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驻平各部队,各人民团体,中央、省在平各单位:
《平凉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平凉市委办公室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21日
(此件有删减)
平凉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发展意识、赶超意识,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瞄准问题短板促攻坚,突出指标追赶求突破,抓实机制措施重实效,形成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招商引资量质齐升的良好环境,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攻坚目标。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锚定全市营商环境水平“全省靠前”的目标定位,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聚力打造纳税、用电2项全省最优行业指标,其他16项指标评价水平在2022年基础上提升5%以上,创建2个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县(市、区),着力破解部门协同配合不够紧密、改革落地见效缓慢、全员抓营商氛围不够浓厚等症结瓶颈,全力打造投资贸易便利、行政办事高效、政府服务快捷、法治体系完善的一流营商环境。
二、以转变理念引领攻坚突破
(一)凝聚思想共识,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统一思想认识,传导工作压力,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决杜绝“平稳守摊子、躺平混日子”思想,强化问题导向补短板、突出比较优势增长量、强化使命担当抓改革,释放“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服务市场主体再加力”的鲜明信号,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重商兴商、亲商爱商、护商安商、利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共识,以营商环境大改善助力发展质效大提升。〔责任单位: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县(市、区)、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以下工作任务各县(市、区)、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均为责任主体,不再一一列出〕
(二)锻造攻坚本领,提升服务能力。结合“三抓三促”行动,组织开展系统培训,分批次赴国内标杆城市和省内先进地区观摩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选派干部到先进地区和企业挂职锻炼,开拓眼界、创新思路、提升能力。针对审批难审批慢、准入不准营、惠企政策落实慢、政务数据共享难、市场主体融资贵等重点问题,精准靶向施策,增强政策供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服务市场主体的能力水平。(责任单位: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三)树牢服务理念,锤炼过硬作风。以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和“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为牵引,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创优良好发展环境,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不断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水平。坚持“管部门、管行业必须管营商环境”的要求,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市县两级党政班子成员通过“协商会、恳谈会、企业家交流日”等形式,每季度对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开展调研走访、现场办公、座谈交流;每年适时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合中小微民营企业、媒体、社会人士代表,对全市营商环境开展监督性视察,并主动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及时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在项目审批建设、企业准入经营、产业链发展、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困难需求,同企业家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当好坚强后盾、贴心伙伴。(责任单位: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三、以指标追赶推动攻坚突破
主动对标省内营商环境领先地区,补短扬长、跳起争高,推动投资贸易更加便利、行政办事更加高效、政府服务更加快捷、法治体系更加完善,以指标追赶实现活动突围。
(一)企业开办。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提升企业开办线上“一网通办”水平和线下“一窗通办”能力,实现全流程“一日办结”。优化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服务,完善企业名称登记规则,提高企业登记便捷度。深入推进商事主体“一照多址”“一址多照”“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推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在崆峒区、崇信县、庄浪县试点推行银行账户即时开户服务,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新开办企业免费刻章。简化企业注销流程,在崆峒区和华亭市试点开展歇业备案制度,推行“一口办理”。(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大数据中心、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人行平凉市中心支行、平凉海关)
(二)办理建筑许可。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数据共享,完善多跨协同的全流程管理链条。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上办理,年内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60个工作日内,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15个工作日内(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全面放开自主权,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采取不同方法分类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扩大信用承诺制审批范围(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优化项目用地审批管理流程,深化联合测绘、区域评估、“用地清单制”“不退件审批”“多段式”联合验收等改革(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
(三)获得电力。用电报装流程压减至2个环节,低压居民客户、低压非居民客户全流程办电时间分别压减至2个、10个工作日内,企业高压单电源客户、高压双电源客户涉及供电企业办电时间分别压减至22个、32个工作日内。严格执行城镇建筑区划红线外用户接入“零负担”政策,推行可靠性管制计划,完善电力不间断供给保障措施。(责任单位:国网平凉供电公司、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四)获得用水用气。用水用气报装流程压减至2个环节,不分有无外线工程,从受理用户申请至通水通气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内(不包含外线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行政审批、工程施工及气密性实验等特殊环节时长)。严格执行建筑区划红线外用户接入“零负担”政策,推行可靠性管制计划,建立服务中断或供给不足等补偿或财务惩罚机制。建立联合报装机制,公布报装全程服务时限,逐步推行一表申请、一口受理、联合踏勘、一站服务、一窗咨询。(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水务局)
