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专家解读之三

深刻领会规划精神 推动政务信息化创新发展

  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集约创新和高效发展,构建形成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政务信息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规划》出台对当前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规划》的发布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规划》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规划》紧扣政府治理的焦点和难点,准确聚焦“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双创、扶贫脱贫等当下热点问题,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作为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总目标。

  二是《规划》体现了强化顶层设计和总体统筹的发展理念。《规划》统筹构建一体整合大平台、共享共用大数据、协同联动大系统,描绘了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指导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的宏伟蓝图。

  三是《规划》体现了创新发展的新理念。《规划》打破了传统思维惯性、理念束缚、服务瓶颈和路径依赖,坚持破中有立,建立科学的创新发展新体制,在发展动力、发展机制、发展重心、发展模式等方面发生质的转变。

  全面理解未来较长时期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

  《规划》以增强发展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为出发点,着眼于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集约创新和高效发展,以总体满足国家治理创新和社会公众服务期望为根本目标,以“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为总体框架,提出了加快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一是明确了“四坚持”“四转变”的基本原则。《规划》要求,坚持创新思维,实现动力转变;坚持开放思维,强化机制转变;坚持服务思维,实现重心转变;坚持系统思维,加快模式转变。

  二是明确了以“三大”理念为总体框架,提供“大服务”,开辟工程建设管理新局面的总体目标。《规划》要求,建立大平台共享新设施,形成大数据慧治新能力,打造大系统共治新格局,构建大服务惠民新模式,形成“政府+市场、平台+系统”的工程管理新模式。

  三是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的“三件大事”。《规划》提出构建一体化政务数据平台、共建共享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协同共建纵横联动业务系统等“三件大事”。在此基础上,将“三件大事”进一步细化分解为14项重点任务,并逐一明确了任务的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

  四是明确了保障各项任务取得实效的“五项措施”。《规划》要求在推进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工作中,各地方部门要从统筹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强化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公共基础设施统筹、完善政务信息化发展环境、筑牢网络信息安全防线等五个方面建立推进落实长效机制。

  科学把握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发展重点和突破点

  一是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信息化发展大势。当前,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成为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的关键因素。《规划》综合分析了我国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全球环境,认为当前新一轮信息革命正引领着人类从工业文明加速向信息文明转型,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主动顺应和引领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加强战略规划统筹,主动作为,开创政务信息化发展新局面。

  二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时代发展主题。一方面要始终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必须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引领创新和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作用,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此外,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放管服”改革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创业等时代发展新使命。

  三是注重强化统筹协调,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强统筹谋划,保持战略定力,着力当前、聚焦精准发力,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推进信息惠民、智慧城市、各地政务信息化与本规划的有机衔接,形成全国信息化“一盘棋”发展。积极推进公共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强化标准规范、技术创新、公众参与机制。坚持信息安全底线思维,筑牢网络信息安全防线。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 王益民)

责任编辑: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