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有关单位,各市经信局、教育局、文化广电旅游局、体育局:
现将《浙江省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
浙江省体育局
2023年11月20日
浙江省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
行动计划(2023-2027年)
为加快构建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发展生态,推进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决策部署,以“创新驱动、场景牵引、重点突破、生态融合”为主要路径,以终端、内容和应用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加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联动,实现我省虚拟现实产业由单点突破向生态构建转变,努力打造全国虚拟现实技术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和融合应用高地,有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文化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二)发展目标
到2027年,我省虚拟现实及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全产业链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与千行百业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示范应用场景,成为推动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实时渲染、立体显示、人机交互、高性能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增相关专利1000项以上,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10项以上,基本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虚拟现实创新体系。
——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1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相关软硬件产品1000项以上,打造若干虚拟现实产业园区,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虚拟现实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
——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在工业生产、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体育健康、智慧城市、竞技娱乐等领域应用成效显著,形成创新示范应用场景30个以上、融合应用案例100个以上,推动虚拟现实相关技术和产品实现规模化、特色化有机融合应用。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1.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建虚拟现实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场景建模、高保真实时渲染、实时动作捕捉、实时定位跟踪、多模态触觉再现、近眼显示等关键核心技术,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支持虚拟现实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同步提升,抢占行业话语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教育厅,列第1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强融合应用技术创新。以需求和应用场景为结合点,推进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组织实施一批跨产业链、面向特定场景、具有市场潜力的融合应用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支持重点科研成果向下游应用企业转移转化,持续提升虚拟现实产品的技术成熟度和规模化应用水平。(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教育厅)
专栏1:关键核心技术融合创新工程
近眼显示。强化高性能光波导、Micro-LED、可变焦显示、光场显示等前沿技术预研和专利储备,推动近眼显示向高分辨率、低延时、广视角、可变焦面、轻薄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渲染计算。攻关8K分辨率、120Hz帧率及以上的云端渲染、注视点渲染、异构渲染、混合渲染、深度学习渲染等前沿渲染技术。加快新一代图形接口、渲染专用硬加速芯片等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推动虚拟现实渲染计算由算力堆叠的粗放式向端云协同、软硬耦合的精细化渲染方向发展。
感知交互。加强手势交互、沉浸声场、眼球追踪、虚拟移动、语音交互、触感反馈、姿态识别等交互技术的探索和验证,重点推动鲁棒性强、毫米级精确度和准确度的由内向外追踪定位技术开发,提高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通道的一致性体验。加大面向虚拟现实特定应用场景的图像识别理解、三维扫描重建等感知研发储备,推动感知交互向高精度、自然化、移动化、多通道、低功耗等方向发展。
内容生产。支持全视角10K分辨率以上、六自由度、全景声麦克风、高性能拼接缝合、多面体投影等影音采集、编辑与播放技术研发,探索虚拟化身、光场拍摄、3D扫描等技术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应用,加大跨平台内容分发webXR、虚拟现实专用OS等重点领域研发储备,实现开发引擎、软件、外设与头显平台间的通用性和一致性。
网络传输。探索网联式云化虚拟现实技术路径,发展具备架构简化、智能管道、按需组播、网络隔离等功能的5G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及适配终端。研究面向VR业务的端到端网络传输运维与QoE评估体系,加快边缘计算、主动拥塞控制、高质量低延时的视场角传输开发应用,开展基于机器学习的VR业务自动化运维。
(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优势
3.加速软硬件产品迭代升级。编制发布浙江省虚拟现实产品清单、企业清单、创新清单、创新示范应用场景和融合应用案例等“五张清单”。开展虚拟现实软硬件产品供需对接,推进行业应用和市场拓展,加速软硬件产品迭代升级。支持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软件企业、内容开发者和应用单位开展产业链协作,加快软硬件产品持续迭代和优化升级,打造一批优秀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