(五)登记财产。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加快“一网通办”进程。拓宽电子证照部门间共享应用范围,推广不动产权电子证书在政府、法院、金融机构、公用设施服务机构中的应用。将企业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抵押登记“合并办理”,企业不动产转移登记压减至1个环节。加强房地产登记信息公开和共享,提供购房条件等自助查询服务。优化企业网上缴税服务,实现房产交易税款异地缴纳。(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税务局、市法院、银保监会平凉监管分局)
(六)纳税。推行财产和行为税“十税合一”合并申报,拓展财产行为税和企业所得税综合申报。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全面推行“非接触式”税费服务,实现退税全流程电子化,年纳税缴费时间压减至60个小时内。进一步优化增值税留抵退税办理方式,增值税留抵退税平均审核时间压减至1个工作日内。(责任单位:市税务局)
(七)跨境贸易。持续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实施7×24小时全天候预约通关,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联络机制,进一步优化货物通关模式。提升海关智慧服务和电子监管能力,积极推进“进口转关”模式,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促进运输物流作业协同和提升通关效率。(责任单位:平凉海关、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
(八)办理破产。健全“府院联动”机制,提升破产领域服务质效。建立破产案件简易审理和预重整机制,限时办结3年及以上未审结案件,推进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实行各部门注销业务信息共享、同步指引。积极借鉴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破产程序实践,推动小微企业重整挽救。建立更加顺畅的破产企业注销、涉税处理、信贷支持、破产管理人选任、重整企业信用修复等机制,稳慎推进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建立破产重整税费优惠和信贷支持机制,对破产保护期内的市场主体给予相应税费、债权利息等减免缓优惠。加快破产财产解封处置办理,完善破产财产多元化处置方式。推进企业重整及财产处置阳光交易,提升财产处置效率和回收率。为重整成功企业在税务、金融、市场监管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提供快速信用恢复服务。(责任单位:市法院、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政府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公管办、市税务局、人行平凉市中心支行、银保监会平凉监管分局)
(九)获得信贷。鼓励市内银行网点全面提供简易开户免费服务。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引导银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等落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尽职免责。提升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质效,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常态化的政银企融资对接机制,深入开展“贷动陇原惠企利民”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无缝续贷增量扩面,实现贷款到期和续贷周转无缝对接,做到“应续尽续”。(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平凉市中心支行、银保监会平凉监管分局)
(十)保护中小投资者。加大司法保护产权力度,建立健全涉政府产权纠纷治理机制,依法严格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权利,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对非法插手经济纠纷的领导干部进行严肃处理,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鼓励对符合小额诉讼条件的案件简化审理模式,提升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力度。(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十一)执行合同。健全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等有机协调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优化立案、送达、调解、审理和执行等程序,缩短案件转移周期,进一步提升诉讼效率和便利度。拓展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推动简易案件及时高效审结。充分运用简案分流、程序简化、要素式审判等机制优势,实现快速、有效、低成本的化解纠纷。(责任单位:市法院)
(十二)劳动力市场监管。完善劳动投诉申诉处理、争议解决等工作机制,提升咨询、指导、调解等服务效能。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完善政府部门、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共享用工指导和服务相关政策、企业规范裁员政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办法等,建立健全“监察+仲裁+司法”劳资纠纷预警服务联动机制。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重点做好农民工、工伤职工等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总工会)
(十三)政府采购。全市政府采购项目一律取消投标保证金收取,压减政府采购合同签订时间,加快资金支付进度。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采购意向公开制度,完善电子化评标流程,持续推进“政采贷”平台建设。规范资格条件设置,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提升中小企业合同份额。完善电子监管系统,加强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规范评审工作,提高评审质量。(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公管办等相关单位)
(十四)招标投标。做强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总门户和综合交易、服务、智慧监管系统,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区域兼容互认,优化电子保函开具等功能。动态更新招投标专家库,严格执行远程异地评标办法,年内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严格规范招投标交易担保行为,不得强制要求投标人、中标人缴纳现金保证金。全面推广保函,不得为投标人、中标人指定出具保函、保单的银行、担保机构或保险机构。规范保证金收取和退还,鼓励减免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和实行差异化缴纳投标保证金。(责任单位:市公管办、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
(十五)政务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力度,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推行并联审批和“不来即享”,在更大范围推行告知承诺制,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最大限度便企利民,打造审批更少、流程更短、效率更高的政务环境。依据法律法规、部门“三定”方案、权责清单,重点清理互为前置条件行政许可事项,6月底前梳理清楚部门职责边界并建立相关清单机制,为再造审批流程奠定基础。调整优化增强政务服务管理部门职能,加强“市民之家”一站式、集中式、便捷式服务,推行“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说“行”不用请示,讲“不”需要报告,快速反应解决问题。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进一步强化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提升“一网通办”综合服务能力,高效推进政务数据汇聚共享,推动更多高频事项“集成办”“异地办”“掌上办”,巩固提升“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质效。(责任单位:市公管办、市委编办、市司法局、市大数据中心等相关单位)
