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聚焦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5年3月21日
聚焦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营商环境大会和全市“新春第一会”精神,加快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企业“可感可及无温差”的一流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结合襄阳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公平守护行动,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积极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简化、优化各项市场准入制度。巩固拓展“一键通”改革,实现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环节证照“联办、联变、联销”。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鼓励企业走出去,对向外拓展市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服务。依法依规简化企业跨区域迁移涉税涉费事项办理程序。(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
(二)严格规范招投标市场。常态化清理政府采购领域隐性门槛壁垒,对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加强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推行公共资源“一网交易”,严厉打击虚假招标、串通招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异议(质疑)、投诉等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财政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三)深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进就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扩大区域性统一评价结果运用,推行工业“标准地”供应。新用户供水供气单表报装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容量160千瓦以下经营主体用电报装实现“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实施物流降本增效三年攻坚行动,强力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和铁水联运。(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运输局、国网襄阳供电公司)
(四)强力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级信用平台功能,强化“信易贷”应用,拓展“信用+”场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化扩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经营主体信用预警和修复机制,全面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襄阳市分行、襄阳金融监管分局)
(五)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大力发展保税研发、保税加工、保税维修等新业态。积极参与世界500强对话湖北、汉交会、楚商襄阳行等重点经贸活动,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组织好广交会、进博会、亚欧博览会等组展参展工作,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挥“企业跨境贸易投资法律支援平台”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法律问题。(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招商局)
二、实施公正执法行动,打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
(六)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建立执法备案制度,践行“审慎、善意、公正、文明”执法理念。开展涉企执法案件专项评查,坚决整治“远洋捕捞”、过度执法、选择执法、趋利执法等行为,着力纠治涉企乱收费、乱罚款、征收过头税等乱象。全面依法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要求,拓展柔性执法领域。(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
(七)大幅减少行政检查。开展进企检查扫码试点,严格约束部门和基层乡镇(街道办事处)重复检查、多次检查行为,严控入企检查人数、频次。优化“综合查一次”,推行简单事项“一表通查”。严禁以检查代执法,审慎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陪同检查、接受询问;严禁“一刀切”“运动式”执法,以及随意关停、暂停企业生产等行为。(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
(八)积极化解拖欠账款。开展拖欠账款攻坚行动,全面排查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平台公司拖欠企业账款,将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纳入“荆楚雷霆”涉企案件集中执行,定期通报一批“新官不理旧账”的违法违约行为。健全防范化解大型企业、链主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机制,有效打击“老赖”行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招商引资承诺兑现,严禁以规范招商引资为由不依法依规履约践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经信局、市工商联、市中院)
(九)有效保障企业权益。对违法终本、怠于执行、程序空转、久拖不结等深层次违法情形进行穿透式监督,促进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依法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坚决防止超权限、超范围、超标的、超时限“查扣冻”企业财产,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严惩滋扰企业、强迫交易、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责任单位: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公安局)
(十)持续解决执行难题。开展交叉执行、执破融合、终本清仓等专项行动,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资金困难的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企业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号,或依法采取债转股、分期执行等执行和解方式,防止简单粗暴执行导致企业经营恶化或破产。(责任单位:市中院)
三、实施提质增效行动,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十一)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等25个“一件事”改革事项全面落地。实现小型工业项目审批全流程19个工作日内完成。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办理)”服务模式,实现承诺办事项达200项以上。推动“智慧优办”服务升级,实现“智能办”事项达50项。(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
