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2023年绵阳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23日
2023年绵阳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23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国省市的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落地落实,推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深化基层政务公开,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更好发挥政务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促治理能力提升功能,着力健全体制、完善制度,优化服务、强化监管,严格标准、提升质效,助力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持续用力深化主动公开
(一)深化“五市战略”信息公开
聚焦“科技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生态美市”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及时公开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七大攻坚”“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四减一优”等信息,及时发布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等方面政策及实施情况,积极释放政策信号。
(二)深化民生领域信息公开
深入推进减负稳岗扩就业,支持和规划发展新就业形态,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公开。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改善群众就医体检、健康科普等信息发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三线一单”制度、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片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绵阳基地建设、开展新一轮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及时公开“十大生态工程”、极端天气预警、空气质量监测、饮用水水源保护及治理等相关信息。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社会救助、医疗保险等重点民生政策信息推送,及时公开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以及住房、教育等社会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覆盖度和查阅便利度。
(三)深化政府自身建设信息公开
及时公开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信息,及时公开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常务会议等决定的重点工作,加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督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公开力度,推进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公开。依法公开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以及政府投资年度计划、项目实施、监督检查信息。做好财政预决算、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完善公开参考样表。推动各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事项清单、抽查结果以及查处结果公开。依法公开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及查处情况。
二、持续用力推动政务公开转型升级
(一)规范信息公开专栏
持续规范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完善更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深化行政机关共性基础信息公开,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指南和目录。进一步优化栏目设置,结合实际建好重点项目、收费项目、突发公共事件等栏目。完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更新制度。及时发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目录,8月底前实现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查询,未公开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健全专栏内容保障定期检查机制,重点检查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社会保险、就业等方面政策及实施的公开情况。做好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等领域监督检查情况公开。
(二)加强涉企政策公开服务
围绕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等方面,走出去、送上门,加强推进“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小升规企业培训、实施质量提升示范行动、实施消费扩容提质行动及有效扩大投资等信息公开服务,提高政策透明度和获取便利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政策辅导、咨询解答和培训交流工作,提高对市场主体的政策服务水平。
(三)加大政策解读回应力度
建立重要政策解读机制,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认真执行行政机关“第一解读人”有关规定,切实做到政策性文件和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审签、同步公开、相互关联。积极扩大政策解读覆盖面,开展线上线下媒体融合的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解读,不得简单复制摘抄文件内容或以文件精简版方式呈现。以政府或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多元化解读比例不得低于50%。加快建设政策咨询问答库,特别要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重点、疑点,对现行有效政策文件予以分解提炼,在政府门户网站、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知识库等公开。
(四)规范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强化法律意识、协调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依申请公开办理观念,最大限度满足申请人对政府信息的合理需求。加大沟通力度,全面准确了解申请人诉求,提高办理答复质量。完善依申请公开办理中的法制审核流程,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妥善处理涉及依申请公开的投诉举报,推动依申请公开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切实整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争议发生率、被纠错败诉率。定期评估审查不予公开或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悉的,经审核后及时转为主动公开。
(五)切实提高群众关切回应实效
促进群众关切回应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评价机制。推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为民服务办实事由“办不办”向“好不好”转变,扎实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大群众关切回应服务结果公开力度,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解疑释惑。定期公示回应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引导群众理解支持政府工作。
(六)防范化解重大舆情风险
树立舆情危机意识,及时、全面、精准公开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数据等信息,加强对政策发布及施行和食品生产、道路交通、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事故的舆情监测,提前做好应对预案。针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单位)的重要政务舆情,加强风险研判,妥善应对处置。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强化舆论阵地意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严格落实政务舆情回应主体责任,依规依法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效防范舆情风险。
三、持续用力促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一)进一步提升先行先试质效
梓潼县要围绕深化政务公开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继续走在前列;强化组织、开拓创新,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公开+基层治理”工作,为全市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做法。总结推广梓潼县先行先试经验,创造条件、主动争取,向上级择优推荐第二批先行县,纵深推进深化政务公开促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工作。市级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加强对本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的督促指导。年内开展一次深化政务公开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现场调度。
(二)全面完成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任务
各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印发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于2023年8月底前对照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在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完善本地区公开内容,杜绝事项目录与公开内容“两张皮”的问题。市级有关部门要于2023年8月底前完成对各地工作情况的抽查检查。
四、持续用力提升平台载体建设维护水平
(一)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化建设
各县(市、区)门户网站要参照市政府门户网站数字政府“四个一网”(一网通办、一网监管、一网公开、一网协同)布局,对已开设的栏目、频道、专题进行优化整合,加快完成本地“数字政府”专题建设,提升网站数据搜索查询、信息下载、信息发布统计、访问量统计等功能,增设更新预警提示、模糊搜索、千人千网等功能。大力提升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水平,推进数据、服务、应用融通,建好用好基于统一信息资源库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优化政策信息数字化发布,推动建设分类升级、集中统一、共享共用、动态更新的政策文件库。认真做好公众留言审看发布、处理反馈工作,限时办结、及时反馈群众诉求。积极推动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与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对接,加快推动政府网站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工作,2023年底前实现一级标准率达到100%。
(二)提高政务新媒体运维质量
全面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机制加强全省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管理的通知》(川办函〔2022〕89号)要求,严格落实管办责任,加强内容建设和保障,畅通互动服务渠道,建立完善政务新媒体矩阵。坚持“精简提质”原则,强化开设、运行、注销等环节监管,积极打造一批精品优质政务新媒体账号。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引导科研院校、主流媒体等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估,提升评估的公平性、专业性和规范性。结合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社区建设,提高政务新媒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统一信息资源库建设。探索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府公报数据无缝交换,实现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信息同步发布、办事服务同质同效。进一步办好用好政府公报,既要发挥纸质公报作用,便于方便群众查阅;又要扩大“掌上公报”影响力,向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五、持续用力推动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统筹政务公开和安全保密
全面梳理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对本单位、本领域提出的公开要求,认真对照执行。严格执行公开前审查程序,建立健全公开与保密审查工作机制,坚决做好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平台载体安全保密工作。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政务公开中的保密审查工作纳入监管,每年至少开展1次专项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依规依法严肃查处。
(二)强化监督管理
各地各部门要对照重点任务,梳理形成工作台账,实时跟进推动,并将落实情况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公开后信息管理,定期清理已经过时、失效的内容,避免信息散乱无序,防范风险汇聚。持续落实7×24小时全天候监测、5×8小时专人检查、每半月一次督办通知、每月抽查三分之一的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每季度一次自查评估及检查通报、每半年一次全面检查及排名,聘请第三方公司开展检查评估和绩效考核等机制,严格执行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白名单制度,努力形成全方位、全时段的监管体系。市政府办公室将适时组织政务公开社会监督评议员对各地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开展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政务公开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各地各部门(单位)要围绕基层政务公开、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等各项任务落地情况,常态化开展调查研究,查找差距不足,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市级各部门(单位)要经常性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加强业务指导,帮助解决困难,推动本行业本领域政务公开水平整体提升。
(四)健全工作促进机制
适时调整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处理政务公开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部署推进工作。健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政务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听取1次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部署推进工作。健全并落实常态化跟班轮训制度,每年至少组织1次政务公开专题培训。督促指导公开主体加强人员、技术、设备、经费等保障,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