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海关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枢纽作用,推进通关监管创新,促进外贸稳量提质,实现更优监管、更大便利,北京海关迭代升级实施“四优四提促五子”4.0版服务工程,制定了促进外贸稳量提质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现公布如下:

  一、优产业提动能,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

  (一)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优化特殊物品审批管理,对药品、医疗器械不再进行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推广特殊物品、生物材料“智能审批”,推动科研用生物材料准入。支持北京医药创新公园建设,为大型跨国药企研发、生产等提供政策支持。

  (二)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优化减免税物资监管,对海关监管年限内免税进口的原材料等结合实际情况可提前解除监管。探索进口集成电路企业实施企业“白名单”管理制度,“白名单”企业防反射薄膜生成液等危化品享受检验便利化措施。

  (三)支持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布局建设。鼓励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中符合要求的非失信加贸企业牵头开展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业务。进一步扩大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享惠范围,允许暂未获得高新技术证书企业在地方政府推荐下申请备案,允许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参与试点。支持保障院校、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开展研究研发,促进产学研融合。

  (四)助力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用好促进入境旅游及消费十项措施,将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与“智慧旅检”相结合,提升旅客通关体验。推动市内免税店转型营业,打造“免税+”促消费试点桥头堡,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化试点进口冰鲜水产品监管模式改革,打造北京地区冰鲜水产品进口“优速通”模式,提升检验效率。

  (五)服务现代化农业建设。持续做好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引进试点,对附条件提离种苗创新便捷监管方式,支持种业振兴。做好出口农食产品企业对外注册推荐,在出口农食产品领域探索开展“批次检验”试点,助力优质北京特色农食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二、优平台提效能,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六)积极助力“两区”制度型开放。支持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政策升级,在降低贸易成本和壁垒、优化跨境贸易监管服务模式、推进商品市场开放等方面推动政策创新。落实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形成更多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举措。

  (七)推动“保税+”业务创新。支持综保区保税培训新业态发展,推动区内开展航空飞行模拟器、大型医疗设备等保税展示、交流、培训等服务。支持有资质的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区外保税维修业务,培育外贸新动能。

  (八)深化天竺综保区服务贸易特色。深化应用“一体三链”智慧模式,支持天竺综合保税区罕见病药保障先行先试区建设。探索建立综保区跨境电商商品联合销毁模式。

  (九)提升大兴机场综保区区港一体化监管优势。支持民航管理部门在大兴机场综保区内设置前置货站,开展航空货物出口前打板、进口拆板理货等业务,推动“区港联动”模式创新。

  (十)支持中关村综保区和亦庄综保区建设发展。持续提升中关村综保区数智监管模式应用成效,加快推动监管实施方案出台。指导做好亦庄综保区规划建设,做好封关验收工作。

  三、优通道提速度,助推口岸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十一)提升航空“双枢纽”国际竞争力。推动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口岸物流数据互联互通。提高指定监管场地动态管理效能,支持企业拓宽生鲜贸易进口业务。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出口货物跨机场调拨及场内“连程直转”,提高分拨效率。

  (十二)提升铁路运输海关监管效能。支持中欧班列发车站点建设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保障中欧班列开行。在铁路经营企业具备运营条件的前提下,深入推进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应用。

  (十三)促进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进一步简化跨境电商进出口手续,取消海外仓模式企业备案。深化开展跨境电商出口跨关区退货模式,积极争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跨关区退货试点。积极争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担保关税保证保险在北京地区推广试点,降低电商企业成本。

  (十四)为重大展会活动提供通关保障。对服贸会、链博会等重点展会出台相关便利措施,设置绿色通道、进境展览品报关专用窗口和查验专用通道,即来即查。联合打造“单一窗口—会展子系统”,实现展会物资全流程无纸化通关。丰富多元化担保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展览,给予更多更优便利化措施。

  四、优环境提活力,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十五)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度对接世行营商环境新评价“国际贸易”指标体系,开展2025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促进国际航空客货运输发展,便利贸易发展和跨境人员往来。

  (十六)帮助企业减税降费。拓展减免税物资办理窗口期,对于符合规定的货物因紧急进口等原因而缴税进口的,缴税1年内可申请补办减免税和退还手续。开展非政策性退税无纸化应用试点,优化退税操作运行机制,提高税款退库效率。推广减免税快审、一表多用等模式,优化减免税前置审核。

  (十七)积极开展税收政策服务。深化税政调研,发挥关税政策的杠杆调节作用。推广应用海关优惠原产地服务平台,对重点行业企业应用辅导,助力提升RCEP等自贸协定利用水平。

  (十八)推动AEO企业增量提质。聚焦国家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总部、专精特新、中间品等企业,开展条线化、模块化培育。依托北京AEO培育基地(丰台)和“单一窗口”AEO企业专区,助力北京高级认证企业量质齐升。

  (十九)深化进出口货物“远程属地查检”监管模式改革。进一步拓展远程属地查检试点应用范围,对于出境D级特殊物品(新冠疫苗除外)、进口汽车天窗、进口其他汽车零部件等采用远程查验的属地查检模式,积极扩大试点企业范围。

  (二十)开展北京地区进出口贸易分析。针对北京地区外贸特点,聚焦外贸重点产业、重点商品、重点企业,持续开展北京地区外贸常态化监测分析、形成分析成果,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