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9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以“数字化转型——共识与策略”为主题,来自全国部委、省、市、区县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主流媒体等齐聚一堂。其中,28日主论坛有近800名嘉宾到场,更有近6000人同步收看直播;两天会议到场参与人次达千余名。

  本文系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先生于11月29日下午在“2019智慧中国年会”分论坛---“数字经济发展与智慧城市升级研讨会”上的演讲。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0`)O_Q~8WX%ER%1S0HSE[1.png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 张新红」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数字经济的趋势与选择”。看下数字经济会呈现一些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以及我们应做什么样的策略选择。

  谈到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一般要考虑四个要素一是技术,未来的技术在哪些方面会影响数字经济的未来;二是需求,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未来的数字技术发展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现在有哪些问题要靠这些技术来解决;三是变化,有些变化虽然现在还很小,但可能代表了未来、可能成长为一个大产业;四是政策,各国的政策如何看待、选择,会对未来整体数字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按这四个要素发展,我将从技术和应用模式的发展角度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我总结为“八个化”:(技术角度)数字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应用角度)平台化、生态化、个性化、共享化。下面给大家一一分享。

  一、数字化:数字改变世界

  钱德勒在2000年写过一本书《信息改变了美国——驱动国家转型的力量》。听到“驱动国家转型的力量”,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经常用的一个词——“新动能”。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已开始发生变化,是信息(或信息化)在其中产生了重要作用。

  其实,信息不仅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中国,改变了每个人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我这里选取了六组图片,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这些变化反映出数字化到底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1、第一组:打车环境变化。从出租车到网约车,其根本变化在于大数据。我们使用打车软件叫辆车可能需要2-3分钟,但后台计算只需0.12秒,在这0.12秒内数据要计算16亿次。说明大数据的发展为新业态提供了重要支撑。

  2、第二组:从方便面到外卖。打败方便面的不是另外一家方便面企业,而是外卖。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称作“跨界”。跨界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共享单车,谁也没想到几个年轻人把自行车行业搞得天翻地覆,这就是跨界的作用。跨界的影响有多大?它可以使原来很强的一些企业找不到路径,诺基亚总裁说过一句话“我们也不知道错在哪个地方,我们并没有做错,但我们确实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他没想到是因为乔布斯的苹果手机。

  3、第三组:汽车的变化。传统汽车工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发动机技术,但对特斯拉而言,发动机技术一钱不值,因为它不再使用发动机,而是电池。这个现象叫“降维打击”,即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或新模式的应用,对传统产业带来冲击,使得原有竞争优势瞬间清零。降维打击的例子有很多,如电子商务对传统百货大楼、批发市场的冲击等。

  4、第四组:手机的变化。从1G(大哥大)到智能手机3G、4G、5G(很多国家已开始研究6G)。这个变化告诉我们信息技术发展存在一个迭代创新效应。例如我们睡觉时,手机APP在自动更新,这种改变带来的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过段时间你再回头看,会发现整个世界跟以前都不一样了。其实,我们使用的手机、微信等产品皆如此,迭代创新是在不断发展的。

  5、第五组:支付手段的变化。如果没有支付手段变化,一切新业态、新模式都将无从谈起。谁也没想到是中国第一个跨入了“无现金社会”。前几年大家讨论说乞丐的茶缸上印了二维码,前几天又听说寺院的功德箱也开始印二维码。这方面目前来讲只有中国做得最好,但事物还会继续变化,Libra将来会不会对微信、支付宝支付产生降维打击?让我们拭目以待。

  6、第六组:生产的变化。在大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是最具代表性的,但已落后,因为人们用机器取代了人力。未来建立在大数据、协同智能化生产条件下的制造,将可能把机器变得像人一样聪明,甚至比人更聪明。

  由于机器背后的数字、经济基本规律的作用,世界已和从前不一样,但这并没有结束,因为很多技术正酝酿中。我非常认同一个判断“我们真正伟大的产品还没有出现”,包括5G、区块链、量子计算、AR、VR的深度应用及数字孪生城市等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现在还不得而知。

  如今时代已发生变化,数字化已基本上成为一个时代标签,如数字化的产品、服务、企业、产业和部门等。将来真正重大的变化很有可能是使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大调整,当前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已从过去4%升至15%,未来还有哪些国家将在数字化时代受益,我们现在可以多考虑些。面对数字化,我们的策略选择是重新定义一切!

