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

  已经区政府同意,《 2023年黄浦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9日

  2023年黄浦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

  “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

  2023年 黄浦区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 党的二十大精神, 按照市 委、 市 政府部署,协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推动政府转职能、提效能,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为推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国际大都市核心引领区提供有力支撑 。

  一、进一步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

  (一) 持续精简优化各类审批服务事项。 动态管理 3张清单( 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当场办结事项清单、容缺办理事项清单 ),持续提高审批效率。 开展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年度报告工作,加强行政许可效能监督。全面梳理、分类规范行政备案事项, 探索 建立事项合法、程序规范、服务优质的行政备案管理制度。扩大告知承诺制覆盖范围,对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广泛推行“告知承诺”“容缺 办理 ”等举措,建立健全基于信用承诺的极简审批制度。 深入开展“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拓展“一业一证”改革行业范围,健全完善行业综合许可全流程管理制度。

  (二)深化市场主体登记制度改革。认真 落实《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条例》《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充分尊重市场主体自主权, 加大登记制度供给力度, 便利市场主体自由进、自由迁、自由出。 优化市场主体跨区迁移登记服务,深入推进高频证照变更联办“一件事”。夯实 市场主体 歇业备案“一口受理”机制,进一步 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 。 扩容集中登记服务范围,探索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新模式”。建立市场主体登记联络热线,畅通沟通渠道。对食品连锁企业实施“白名单”管理。

  (三)加快工程建设领域一体化改革。 强化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职能,提升审批管理系统功能,加强审批、中介服务和监管数据的归集共享,推动项目审批“一站式”协同高效办理。 优化既有建筑装饰装修等城市更新项目审批流程,不断丰富施工图容缺审查和分阶段审查、全面实施桩基先行、优化市政公用接入服务等内容的应用场景,深化实施行政审批告知承诺;优化竣工验收流程,实施项目分期、分单体验收,加快项目建成交付。进一步推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全过程电子化招标。全面实施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服务,落实全程网办、限时接入机制。

  二、创新和加强 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深入推进综合监管改革。 聚焦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行业领域, 推进 “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打造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同监管模式。 巩固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成果,积累更多可复制推广的有益经验。 全面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优化组织方式, 探索将 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运用到双随机检查中 , 尽可能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合理确定抽查比例、监管频次、参与部门等。落实市场主体准入准营审管联动机制 , 梳理编制 区级 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推送关系清单,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做好登记注册信息的推送、接收和反馈,强化以登记注册信息 推送反馈 为基础的审管联动 ,加强 “照后证前”联动监管。

  (五)集成创新多元监管方式。 根据行业领域的特点和监管对象的状况,集成应用随机、信用、风险、分类、协同等监管方式,形成互为补充的监管“工具箱” ,逐行业领域制定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 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 。 持续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落实各领域相关信用评价标准、模型 及 相关要求,加快推进 公共法律服务、 劳务派遣、生态环境等领域信用分类评价管理,基本实现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全覆盖。试点建立文旅等行业市场主体信用“一企一档”,建立企业全过程信用档案 , 扩大信用分类评价结果的运用。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健全风险评估、预警、处置和反馈机制,建设风险预警模型和应用场景,强化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综合运用物联感知、掌上移动、穿透式 监管 等新型监管手段,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实时监管、预警防控为主要特征的非现场监管。

  (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 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以及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重点领域,加快建立重点监管对象名录,落实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 在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 ,加快 建立市场安全防控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深化食品生产过程智能化追溯体系建设。 加强药品经营环节质量监管,重点对于来源渠道、储存条件、处方销售等 环节 开展检查;严查销售假劣药品、过期药品、不按规定销售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结合线下经营要求,同步开展药品网络销售行为监管。 提升危险化学品精细化 管 理水平,梳理易制毒备案单位基本情 况, 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本区禁毒和易制毒化学品管控工作安全有序。 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领域监管, 持续开展 区域内医疗机构一年2次医疗质量专业督查,对区属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薄弱环节、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 。 完善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录管理, 健全医疗机构退出机制。