(十二)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建设一站式集成、线上线下协同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完善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打造10个定制化、套餐式的涉企服务“一类事”新场景,推动企业需求全流程管理。(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
(十三)深化助企纾困服务。强化“四上”企业调研服务成果运用,常态化推进“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全覆盖联系服务“四上”企业,一企一策解决投产、经营、达效过程中的难题,推动企业增产扩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政府事务专员,提升政企沟通效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商务局)
(十四)深化惠企政策落实。严格落实上级惠企资金直拨企业要求,严禁随意抵扣或调剂。持续优化襄阳“政策通”平台,推进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领域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深化“数公基”成果应用,上线更多惠民政策“免申即享”事项。(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市数据局)
四、实施建链强链行动,打造系统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
(十五)全面构建高质量产业链。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聚焦产业生态链关键节点,优化产业政策供给,积极开展资源招商、产业招商、环境招商、乡情招商、应用场景招商和基金招商。推动开发区整合升级,围绕主导产业集约集群全链式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招商局、市经信局)
(十六)全面构建高富集资金链。开展金融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大力整治“扣贷截款”等违约行为。用好“301”线上快贷模式和“襄链通”等供应链金融平台,探索开展知识价值、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支持各类企业争取国家超长期贴息贷款。深化国有“三资”管理改革。(责任单位:人民银行襄阳市分行、襄阳金融监管分局、市财政局)
(十七)全面构建高效率服务链。常态化开展“产供销”对接活动,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供需配套协同。完善产业综合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园区以市场化方式链接技术交易、法律税务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资源,探索园区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行政审批局)
(十八)全面构建高水平创新链。依托隆中实验室、华科工研院等创新平台,建立“中心+节点+驿站”三级服务网络。建好用好科创供应链平台,推动供需精准对接和科技成果转化,全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00项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五、实施强基惠民行动,打造和谐宜居的社会生活环境
(十九)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扩大优质学位供给,2025年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2765个。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向企业优秀人才优先提供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等。聚焦企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商务局)
(二十)构建便利出行网络。不断拓展航空3小时可达圈覆盖范围,加快建成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优化“米字型”高铁通达方式。2025年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新增共享停车泊位3000个、建设改造充电桩10000个,实现中心城区智慧停车“一图寻停充”。(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委、市发改委)
(二十一)营造宽松创业环境。有序发展集市活动、户外餐饮、夜间经济等业态,激活城市烟火气。规范特色集市、外摆位、疏导点等街面环境治理,开展柔性执法,调整监管模式和检查频次,努力营造“放水养鱼”式的就业创业环境。开展食品违法违规专项整治,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责任单位:市城管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二十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弘扬“铁打襄阳”奋斗精神,提升襄阳企业家发展自信。办好“襄阳企业家日”活动,邀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参加市级表彰、文艺晚会等重大活动,提升企业家的荣誉感获得感归属感。投放“襄阳好风日”文旅消费券,培育乐享消费、智慧消费及“演艺+”“体育+”等多元化消费模式。(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局、市工商联、市文旅局、市商务局)
六、实施全程联动行动,健全务本务实的保障机制
(二十三)建立立项争资服务保障机制。构建立项争资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大格局协作机制。联合建立项目谋划“智囊团”,定期收集整理下发上级政策指南,精准研判资金投向,超前谋划、滚动充实项目储备库。实施“容缺受理+多部门并联快审”快速审批机制,有效提升申报要件质量。建立跟踪问效信息平台,健全“全链条信息实时共享、全周期保障精准赋能、全流程工作闭环管控”保障体系,对项目谋划、立项申报、获批落地、项目建设等环节实现穿透式监督。(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市发改委)
(二十四)建立招商引资落地见效机制。聚焦项目“招落服”各环节,构建全周期服务保障机制。创新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和吸引力。实施“项目签约6个月内开工、开工2个月内入库”高效落地推进机制,加大协议执行、要素保障、执法监管等方面工作力度,对重大事项、重大问题跨部门协调安排、跨层级统筹推进,切实解决投资人后顾之忧。(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市招商局)
(二十五)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办理机制。完善企业问题和诉求收集、分办、跟踪、反馈闭环管理机制。整合企业诉求渠道,建立12345企业诉求总热线和统一办理平台,实现企业诉求一口收办,当天交办。建立“紧急诉求3日办、平急诉求5日办、疑难诉求15日办”分类限时办理机制。办结诉求及时向企业回复,对疑难诉求办理情况进行回访和评估,提高办理结果认可度和满意度。(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发改委、市工商联)
(二十六)建立全过程管控工作机制。加强营商环境建设重点任务全过程管控,聚焦政策落实成效、问题整改实效、监管执法规范、政务服务效能四个维度,开展无感化监测评估并强化结果运用。对立项争资、招商引资、企业诉求办理工作进度滞后或出现重大问题的部门进行及时提醒,造成恶劣影响的依法依规进行追责问责。(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纪委监委)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2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