  二、网络化:网络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

  将来所有能联网的终将被联网。联网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网络将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并将引发全面创新。过去资源配置主要两种方式,一是看得见的手(政府),二是看不见的手(市场)。过去所有经济学问题基本上都可归结为这两只手互相作用,现在多了一个维度——互联网。

  互联网在配置资源方面具备的优势,是过去无论政府还是市场都无法比拟的。比如,网络配置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具有三大优势:(1)广泛、强大的动员能力,通过网络可以把所有需求、供给都动员起来,其动员规模是过去企业根本无法完成的;(2)智能化匹配,刚提到网约车的供需匹配可能只需0.12秒,又如蚂蚁金服在给中小企业贷款时提出“310模式”,即中小企业需要贷款,各种需求配置可能需要3分钟,若确定可以贷款,会直接打到企业账户上,中间只需1秒且没有任何人参与,而过去要实现这样的供需匹配是很难的;(3)赋能效应,所有参与者都能广泛使用网络平台上的所有资源,将大幅增强个人能力。

  对于目前已提出和部署的“互联网+”相关政策制度,在这里给大家做三点提示,当我们谈“互联网+”时:(1)一定要考虑互联网的所有属性和功能;(2)“加”到什么地方去时,要考虑所有要素及每个变化环节,互联网的功能是不是都用好了;(3)不要只想到互联网,我们指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总和,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都要考虑到。

  面对网络化,我们的策略选择是:“互联网+”=(全技术*全属性)*(全要素*全流程)。熊彼特创新理论说,“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改变”。任一要素稍微改变一点点,一个新的创新、产品就出来了。这么多技术、功能属性、要素和每个环节都会构成无数个创新模式,为什么这几年创新产品、新工种、新岗位那么多,都是和这些相联系的。

  三、数据化:人类认识和改变世界的能力大大增强

  将万世万物的运动发展过程都转化成数据,运动变化的规律就会被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大大增强我们认识和改变世界的能力。

  约翰·惠勒是美国的一个物理学家、黑洞命名者,他有句名言“万物源于比特”,即万世万物由比特构成。在他看来万世万物就是数据,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个杯子,但他看到的可能比我们更多(是个什么样的杯子),包括杯子的构成、功能、将来的发展变化等。你掌握的知识、数据越多,你对杯子的认识就越多,像我们原来熟悉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他看到的全是比特。

  以前我们没有能力看到更多数据,现在有系列获取数据的方法,并能把数据找到、保存起来、分析成人类能看懂的东西,这时数据就变成了“信息”,数据化就是将事物及其运动转化为可识别信息的过程;信息经过加工应用,如把它变成系列固定的“知识”,然后我们用这些知识去改造社会,就变成了“智慧”。这个知识模型告诉我们,怎么样把数据给挖出来是最重要的,因为数据是人类知识的原始宝藏。当然如何把数据利用好,需要加工,还需要人类智慧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现在看到万世万物都可转化成机器能识别的“0”和“1”。手机能告诉你每天走了多少步,这些步数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也许有天我们去上保险,工作人员会说“对不起,你每月得比别人多交10块钱”,为什么?因为你不常走路。当然,手机现在还可随时知道你在什么地方、你的行动轨迹,甚至可以知道你有几个女朋友……这样的数据挖掘会越来越多。有了这些数据,大家会发现,原来所有的规律都可以慢慢地被挖掘出来,我们离事物发展的本质会越来越近。以前我们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谁,现在不一样了。当所有数据、知识规律都被挖掘出来,我们就可以用来决策、指导我们的行动,这就叫“数据驱动一切”

