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9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以“数字化转型——共识与策略”为主题,来自全国部委、省、市、区县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主流媒体等齐聚一堂。其中,28日主论坛有近800名嘉宾到场,更有近6000人同步收看直播;两天会议到场参与人次达千余名。

  本文系国脉集团总经理助理、高级咨询师谢海艳于11月29日下午在“2019智慧中国年会”分论坛“数据体系与数据资产研讨会”上的演讲,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image.png

「国脉集团总经理助理 谢海艳」

  我想围绕“数据和事项最小颗粒度梳理”这个话题和大家一起交流,主要包括2019年政务服务发展态势、最小颗粒度梳理需求分析、最小颗粒度梳理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四个方面内容。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强化,竞相发展

  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上线,各地组织机构改革创新,各条线部门都纷纷出台了文件,简化流程,减少材料,优化服务,都为互联网+政务服务、营商环境优化创造了好的基础。互联网+政务服务信心指数空前高涨,互联网公司、金融公司、科技公司等都涌入进来,积极参与,合作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各区域以数字政府为核心的创新成效不断涌现,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零见面、无感申办、秒批等,亮点纷呈。尤其是政务服务部门宣传意识增强,平台活跃度高。如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一个多月累计访问浏览量就突破亿级规模,实名注册用户也近千万。政务服务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对百姓与企业的政府办事服务起来了。所以,政务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与之对应的公众期望值不断高涨,这就对政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亟需事项和数据最小颗粒度梳理

  相对而言,办事慢、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核心就是信息不对称,反复补正材料,多部门提交材料。

  表现一:公众与政府审批人员的办事信息不对称。政府线下办理是情形化的,但线上发布的事项不规范、不统一、情形未细化、材料不精准,所以,公众无法获取精准的办事指南。虽然各网上、办事大厅都有发布,但基本属于找不到、看不懂、用不上的状态。急需要精准化的服务指南、个性化的材料清单来支撑。

  表现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数据联通不到位。各部门业务事项数据需求不清楚,或者需求未到字段级最小颗粒化,数源不明确,不能按需共享,导致政府生成的材料,还让百姓反复提交,同一字段,多张表格反复填写,前后不一致等,造成了办事效率低。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最小颗粒度梳理,推动数据按需精准共享。

  表现三:供需不对称,对公众来讲的办一件事,而与之对应的是政府多个部门的多个事项。也是致使办事群众多部门、多窗口重复跑、反复跑。如我要办超市,涉及8个部门10个事项。这就需要对主题服务流程再造,与综合窗口标准化无差别受理来支撑,核心还是数据最小颗粒度分解与重构的问题。

  因此,数据和事项进行最小颗粒度梳理,是为办事群众与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精准导航和标准化服务,为业务事项提供数据共享的关键基础,也是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基础物料,不可或缺。

  这是我们在政务服务网随机找的收养登记的一个案例,从全国大部分网站公布的办事指南来看,大部分还在第一种类型,材料提供不完整或堆砌在一块,要么就是仅放一个申请书,能不能办成,不得而知,要么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情形,把所有材料全面列上,用户无法对应。第二种,已经有用户思维了,像这个地区已经把收养登记里的四种主要类型梳理成办理项,分别提供办事指南,或者在材料名称里加上了情形,让用户看得较明白,但都还不够精准,还需要用户去分析、判断。从材料列表不难看出,收养登记从生命周期、收养人身份、类型、被收养人年龄、健康状况进行细分,然后通过不同组合,需要哪些材料、表单、字段,这些都是有区别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颗粒化梳理的工作价值与意义所在了。

  三、最小颗粒度梳理解决方案

  (一)数据和事项最小颗粒度的理解

  数据和事项的最小颗粒度,是基于数据基因理念(最小颗粒度与标准化),通过对事项的情形细化与数据最小颗粒度分解相结合,实现数据与事项的自由编辑、抽取、组合和关联应用的标准体系,是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的重要支撑。

  (二)总体思路

  围绕“以一件事精准服务高效办”核心需求为导向,数据与事项最小颗粒度梳理作为抓手,实现事项情形化、材料精准化、数据最小颗粒度的目标,结合一体化平台与数据体系的全面支撑,推进政务服务办事的标准化、智能化、傻瓜化,为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打下基础。