(十六)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鼓励银行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纳入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范围,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所担保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视同信用贷款实行前置补偿。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法律援助、代理援助等基础性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工信局、市政府金融办)
(十七)市场监管。全面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扩大多部门联合监管范围和频次,完善监管方式,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持续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快劳务派遣、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信用分类评价管理。加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综合运用,完善推进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实施非现场监管、智慧化监管、自动化监管,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单位)
(十八)包容普惠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现代产业创新集群联动发展。加快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加大机场、铁路、公路等立体交通项目建设力度,增强区域交通辐射能力。深入实施“四抓一打通”工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和水源建设,增强水利供给能力。加大养老育幼“一老一小”、医疗、文化、教育、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能力。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和生态修复工程。优化市场准入和外商投资准入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力度,积极承接中东部和周边地区产业转移,全面扩大市场开放程度。提升“陇原人才卡”服务质效,健全完善招引人才、落户就业、创造平台、支持创新、职称晋升、待遇保障等引人、留人、聚人的人才服务机制,提高人才流动便利度和创新创业活跃度。(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医保局、市招商局、市邮政管理局)
四、以担当实干支撑攻坚突破
(一)内聚外引助推招商引资突破。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紧盯“三个5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全力引进落地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支撑作用强、发展后劲足的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和在我市投资的产业链标杆项目。强化全方位政策供给,行业政策突出提质增效,综合政策突出赋能增效,保障政策突出扩面增效,同步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管理、一体化办理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市县招商主体责任。建立产业招商专班,凝练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清单,编制产业招商图谱,建立招商引资投资机会清单、重点目标企业清单、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定制化政策支持清单,建立招商项目库、目标企业库和企业家资源库,数量与质量并重、签约与落地齐抓、政策与服务协同,持续提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质效,在引资规模、引进企业、项目数量、落地实效上取得新突破,努力为客商提供便捷、高效的贴心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中的比重,公开“晾晒”招商成效。(责任单位:市招商局等相关单位)
(二)多措并举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坚决有力、鲜明果敢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求,严格依法、加大力度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在全社会弘扬企业家精神,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建立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包抓联大型企业、其他领导干部包抓联中小微企业的工作机制,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包抓联企业实现全覆盖。建立企业“白名单”,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和初创期、孵化期、潜力期中小企业做优做强做大。推行企业创新孵化时必访、经营困难时必访、登记纳统时必访、战略调整时必访、增资扩产时必访、筹备上市时必访,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周到、暖心的服务。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益,推动市城乡投、基础产业投、文旅投公司做强主业,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快市场化实体化转型。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大胆创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支持民营企业以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建立“一企一档”问题库,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重点行业“一行一案”、重点问题“一事一议”,保障减税降费、激励补贴、“不来即享”等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恢复生机活力、做优做强做大。(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工信局、市工商联等相关单位)
(三)增强保障优化资源要素供给。建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扶持中小微企业在市长金融奖评选中的考核比重,公开排名“晾晒”。加强政银企对接,推出产业金融、智能制造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更多特色化金融服务,抓好各类基金争取和债券发行,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实力。落实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专项资金支持及降低融资成本等惠企政策,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生产经营困难行业企业倾斜。开展强科技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链,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布局建设产业创新、功能服务等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促进平凉红牛联合育种等核心技术攻关转化,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土地资源统筹调度,积极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方式,满足企业和项目发展用地需求。(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政府金融办等相关单位)
