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记者就如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周口市副市长张广东。

  “近年来,我国大力精简各类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积极推进业务办理流程再造和电子政务建设,各级行政效能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张广东说。

全国政协委员、周口市副市长张广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以及政府承诺落地困难,易遭“棚架”,政府信用有待提高。二是企业群众办事地方标准不明、流程不优,缺乏透明性和可预期性。三是公共数据整合面临部门和行业壁垒,共享共用程度不深,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签章应用不广。四是对于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反馈机制,激励奖惩机制不够健全。五是容错机制不够健全,个别领导缺乏创新的勇气,不敢担当、不愿负责。

  为此,张广东建议:

  首先,要打破部门利益藩篱,避免政策棚架。国家做好顶层设计,高规格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关政策,地方和部门对照政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实施清单管理,列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法制部门牵头梳理各部门所属行业的法律法规,规范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行政关系。

  第二,要提升电子政务平台基础支撑能力。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形成纵向贯通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横向连接本级所有政务部门和实体政务大厅。加快推进信息系统迁移上云,提升各级政务云业务承载能力。完善业务协同的互信认证和授权管理机制,实现数据信息的整合共享、安全隔离和可控交换。

  第三,要促进“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事项办理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各级各有关单位要对各自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即来即办、网上审批、上门服务、联合审批、容缺受理等类别逐项确定办理方式和流程,汇总形成“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改革事项分类目录和地方标准,报同级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开接受企业和群众监督,并实行动态管理。

  第四,要建立完善细化、具有可操作性的容错免责机制。规范细化业务审批、政务服务流程,并将业务办理事项操作规程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予以确认,确保业务办理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凡是执行政府文件所确认操作规程的业务承办人不承担责任风险,切实解除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五,要健全监管评价机制。建立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监管制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机制,特别是企业家营商环境信息反馈机制和评价结果运用机制,由企业家对业务办理工作整体情况、具体承办部门和个人工作情况打分评价,结果作为部门行风评议、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统筹考评。

  第六,要严查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由监察部门牵头开展常态化督查,严格督促整改政策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对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以及损害投资服务和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严肃追责问责,对问题严重的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和人员责任,切实推动各级各部门转变作风,履职尽责。建立民营企业投诉维权中心,设立投诉热线电话,畅通民营企业反映诉求渠道。

  第七,要加大对政务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将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在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中与投资主体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不得以政府换届、领导人员更替等理由违约毁约,因违约毁约侵犯合法权益的,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