  (七)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贯彻实施《上海市行政执法 监督办法》,确保行政权力 正当行使,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强化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 严格落实 法律法规 和“三定”规定明确的监管职责 。全面 推广 应用覆盖市、区、街道三级的统一综合执法系统,推动执法办案“应上尽上”、执法案件数据“应归尽归” , 实现对执法行为的全程动态监督。 促进 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落实 ,开展本区执法案卷评查 ,推进优化安全生产、城管等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 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违反公平执法行为典型案例通报机制。持续 推进落实市政府确立的 “免罚清单”“免强清单”,实现 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清单全覆盖 。

  三、深入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八)推动“一网通办”改革向纵深发展。 打造“一网通办”智慧好办2.0版,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智慧化水平,推动办事过程更智慧、更便捷。持续简化优化线上线下办事流程,推进法人、个人高频办理事项实现智能引导、智能申报、智能预审、智能审批等服务功能。优化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模式,推进条件成熟的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政策体检”全覆盖。 优化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 切 实提升集成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推进“两个免于提交”,增强电子证照授权调用便利性、规范性,拓宽办事材料免交方式和免交范围。

  (九) 打造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政务服务体系。 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标准统一、服务同质,推动大厅端、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端四端联动、功能升级。 持续加强“随申办”移动端建设运营,做优做强市民云、企业云两个服务渠道。 探索创新虚拟政务服务窗口办理模式,建立统一、规范、安全的视频交互远程受理模式,推行远程互动引导式政务服务,实现与实体大厅同质办理体验。持续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完善政务服务地图。 优化拓展线上线下帮办服务,提升帮办响应速度和精准解决率 。

  (十)提升涉企服务水平。 依托“随申办”企业云构建升级“政企直连”通道,提供事项办理、信息查询、政策解读、特色专栏、涉企档案等服务。 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推进就业参保登记一体化,提升就业补贴事项办理便利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信贷服务模式,推进无缝续贷增量扩面,鼓励相关金融机构适当降低服务收费。优化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结合“ 520世界计量日 ” 和“69世界认可日”举办宣传活动。建设“老字号”和“豫园商圈”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网络平台和窗口,编制“一站式”服务指引,了解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综合运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管理等要素资源,回应共性需求,实施精准服务。

  (十一) 增强为民服务能力。 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推进“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 建设 社区“宝宝屋” , 扩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新增3个托幼一体化园所托班 , 完善托育机构监管机制。 持续落实好企业扩岗补助政策以稳定就业,计划全年帮助本市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比例 90%以上。从“育创、引创、助创”入手,持续激发区域创新创业动能,不断优化创业生态。依托创业孵化载体建设,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潜力,实现全年创业帮扶企业至少600户。 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创新,优化升级“便捷就医服务”应用场景 。 拓展中医饮片服务中心管理平台综合提升建设项目,促进现代智慧医疗与传统中医药服务 相 结合,做优做强黄浦中药服务品牌。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诊疗”服务,通过精准预约缩短就医预约和等待时间 , 积极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预约患者平均等候时间信息公示制度。探索 “ 互联网+护理 ”“ 互联网+康复 ” 等 “ 互联网+医疗 ” 模式,适时将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服务开展情况纳入相应绩效考核。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异地就医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 , 急诊免备案直接结算 , 允许补办异地就医备案直接结算 , 提高异地就医的医疗保障服务体验。推进社会救助资源体系建设,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线上线下“政策找人”机制。基本建立线下“政策找人”工作网络 , 建 设 社会救助政策库 、 资源库、项目库,初步建立全区困难群众需求评估机制。完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网络,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加快数字服务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2023年计划新增 至少 2 家 社区长者食堂、至少5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 、 1家智慧养老院。

  四、推动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二) 加大产权保护力度。 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打响“黄小知”服务品牌,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便利化、规范化、精细化。 编制《黄浦区知识产权白 皮书》,为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为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黄浦优势产业助力知识产权发展增添新动能。持 续推进区知识产权运营集聚区建设,鼓励医疗机构和头部企业积极开展专利开放许可工作。启动《黄浦区知识产权扶持办法》修订工作,增加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及其他鼓励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相关措施。

