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会上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传达出不少令人兴奋的消息,一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新五年,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在信息化领域,“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等新提法,描绘了一幅影响深远的新蓝图。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作为参与国家“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知名专家,高新民指出,展望“十二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融合,自身核心技术、应用和资源的整合,加快促进地域、城乡、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的弥合,这三“合”,将成为新的五年中信息化发展的主线。

  融合:

  加快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高新民首先提出,此次“两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所体现出的信息化发展思路,就是要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关注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感,发挥信息化支撑乃至引领“十二五”各重点发展战略的作用,更多地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中去。在他看来,这就是纲要中提出的“深度融合”的含义。

  高新民进一步解释说,这种融合不仅是信息化与工业行业的融合,也是与各领域改造升级需求的广泛融合。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新型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其中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必然要求信息化发挥作用,这就是狭义的“两化”融合。从广义角度看,为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明确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信息产业可以说排名第一,本身就需要信息化来推动其发展,而且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工程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信息化。高新民认为,生产经营过程的集成化、供应链的集成化,以及全程电子商务,将成为“十二五”时期信息化支撑产业改造升级的应用热点。

  另外,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多依赖信息、知识要素,依靠人的素质,要以信息化促进创新体系的建设,这也将是信息化未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高新民也指出,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改善民生,提高公众的幸福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包括教育、医疗、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等,这些也是“十二五”期间信息化支撑的重点。据他了解,已经有很多城市在制定规划的时候,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理念,更加强调围绕改善民生的需求开展信息化工作。

  整合:

  发挥资源共享的强大效能

  谈到“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高新民指出,我国信息化发展之初是从单项应用做起,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在开始阶段不太可能很好实现,造成了现在林立的“信息孤岛”。因此,信息资源整合是“十二五”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进一步整合资源,才能降低信息化成本,减少重复建设,更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效能。但是高新民也指出,要实现资源整合还有很大难度,首先在于信息系统缺少顶层设计,包括新的系统怎么建设,老的系统怎么升级改造,应用模式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这些都是薄弱环节;其次在于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的体制问题仍然存在,信息共享面临利益分配、权利分配的难题;最后在于信息化治理体制的落后,我国协调、管理信息化相关各部门与各领域的治理体制还不完善,尤其是在电子政务领域,主管部门、权利责任都还不明确,高新民认为有必要加强。

  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在当前信息通信技术面临新起点的环境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高新民认为,虽然我国信息化已经颇有成效,但是信息化依赖的核心技术,包括通信网络技术,还包括新出现的一些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很多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其对我国信息化的拉动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十二五”时期如何发展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包括芯片、操作系统、软件、系统集成等,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一定的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课题。高新民建议,应在过去数十年借鉴学习、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我国信息化创新能力,加快开发研究,信息产业企业更多承担起推动我国信息化的重任,力争把握此次全球信息技术新一轮创新浪潮的难得机遇。

  弥合:

  实现信息惠民的普遍服务

  东部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城市内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新民认为,在“十二五”期间,通过信息技术和应用弥合数字鸿沟,将有助于提升全体公众的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高新民指出,现在很多社会矛盾的出现,与数字鸿沟的存在不无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普遍信息服务的角度弥合数字鸿沟,更要采用更丰富的信息化手段,向更广大的民众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高新民指出,现在很多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就是要采用物联网、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他认为这就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高新民还提到了几类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较快发展的公共信息化应用,包括远程教育、医疗信息平台、电子病历、住房信息管理等。他还指出,覆盖面更广、更加无缝的社会保障网络,也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特别是现在全社会格外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溯源管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