、协同治理、集成创新、智慧决策、优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审批新阶段,集约化办事、智慧化服务实现新的突破,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全面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全面增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方便快捷、公平普惠、规范高效的数字审批“青岛模式”全面形成。

  二、主要任务

  (一)业务平台一体化,建设一个“智慧审批服务平台”

  建设全市统一的审批服务大平台,除国家、省专有业务系统外,各审批系统实现整合互联,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服务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全流程电子化审批、智慧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智审慧办”服务模式全面建成。

  1.系统集成,建成一站式工作台。开展审批业务系统整合、用户整合、数据整合,加快与“山东通”集成对接,实现统一操作入口、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授权管理、统一待办提示、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成效分析。

  2.统一标准,构建审批服务标准库。建立流程环节规则库、业务数据标准库、审核校验规则库、效能分析决策库等,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对审批事项、服务流程、审批数据、服务效能的实时监控。

  3.同源共享,开展事项要素化改造。开展审批事项数字化改造和运行,实现申请材料、过程文书和审批结果数字化,审批核心要素来源权威、关联要素同源共享。

  4.数字赋能,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签章等技术运用,实现智能辅助填报、智能辅助预审、智能辅助审核,提供在线授权委托、证明协查、审查评估、远程勘验、辅助审批等服务。

  5.融合开放,营造数字化应用生态。开放平台通用接口,提供标准、集约、灵活、开放的接入能力,构造多层次、多样化的数字化审批场景,形成需求牵引,创新驱动,数据赋能,高度开放的数字化服务生态。

  6.筑牢防线,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好个人和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积极运用安全可靠技术产品,推动安全与应用协调发展,筑牢平台建设和网络安全防线,确保业务运行和数据信息安全。

  (二)大厅服务一体化,打造一个“全场景体验中心”

  建设“青岛智慧政务全场景体验中心”,打造全域感知的第三代数字化智慧政务标杆大厅,在大厅管理、用户体验、服务提升、数字绩效、资产管理等方面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领树政务服务中心数字化建设新标杆。

  1.建设基础支撑平台。通过物联网接入系统、应用支撑系统等系统建设,实现前端感知设备的集成与统一管理。另外,结合相关应用与场景,建设应用主题库、数据归集库两个数据库并配套采购部署相应服务器及本地存储。

  2.建设全场景体验展示中心。突出政务大厅在政务服务中的“中枢”地位,构建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新型政务服务体系,建成政务服务中心数字化建设示范基地,推动线上线下双向融合,让企业群众全面享受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红利。

  3.建设服务管理系统。开发自助语音交互系统、设备设施管理系统、精准服务系统、宣教互动系统等4个面向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管理系统,提高服务大厅的分析思考能力。实现服务体验提升和服务管理提升,服务体验提升包括到达前、进入后、办事中、离开等全过程场景,服务管理提升包括对各类人员、大厅运行、设施物品、科学决策等方面多元化的管理。

  (三)数字赋能一体化,夯实一个“行政审批数据中台”

  构建审批专题数据库,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资源的准确性、全面性、鲜活性,加强数据资产管理和数据服务能力,基本满足智慧审批、精准服务、高效管理的数据需求。

  1.筑牢根基,建立数据资产目录。充分汇聚各类数据资源,建立事项要素数据库、业务专题数据库、用户标签数据库,分批次分领域形成数据资产目录。

  2.规范提升,加强数据质量管控。从数据生产源头开展规范化治理。建立落地数据标准规范和用户使用反馈纠错机制,通过用户使用不断丰富数据供给、提升数据质量。

  3.共享共用,实现数据可视化服务。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准确高效、简单全面地呈现审批数据内容,降低数据使用门槛,引导更多用户使用数据,最大程度发挥数据价值。

  4.先行先试,培育数据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本部门本系统数据接入城市云脑,助力城市云脑、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迭代升级。创新电子证照应用,开展证照到期提醒,一码办事,数字名片等创新服务,实现数据越用越多、越用越好的价值闭环。

  (四)市区共建一体化,建立一套“一体化协同联动机制”

  建设协调有力、职责明确、规范高效、安全有序的一体化协同联动机制,市区共同组织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梳理、业务运行规范制定、审批数据治理共享、平台建设管理等工作,全面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集成性、协同性,推动市、区(市)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全面形成。

  1.一体推进,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定期研究数字化改革工作思路,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全市“一盘棋”推进行政审批数字化改革工作。

  2.上下联动,建立平台建设联动机制。市、区(市)两级共同开展方案编制、平台建设、标准制定、系统测试工作,多层次开展面向基层审批人员的业务调研。

  3.共治共用,建立数据治理协同机制。加强跨业务、跨层级数据融通汇聚,同步开展市区两级数据普查、采集汇聚、标准制定、质量管控、流通融合工作,开展审批数据一体化应用。

  4.动态调整,建立事项联合管理机制。健全政务服务事项联合审核、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事项统一动态更新,为推动“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和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提供基础支撑。建立办事指南关键要素填写标准和动态监测整改机制,提升办事指南准确性、可用性。

  5.典型引路,建立改革试点评估机制。支持鼓励各区(市)开展改革创新试点,统筹各区市和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行政审批数字化改革形势研判、技术论证等相关工作,积极培育数字化审批特色示范区。

  (五)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一套“标准化规范化运行体系”