  那么在这部分的策略选择是什么?就是我们要学会用大数据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依数据行动。大家可以想像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会场的,基本就是数据驱动下走到这里来的。

  四、智能化:未来已来

  前天我听一个专家说,智能化已很疯狂地向我们走来。智能化将延展人类大脑,同时大多数现有工作都可能被取代,大量新工作应运而生。现在关于智能化的应用场景已相当多,无论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智能化的影子,如搜索引擎、智能教育、智能医疗、个性化定制、无人驾驶、智能假肢、智能交易、智能商业、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智能识别、智能家居等,我相信将来会更多,几乎我们所熟知的一切都将越来越多地被赋予智能化这么一个概念。智能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能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驱动未来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动能。

  与网络化同类,在策略选择上我们要做好“智能+”,国家已把“智能+”上升为一个策略性的国家战略;同样要把所有AI(人工智能)的属性运用到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要素及其流程,即“智能+”=(AI*全属性)*(全要素*全流程)。智能化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更多、更快、更好的改变。

  五、平台化:无平台不经济

  如果现在你还没学会使用平台,那么就该抓紧了。平台的作用刚我讲到网络化时也讲过,通过平台把所有供需都集中在一起,这时你会发现,你所有的需求都能通过网络平台来提供,反过来你所有的资源和产品都能通过平台发挥更大作用。且因为是智能化匹配,供需之间的环节基本清零,一步到位,还可实现全方位赋能。

  比如最大的出租车公司顶多有几十万辆汽车,但滴滴平台集结了3000多万个司机及其车辆;爱彼迎有600万个房源;满帮(汽车运输能力共享平台)已集结700万个重卡汽车司机,占公路主干线上重卡汽车80%以上,连接了200多万个有货运需求的用户;好大夫在线集结了50多万个注册医师(全国注册医师数是260万个),很多都是主治医生和副主治医生;美团外卖上有300多万家餐饮店,同时它也有350万个外卖小哥,还有几亿用户,这是过去任一餐饮行业企业比不了的;淘工厂(淘宝网上关于服装企业的一个应用平台)有3万多家服装企业,你想生产什么样的服装,都有人能很快给你完成;今年5月我去航天云网调研,他们说平台上已有270万个企业,一般情况下你有什么样的需求,在这个网上都有人来予以满足。

  我认为这类平台经济,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道路。据我了解,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目前都还没有落地,而在我们这边产能共享平台已出现多种模式,我看了大概几十家企业,做的都相当不错。我相信中国可以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来。

  那么策略选择是什么?就是建平台、用平台、管平台。有能力的企业最好去建平台,将来“一业一平台”应该是个大的发展趋势;若自己不能建,那你可以用平台,用好别人的平台即可;当然平台企业本身也要管好平台,作为政府部门要探索管好平台的一些新思路。

  六、生态化:共生共治共赢

  平台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态化,因为它聚集的资源非常多,聚集的需求和供给都是海量的。这些海量的供需之间互相碰撞会引发无数新需求。有新需求,就会产生新供给,所以它会进行生态化扩张。

  平台之间的企业关系跟过去也不一样。过去工业化条件下强调“价值链”,在价值链基本理论中,每个环节创造的价值加起来等于1,一边多了另一边就会少。但在生态圈不是这个概念,它是一种“竞合”,互相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存、共荣、共赢的新模式,发展是不同的。在生态系统中,并非所有企业发挥的作用都相同,会出现不同种群,如领导种群、关键种群、寄生种群,他们之间要信息共享、协同进化、发挥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共同作用,这和工业化条件下的生产还是不一样的。将来会出现平台生态化、产业生态化,相应地,治理也将生态化。