4.加强数字内容供给。立足我省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开展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围绕工业生产、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体育健康、智慧城市、竞技娱乐等重点领域,丰富虚拟现实内容供给,推动现有数字内容向虚拟现实内容的移植和转化,不断满足虚拟现实2C、2B端市场需求。(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经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广播电视局)
专栏2:全产业链条供给提升工程
关键器件。支持30PPD单眼角分辨率、100Hz以上刷新率、毫秒级响应时间的新型显示器及配套驱动芯片的研发与量产,推动硅基OLED等虚拟现实专用显示屏的初步应用,加速衍射光波导、自由曲面及Pancake折反式等轻薄化光学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
终端外设。重点围绕终端与外设产品的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及中试孵化,聚焦面向5G的一体化、分体式、车载式等多形态VR/AR云化终端产品研发,鼓励终端整合轻薄化光学方案,加速由内向外追踪定位系统、六自由度头显终端与手柄等交互外设的迭代优化,强化面向虚拟现实场景的眼球追踪、语音识别、手势识别、姿态识别等多通道交互设备产业化速度。
平台及工具软件。加快虚拟现实底层工具软件研发,前瞻布局虚拟现实专用操作系统、底层开发引擎。聚焦3D建模、动作捕捉、感知交互、渲染处理、内容编辑等领域,加快研发自主可控的技术美术工具、内容生产软件、物理模拟及渲染引擎,打造基于5G云平台环境下高效、易用、跨平台的底层工具软件体系,搭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开源共创平台。
内容制作工具。重点聚焦采集系统方面,强化光学动作捕捉系统、三维扫描、全景采集等新型音视频采集工具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实现虚实融合与实时互动的光学动补内容生产模式。加快兼顾效率及精度的三维扫描解决方案研发,开发兼容性内容制作和导入工具,挖掘各行业存量内容资产和专用内容。
专用信息基础设施。面向视频内容、图形渲染、空间计算、大空间场景建模等虚拟现实特色业务需求,发展面向全省的共享共用算力中心、内容存储分发平台,强化云服务部署和能力组建,加快构建开放包容、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准判断和持续迭代的“云网边端”一体化数字底座。
(三)打造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5.支持骨干企业强引领。引导骨干企业依托虚拟现实核心技术及产品,建立开放创新平台和资源整合平台,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和创新联合体,引领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招引国内外虚拟现实龙头企业在浙江落地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不断提升虚拟现实产业能级。(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科技厅)
6.助力优质企业快成长。建立重点骨干企业培育库,加快培育一批行业结合度高、竞争力强的虚拟现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政府和国企采购力度,以开放场景激活企业主体发展活力。(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广电局、省体育局、省国资委)
(四)构建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7.优化产业梯度发展空间。结合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楼宇等建设,加快产业集聚,打造一批特色化、专业化的虚拟现实/元宇宙产业园区。建设一批面向虚拟现实产业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构建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创业生态。(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科技厅)
8.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批虚拟现实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强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服务。打造一批虚拟现实/元宇宙体验中心,加快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展示、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广。发挥浙江省元宇宙产业协会、浙江省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等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虚拟现实行业应用供需对接平台,提升产业服务能力。(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
(五)开放建设典型应用场景
9.助力智能制造升级。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等平台,加强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开发3D可视化可交互的数字空间、工业机理模型、知识图谱等功能模块,全面提升工业企业生产制造智能化水平。结合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建设,探索打造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化车间和虚拟工厂试点示范。(责任单位:省经信厅)
专栏3:虚拟智造场景建设工程
VR+辅助设计。充分利用3D可视化、虚拟仿真、图形计算等技术,推动工业制造各环节数据和模型的联动贯通,打造多部门协同、模拟仿真的设计模式,弥合前端设计与后端制造间的断点裂隙,构建企业内部虚实交融的共创共享空间。
VR+装配运维。加快3D投射、手势控制等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探索工业产品的虚拟结构展示、虚拟装配训练、虚拟装配线校检等新模式,搭建装配环节“视-听-触”沉浸式体验闭环。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加快产品智能装配校检、虚拟装配等应用宣传和推广。
VR+远程协作。推进AR眼镜、交互感知设备等终端设备在生产制造远程协作环节深度应用,推动远程专家支持、远程维修、作业监督和实景考察等场景应用落地,探索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协作模式,打造一批3D可视化维修手册、专家知识库、多源信息调用等功能模块。