  (十三) 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落实 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持续提信心扩需求稳投资促消费。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 , 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落实 《 上海深化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 ,推动市、区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将区级公共资源交易逐步纳入公共资源“一网交易”。

  (十四)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进一步落实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上海市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的通知》要求,聚焦重大政策措施和重要领域建立健全常态化会审工作 机制 ,做到重大行政措施审查全覆盖。全力打造竞争审查、竞争执法、竞争宣传全链条工作闭环。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和经营者集中审查, 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垄断、行业垄断和行政垄断。继续依托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手段,加大力度促进公平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重点清理歧视外地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招投标环节设置歧视性条件或指定交易等政策措施,做好政策调整后 的 后评估工作,形成工作闭环。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发展政策举措,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享受扶持政策、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开展涉企收费检查工作,规范能源、资源领域 、 交通物流领域、行业协会商会价格行为。加大对供水供电环节违规收费、行业协会商会违规收费行为的查处力度。

  (十五) 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引导信用服务市场规范发展,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和有序开放。探索建立信用承诺闭环管理机制, 推进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将信用承诺信息广泛应用于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对守信主体给予容缺办理、简化程序等便利服务。加强告知承诺事项“双随机”定向抽查,及时将承诺信息和履约情况纳入公共信用平台。推行市场主体专用信用报告替代企业有无违法记录证明,便利企业上市融资、招投标等经营活动。 深化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创新试点,帮助企业更加便捷、精准获取融资服务。优化提升“外滩融易行”平台功能,制定2023年“信易贷” 惠企贴息 政策和申报指南,做好贴息资金审核和发放。 畅通信用修复渠道,优化失信惩戒退出机制。健全信用修复主动推送常态化机制,积极引导企业主动申请信用修复。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更好服务 国家 重大战略任务和 市区 中心工作

  (十六) 推动提升科技创新功能。 进一步为各类创新主体和人才松绑减负 , 更大力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在“黄浦科创 16条 ”的基础上,出台新一轮提升科创服务业能级的扶持办法。完成编制黄浦区科技人才专项政策。 深化科研项目经费投入 ,研发支出比上年提升 5%。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 发动、指导科技型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工程、科学技术奖等项目,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拓展“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科技创业护照”项目覆盖面,加大联盟成员间的科创载体资源共享。

  (十七)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实施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加快 放大 稳增长政策综合效应, 推动市场主体加快恢复活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狠抓 减税降费、补贴扶持等 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多措并举促进民间投资,充分发挥各类投融资政策和工具作用,用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招商引资项目要素保障机制,加强项目审批全流程跟踪服务和全方位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早日投产运营。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规范发展。抓住重大节庆节点, 开 展商旅文营销活动 。 做好“五五购物节”,大力提振消费信心 。 积极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优化消费环境 。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支持外贸企业开展贸易促进和供采对接,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大国际贸易金融服务支持,便利国际经贸人员往来,加强涉外经贸法律服务。

  (十八) 助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编制发布黄浦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实施方案、黄浦区人才安居政策等。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优秀教育人才奖励计划、基础教育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新秀”教师培养计划等。推动长三角内人才交流,鼓励和引导联盟内科技人才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六、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十九) 加强组织实施。 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统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 。密切协调配合,明确工作重点,细化任务措 施,强化 督导评估 ,提高政策精准性和落地率。加大改革政策解读宣传力度, 进一步畅通政企政民沟通渠道,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 。

  (二十) 加强改革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摸清企业需求,突破裉节问题,推出更多 首创性、引领性、示范性的改革创新举措。 加强对改革进展成效、经验做法的总结提炼,通过简报、通报等形式交流推广改革创新成果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有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进一步增强改革动力和创新活力。

  (二十一) 加强支撑保障。 强化数据和技术赋能,以城市数字化转型为牵引,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融合发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流程再造,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