  持续推动行政审批领域标准化建设,制定并不断完善行政审批领域事项、数据、应用、管理等标准规范,推动各审批业务标准统一、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1.统一要素,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制定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统筹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梳理,统一事项拆分标准,推进同一事项关键要素全市统一。

  2.高效精准,推进服务流程规范化。梳理各审批领域规范的过审规则、意见用语、过程文档,为各环节积累知识库,将审批经验转化为“外挂大脑”,降低岗位门槛,提高审批效率。

  3.一键归档,推进电子档案归档规范化。联合市司法局、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做好技术和业务对接,研究出台行政审批领域电子档案归档规范,推行“办结即归档”工作模式,减轻一线审批人员负担。

  4.审管衔接,推进业务协同规范化。充分发挥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建立审管协同保障机制,将有关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信息和结果同步推送至行业主管部门。

  (六)创新驱动一体化,推出一批“数字化标杆应用场景”

  推动数字化标杆应用场景建设,以示范应用为引领,选取一批覆盖市场主体广、数据基础较好、可复制易推广的审批业务,推动数字化标杆应用场景覆盖全部高频业务领域,全方位满足市场主体和企业群众办事需求。

  1.集成服务,建设“一事全办”集成式改革应用场景。在高频重点业务领域为企业群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点菜单”式定制服务,重新设计跨部门业务办理流程,以“接触点最少、申请材料最简、办理时间最短”为原则,推动审批事项实现集成化办理。

  2.智能辅助,建设企业“登记注册智能表单”申报场景。聚焦企业登记注册各个环节中因申报材料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等规定而导致退件率较高的情况,升级企业智能登记系统,申请人仅需填报企业基本信息,系统自动判断申请人办理的业务类型、匹配业务流程、生成标准文书,大幅降低全场景登记注册业务退件率,全面提升企业登记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

  3.互认共享,建设水路运输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应用场景。从企业申报到发放电子证照全程电子化,审批信息与监管信息实时互推共享,实现审管无缝衔接。应用最新行业标准,升级水路运输电子证照,实现标准化提升、便利度提升、可信度提升、推广成本下降,可在全国互认共享。

  4.一次办好,建设市政公用服务报装“一件事”场景。推动工程建设领域5类审批事项和水、电、气、暖、信、有线等7个报装服务事项整合为市政公用服务“12合一”,实施市政公用服务报装“一件事”。结合试点工作开展情况,逐步增加如信号灯迁移、路灯迁改等服务事项,推行市政公用服务“12+N合一”模式。

  5.帮办导办,建设社会组织登记全程电子化场景。建立市、区(市)两级社会组织名称库,提供完整、系统的全市社会组织名称全数据查询服务。通过智能导办,申报端提供“嵌入式”填报指引,申报过程设置审查要点自动校核,探索社会组织登记“证章联办”,实现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

  6.打破壁垒,建设医疗卫生“免证办”应用场景。打通医疗卫生专网和智慧审批平台互联互通渠道,构建动态更新、准确有效的医疗领域业务信息库和结果证照库,通过数据共享、在线核验等方式,推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证照信息共享复用免提交,提升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等数据管理、服务、决策能力。

  7.延伸服务,建设医疗机构和护士“无感提醒”应用场景。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对医疗卫生等相关证书类型和有效期限进行自动巡检,通过短信智能推送,对持证主体证照到期情况进行主动提醒,协助申请人按时完成证照校验和延续,保障全市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8.数智赋能,建设医疗卫生领域全程无纸化申报场景。优化改造医疗卫生专网系统,实现医疗机构、医师、护士执业注册全程无纸化申报。开展卫生领域消毒生产许可等事项的标准化、数字化梳理,通过流程再造,规范办事指南,实现卫生领域消毒生产许可等事项全程无纸化申报、智能化办理。

  9.线上互动,建立审管互动电子会商对话场景。在审管一体化平台建立电子会商模块,支持医疗卫生审批部门和监管部门发起线上会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环节审管交互对话,做到全程留痕可追溯。加强审管双向互动,推动审批信息、处罚信息、预警信息等在审批和监管部门之间实现全程电子化流转、存档。

  10.无感办理,建设资质资格及水务领域智能化审批场景。探索工程建设类证照到期无感提醒服务新模式,确保工程建设类证照及时延期。推动施工劳务资质备案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无人干预自助办”,由系统自动比对企业信息、专家签字等要素,即时出具审批决定,实现审批流程最简化。推动企业登记、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安全生产许可等多个事项并联办理,在青岛自贸区实现开办建筑业企业一事全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推进行政审批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负责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监督检查。各区(市)要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行政审批数字化转型工作组,研究制定本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协调解决本区域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同步做好与市专班的沟通对接,推动形成协同联动、分工合作、责任明确、运转顺畅的一体化运行协调机制。

  (二)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围绕业务应用、技术体系、运营管理、安全保障、标准规范等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审批工作人员数字化改革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一支“讲政治、懂业务、精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

  (三)加强安全保障。加大对数字化改革基础设施、软件平台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经费投入,将保障经费纳入年度业务经费预算。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防护能力,及时发现、消除风险隐患,切实加强企业、个人信息分类分级保护。

  (四)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政策宣传,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平台等向社会及时发布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读,对关联性较强的政策要一并解读。加强对行政审批数字化改革进展成效和经验做法的总结和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