(四)守信践诺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发挥政务诚信引领作用,建立“讲诚信、重践诺、守信用”长效机制,在政府守信践诺、提高政务公开质量、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等方面,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记录、政府承诺事项兑现、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和考核评价制度。持续深化债务融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助力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围绕招商引资政策兑现、合作协议履行、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账款拖欠等重点领域,开展政府承诺事项履约践诺行动,坚持依法承诺、主动践诺,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重点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突出问题逐件盯办,按期化解,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尊重市场规律,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扩大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向非公企业开放力度,保障中小微企业和外地民营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政策标准制定等活动。(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公管办、市政府金融办、市招商局等相关单位)
(五)真督实查保障目标任务见效。加强纪检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工作合力。纪检监察部门、党委政府督查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联合督查组,开展明查暗访,主动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健全企业参与营商环境政策制定、营商环境评价等制度机制,对市场主体感受满意度和政府部门办事服务便利度进行评价。运用“明查晾晒+暗访问政+公开问责”的方式,建立“评价发现短板—提出任务清单—落实整改措施—跟踪评估成效”的工作闭环,推动全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从量变到质变。主流新闻媒体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宣传营商环境经验和做法,揭短亮丑、公开曝光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依托数字政府平台,设立12345热线营商环境专席,建立全市统一的“一键投诉”机制,分级分类快速解决企业群众诉求,实时监测投诉举报动向,形成受理、交办、反馈、回访的闭环工作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重点领域改革滞后、18项指标优化提升不明显、助企纾困政策落实不到位、招商引资承诺不兑现等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及时进行约谈提醒、限期整改和通报批评。对问题整改不落实、落不实的人和事,按照管理权限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依纪依规处理。(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公管办、市大数据中心、市融媒体中心等相关单位)
(六)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敢闯敢干。强化正向激励,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县(市、区)和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能力突出、作风过硬、成效显著、企业和群众认可的干部,给予褒奖和提拔重用。细化实化容错免责情形,防止问责泛化,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同市场主体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支持和服务企业发展。强化“店小二”精神和“保姆式”服务意识,遇事快出手,无事不插手,当好企业发展的“合伙人”。鼓励支持各级干部牢固树立“负责思维”,坚决摒弃“避责思想”,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宽容失败,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不断提升各级干部服务发展的能力。(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组织部等相关单位)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扛牢主体责任和行业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各行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调度推进、分管负责同志抓实抓细抓深,实行月分析、季调度、年总结,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推动落实,确保活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狠抓任务落实。各责任单位结合职责分工在3月底前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或配套落实清单,细化量化实化工作任务。各县(市、区)要尽快制定相应工作方案,明确推进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各县(市、区)、各责任单位工作落实方案或具体措施任务清单印发后,及时报工作专班办公室备案。市县两级组织部门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综合考核内容,纪检监察部门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三)强化法治保障。依法规范行政执法和司法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加强执法司法监督制约,更好保护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司法行政部门定期开展营商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加强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合法性审查,防范法律风险。畅通涉企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健全“万所联万会”长效机制,常态化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深化“送法进企业”活动,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法治氛围。
(四)广泛深入宣传。将营商环境宣传推介纳入全市宣传工作重点,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报道。在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及时推送解读惠企便民政策,总结宣传各县(市、区)各行业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先进典型、特色亮点、生动实践,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同时,选择一批潜力足、前景好、贡献大的企业进行专题报道,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掀起优化营商环境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