VR+仿真实训。加快触觉力反馈、手势控制、姿态控制等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打造“可视、可触、可控”的沉浸式实训模式,解决工业实训中存在难还原、高成本、难操作等瓶颈,实现实训由“以装备设施为中心”向“以员工体验为中心”的转变。
VR+营销展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提升产品营销的互动性、个性化和差异性体验,探索3D可视化展示、AR说明书、线上交互式数字产品体验等新型营销模式。
10.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发挥我省平台经济和消费市场优势,面向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体育健康、竞技娱乐、智慧城市、办公会展等领域,重点打造视频游戏、K12课程、企业培训、远程医疗、智慧亚运等特色应用场景试点,提升消费产品的互动性和社交性,增强用户沉浸式体验。(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体育局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专栏4:新型消费场景建设工程
VR+智慧商圈。引导各地探索打造沉浸化、数字化运营的“全息街区”样板,建设可实时更新、多人共享的虚拟现实体验场景,打造一批覆盖互动社交、室内导航、互动游戏、商家营销等个性化的生活信息服务。
VR+电子商务。推进VR技术与电子商务、家装及空间设计、服装设计、物流运输、商业展示等新型消费领域的融合,推广虚拟试衣、虚拟看房等新型体验模式,推进用户深度参与产品个性化定制和设计开发,带动全省商贸创新发展。
VR+教育培训。推进VR技术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聚焦实验性、演示性课程构建虚拟教室、虚拟教研室、虚拟实验室、AR书籍等教育教学环境,打造虚拟现实实训基地,推动科普、培训、教学、科研的融合发展。
VR+医疗健康。推进VR技术在医疗培训、手术模拟、脑机接口、手术规划及导航、远程协作手术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加快VR技术在心理辅导、康复护理等环节的应用,辅助传统治疗手段。推进VR技术在健康养老、在线诊疗、虚拟探视等场景的应用。
VR+文化旅游。加快在影视、新闻、广告、演艺、展会、数字艺术等新业态拓展VR应用,打造VR展览馆、VR博物馆、VR艺术馆、VR舞台等,推动虚拟现实在音乐、短视频等“短内容”中率先突围。发挥我省红色旅游、古村古镇、运动休闲等旅游资源优势,打造“VR+旅游”样板工程。加快购物、娱乐、饮食、住宿等出行要素与虚拟旅游的融合,推进虚拟导游、AR地图导航、虚拟订房等应用服务,打造空间数字化。
VR+竞技娱乐。结合杭州亚运会、中国电竞产业大会等重大活动,谋划VR竞技大赛,加速VR电竞项目、VR电竞体验馆布局,支持VR游戏和竞技项目推广应用,重点拓展运动、射击、赛车、益智等领域,增强实时交互体验。
11.布局智慧城市场景应用。推动数字孪生、地理信息系统、城市信息模型、虚拟感知交互等技术集成应用,赋能城市大脑,构建可视化城市管理数字空间。布局数字孪生城市基础设施,推动VR运维巡检、异地检修、监管预警等新模式支撑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运行工作。赋能城市服务和多元化生活场景,提升厘米级空间计算、多场景用户实时交互能力,创新虚实共生、高效便捷的个性化智慧生活服务。(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建设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
专栏5:智慧城市场景建设工程
VR+智慧园区。推动3D可视化、虚拟感知、虚拟互动、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园区生产和管理,实现园区全要素互联互通,探索园区线上空间、虚拟工厂、能耗预警等新场景,打造一批智能互动、3D可视化、实时调控、高效运营的VR/AR智慧园区试点示范。
VR+智慧交通。推动AR技术在城市交通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深度应用,升级智慧交通感知设备,推动“自然环境、车、路、人、设备”多要素协同,挖掘交通安全教育、驾驶培训、AR智能导航、AR人流预警、路况巡检、可视化交通指引、智能停车、站内导航等虚拟现实场景,打造多维可视化智能交通网络。
VR+未来社区。探索VR技术在未来社区服务、治理有关应用场景的融合应用,打造“VR+基础设施”“VR+社区治理”“VR+社区服务”“VR+微生活”等功能模块,提升社区的互动性和便捷性,搭建虚拟与现实深度交互的社区服务空间。
VR+政务服务。推动虚拟现实在政务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探索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VR政务服务体系,线上构建场景式、对话式交互的服务导航,线下借助智能机器人提供咨询互助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便利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联动。发挥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全省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加强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制定虚拟现实产业年度工作推进计划,强化任务分解落实。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出台虚拟现实产业专项政策,优化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布局。(责任单位: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
(二)加大政策扶持。统筹产业发展财政政策,支持虚拟现实相关企业培育、技术创新和场景建设。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发展,强化信贷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供给。(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
(三)加快人才引育。加强各级各类人才计划对虚拟现实产业的支持力度,多元化引进虚拟现实急需人才团队。支持高校加强虚拟现实交叉学科专业建设,设置虚拟现实相关课程,校企合作培育一批专业人才。(责任单位: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
(四)加强宣传推广。开展推进虚拟现实与各行各业“双进”活动,推进虚拟现实优秀产品和典型案例“进地方”“进企业”“入园区”。打造虚拟现实主题体验馆、展览馆、智慧商圈、文化街区等,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作用,组织虚拟现实相关会议论坛、产品展览展示、技术产业科普等活动,提升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影响力。(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委宣传部、省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