  七、个性化:每个人都是唯一的

  每个人都是唯一的,那么你接收到的产品和服务也将是唯一的,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已开始有大量实例来证明。比如同样输入一个关键词(如智慧城市),你和我收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同,机器都已学习下来,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

  将来每个人的家装方案、服装、汽车、工作、学习、交友、治疗、养老都不一样;甚至可能到一个餐厅去用餐,你一进去就给你推荐几个食谱,且都是你很喜欢的,为什么?因为是根据你的特点个性化设计的。

  八、共享化:所有能共享的终将被共享

  共享经济的发展已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经济现象,它实际也是一种新的资源组织方式、企业组织方式。共享经济在2018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已开始引领全球,但刚开始中国基本是跟着美国走,比如美国有了Uber,我们就有了滴滴、快的,后来合并成了滴滴出行;美国有了Airbnb,中国就有了小猪短租、途家等共享住宿平台;美国有了WeWork(共享办公平台),中国就有了YouWork。

  但后来中国的原创产品逐步就多了,如 2016年被称为“共享单车元年”“知识付费元年”“网络直播元年”。共享单车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不多说;知识付费领域,一开始大家都想从互联网上让知识变现,但一直找不到很好的盈利模式,2016年开始火起来,比如喜马拉雅、得到、樊登读书;目前全球70%以上的网络直播基本都是中国人提供服务,这是我们比较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2016年后,美国值得学习的东西已不多,他们开始研究中国。研究中国什么呢?他们看不懂中国的网络直播是怎么赚钱的,因为他们不了解什么叫“打赏”,而中国人对此太熟悉了。过去台上戏唱得好,扔个大元宝上去,就是打赏;街上摆摊卖艺,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也是打赏。我们把中国古代文化与现在的数字化结合起来后,就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数字经济新模式。

  2017年各种各样的“共享”就比较多了,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马扎、共享停车位、共享篮球、共享睡眠舱、共享大学生宿舍等不一而足。我还在南方听到他们给我介绍“共享餐巾纸”,现在发展还相当不错。

  当然国外有一些新发明,我觉得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如德国 “共享姥姥”,你年龄大了过得没意思,给人家当姥姥去;美国“共享路人”,就是陪你走路,一个人走路比较寂寞,找个人陪陪你,你可以提要求,马上就有人接单,最便宜每小时30美金,你要是给他多打几个五星评价,说不定下次他就变成50美金了,我相信这个模式在中国也会很有发展前景。

  有个平台叫“好活”,去年9月上线,现已拥有10万个网络个体户,专门为农民工提供服务。农民工最担心两件事:一是找不到好活,二是干了活拿不到钱。通过转化成网络个体户,哪边有大量的用工单位、你能挣多少钱,人家全知道,效果非常好。今年我去调研时还看到了一些好案例,如我在江苏看到“共享水果筐”,水果筐是可以共享的,效果好且环保。

  我还看到了“共享救援”,过去汽车出现问题,你得找你定制化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给你找定制化的企业或司机,若天气不好或不能及时赶到现场,你还得忍着。在“共享救援”,我们所有人都是救援对象、救援服务者。如果有人需要一桶油,附近谁方便给送一桶过去就完了,该付多少钱付多少,这个解决方式非常棒。据说几个月内已扩展到21个省,应用效果非常好。

  有了这些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将来所有能共享的终将被共享,只要你拥有资源就可以考虑用共享的办法让它发挥更大作用,只要你有需求都可以考虑通过共享平台来得到满足。那么对于策略,我总结了三句话:企业换个玩法,个人换个活法,政府要换个管法。

  小结:未来怎么样取决于我们现在的选择。三句话:(1)数字经济正在改变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2)技术创新无限,今天才是第一天;(3)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现在的行动会决定未来。谢谢大家!

  申明:本文版权归国脉互联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授权。

  附: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图片1.png

  注:获取更多会议资讯及嘉宾演讲资料,欢迎登录“2019智慧中国年会官网”。

图片2.png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