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需要“智慧”
认真阅读《“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简称《规划》),不难发现,其核心是一个“大”字:即“十三五”期间,甚至“十三五”之后一段时间,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蓝图就是建设“三大”(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仅仅其中“大平台”一项:建设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国家政务数据中心、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工程和国家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就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大平台是大数据的载体,也是更多“三融五跨”政务信息系统的基础,而大数据应用和大系统应用是所有政务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践行者们长期、持续不断奋斗才能实现的目标。“三大”的实现值得我们付出毕生的努力。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 何华康
理解《规划》的指导思想
“十三五”是承上启下的五年。在《“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提出了“三个转变”、“三个原则”和“三个重点”,其中的核心价值是:在“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转变”的思想指导下,遵循“构建整体系统”的原则,而建设的重点则落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治国理政能力”上。《“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关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构建形成满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政务信息化体系”这一宏伟目标,是《“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心思想的继承和光大,更是在全新目标驱动下的创新和发展,《“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将在今后一段时间,成为我国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之一。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此具有挑战性,目标是如此诱人和闪光,如果不沉下身子、潜心研究、敢于创新、不断实践,不可能轻而易举就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没有科学的方法和建设方案,没有严密的的工程组织管理,没有突破阻力、障碍的勇气和决心,那前行的道路将变得十分崎岖曲折。没有“智慧”加奋斗,就不能成功。
大系统、大数据带来的思考
大系统,指的是规模大,横向关联许多部门及其相关业务、覆盖广大地区;纵深涉及从国家直至基层,覆盖许多业务微观层面、还要支持宏观决策;从时间轴看既要继承历史还要前瞻未来;政务信息化工程涉及众多建设主体、使用主体和服务对象,工程金额大、周期长、技术新潮、惠及人群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只有采用创新的项目建设模式和项目运行管理模式,才能高效有序推进。
大系统必将汇聚大数据,也必然需要更宽泛的大数据支持。系统运行留存的是数据,有着恒久价值的也是数据。数据究竟是系统的“副产品”、“附属品”,还是系统的核心价值,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应用架构设计领域,历来就有所谓“以数据为中心,即Data-centric Computing”和“以过程为中心,即Process-centric Computing”两种迥然不同的设计思想理念之争,在大数据时代,政务信息化工程应该更多以数据为核心,不与流程过多过死绑定,将价值关注点转移到数据积存及其利用上来。
曾经有人以“拥有数据多”来标榜和炫耀自己,号称“大数据”,殊不知无法利用、不被利用的数据其实就是“垃圾”。大数据必须以应用导向,为利用的目的采集、归集数据,为应用的目的分类、聚类数据,为应用的目的储存数据,为引用的目的分析数据,在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中始终贯穿一个“用”字。
数据“私有”的观念,囤积居奇以为牟利的做法,与今天全社会倡导大数据、大系统,政务信息系统强调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的时代风尚格格不入,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为常态、不共享为例外,政府部门履职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数据资源不是部门私产而是公产,这些属于常识范畴,不需要再多费口舌,应该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工程建设需要“大智慧”
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涉及面(业务、技术、工程、投资等方方面面)如此之广,涉及干系人(审批、建设、供应、使用、受益人)如此之多,过程(历史数据汇聚、已有系统整合、多方面需求的满足、持续改进和绩效评价)如此复杂,需要利用的人类知识财富(业务、技术、社会、经济、心理)如此之丰富,如果我们不能利用“智库”,集思广益,简直无法想象这样的工程将如何完成?一方面要“以史为鉴”,充分利用专家既有的经验和知识;另一方面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试错,用科学的态度和精神面对难题;总之,“为大必先思远”,只有用“智慧”,才能克敌制胜。
我们面对的世界色彩斑斓,只有用智慧的眼睛、智慧的头脑才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只有用勤劳的双手、坚毅的精神才能创建和维系。我们一起努力,为实现《“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