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网络舆论标签相关结果 25篇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十九大报告中,至少8处提到互联网的发展和建设,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党建和国家安全等各个领域,其中着笔最多的是思想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
舆论引导如何走出“塔西佗陷阱”
很多时候,老百姓对新闻舆论“老不信”,越说越不信。如何走出“塔西佗陷阱”,成为当下舆论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政务新媒体引导网络舆论的问题与对策
移动化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政府提高了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力度。各级地方政府打造新媒体时代的“互联网+政务”模式,相继构建立体化的政务新媒体传播格局。
网络实名制还有哪些功课要补
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构建网络公共事件参与型治理机制
参与型治理以人民群众有序参与为目标、以沟通疏导和对话协商为手段,成为可行而有效的网络公共事件治理新模式。因此,需要重构参与型治理模式匹配的治理机制,从而有效改善网络传播生态和治理效果。
喻国明:关于网络舆论场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
网络舆情的治理现已进入到供给侧改革的发展阶段。如何使网络舆论的生产与形成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相吻合,成为一个重大命题。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维媒介”是对于个人(权利、传播力、资源价值)的“激活”,网络舆论场的内容生产的主体是被“激活”的个人及个人联合体。因此,网络舆论场供给侧的关键是制定和构建一个关于舆论表达的规则体系。
在引导网络舆论中提升政府公信力
当今时代,网络舆论成为民意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各级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一条重要渠道。对于网络舆论,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应快速作出回应,另一方面应积极加以引导。
传递正能量共建清朗网络: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观点嘈杂和价值多元是当下网络舆论场的常态,但观点再不同,也应该有基本的共识和最大的公约数。比如,应该以文明为美,以反文明为丑陋,崇尚和追求文明,致力于推进网络规范和文明,尊重那些为传播网络文明作出贡献的人
评论:官网普查有望让网络问政成常态
当今,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主流舆论,政府如何面对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适应网络传播的新要求,积极主动地在网络时代掌握舆论和执政主动权,是考验执政党、政府如何与时俱进服务于民能力的关键。
新媒体时代,正在被改变的网络舆论格局
微信公号已经成为争夺话语权的新战场。除了国家网信办推动设立的6万个政务微信公众账号,各党报党刊也正在跟数以百万计的“草根”公号抢麦克风。
地方政府如何适应网络舆论 处理好民众关系
大连海洋大学副教授程佳琳日前提出,各级地方政府应针对目前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充分关注网络舆论的发展,利用好新的舆论阵地,处理好与网民、社会公众的关系,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各项问题。
依法对网络信息进行规范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意味着“法律”将不再仅仅是一种治理工具,而是上升为国家制度的基础,上升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南京市江宁区检察院:全面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南京市江宁区检察院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全面提升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更加注重各种网络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检察机关对舆论的正面影响力。加强检察门户网站建设,采用情景式的三维动画,针对有特定法律需求的人群设立QQ群。
网络舆论与司法如何良性互动
司法机关应在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前提下,保持司法活动的适度开放性,主动接受网络舆论的监督,把网络舆论监督当成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的助推器;同时,要严格规范司法,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透视网络舆论场 “舆论干预司法”纷争
近几年来,司法和舆论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平衡两者关系,一直是个颇受国内网民关注且富有争议的话题。微博中同时含“舆论 +司法”两词汇的微博就有103万条。实际上,每当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被舆论高度关注,总有人担心司法为舆论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