  (三)主要任务

  主要包括事项梳理、情形梳理、数据梳理三大任务。

  首先,事项梳理。主要是明确范围标准,对事项进行标准化,这是颗粒化的基础。在范围上,建议以“重点先行”为原则,对业务事项按照工作推进的需求,一般会从高频、常办、关注度高的事项入手,或者基于主题服务所涉及到的事项入手。第二步,对事项的标准化现状进行梳理,要素是否完整、填写是否规范,是否有兜底条款;第三步,对比标杆,包括国家政策、先进地区的标准;第四步,形成标准,对事项要素进行规范。

  第二,情形梳理。按照生命周期、主体类型、办理内容、办理人身份等逻辑关系,细化办事情形,达到“最小颗粒度”,满足群众实际办事需求,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相互独立、上下包含。在确定“办事情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办事材料、材料范例和审查要点,为办事群众企业、窗口受理人员、后台审批人员提供清晰指引。

  第三,数据梳理。对材料、表单里信息项进行逐步梳理,形成最小颗粒度数据串,标准化处理后,通过不同的归集组合,形成一张表,达到“一情形一材料一表单”的目标。最后,通过供需认责,形成需求清单、责任清单,数据按需共享机制,促进数据按需共享。

  (四)实施要点

  事项梳理:要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标准化,即统一名称依据,对材料的名称来源出处进行统一和规定,确保材料名称的科学和严谨,确保不同事项之间,相同材料名称保持一致。二是精准化,统一用词口径,要从工作人员行为习惯出发,禁止材料名称使用习惯性口语、兜底和模糊性词语。三是统一数据来源,确保同一材料在不同事项、结果产生材料、事项目录管理系统、电子证照库等保持一致,确保数据同源、方便信息共享与网络核验。四是统一格式规范,确保申请材料内外规范,左右一致。

  事项情形化梳理:要把握业务逻辑与最小颗粒度的关系,按照逻辑关系细化到底,又要穷尽所有情形,由简到繁,结合日常办件情形确定分类标准,最后进行事项细化拆分,直至末级无法拆分为止。通过逐级拆分细化,形成办事事项的“树状”结构。

  数据梳理:对材料、表单进行字段级最小颗粒度梳理,每个业务事项会需要很多材料来支撑,有证照、证明、表格、批文和其他,而材料的最小单元又是由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等这些信息项组成,这些信息项的数源单位分别是公安、人社、教育等等,通过最小颗粒度数据梳理,形成需求清单,并通过数据的权责确认和标准化工作,明确数源和标准,确保一数一源,按需共享。

  四、应用场景

  通过前面的数据与事项的最小颗粒度梳理,配合颗粒化管理的支撑系统,可以动态快速组合,形成“一情形一套材料一张表单”,通过数据共享实现高效办理。从业务办事的角度,我将应用场景分为服务前台、业务中台和数据后台,具体如下:

  服务前台:通过颗粒化梳理支撑精准服务。办事群众可获取情形化的办事指南。线上智能引导,通过简单的情形选择与判断,推送精准的材料清单、表格清单等,真正实现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在查询与互动方面,为智能问答、智能检索、服务热线、咨询导航提供办事服务的语料基础,让问答更精准,检索更有效等等。

  业务中台:通过颗粒化梳理支撑标准收件科学审批。通过颗粒化梳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面数字化、结构化、标准化,通过情形细化与审批经验的结合,归纳形成具体的数据和标准的要求,如审核要点、要点范例、常见问题等,将极其复杂的办事收件要求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颗粒化分类选择,极大的减轻了收件人员的学习培训压力,解决了受办分离模式最大的难点和堵点。变“经验审批”为“科学审批”,提高收件质量,有效缩短业务部门审核时间,整体提升审批效率。

  数据后台:通过数据最小颗粒度梳理支撑数据共享与业务流程再造。基于最小单元数据项梳理,经过标准化及数源明确,通过不同的归集组合,支撑业务流程再造,如多项事一次办、多表合一,推进按需精准共享,材料复用,通过身份认证,共享获取证照、证明等材料、自动填充可共享的数据项,快速进行表单填报和材料上传。

  最终实现:一表填写一次提交,实现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的高效办事目标。

  五、国脉案例

  1、浙江基于数据共享的最多跑一次

  原来社会保险单位参保登记办理需要6个材料,通过数据共享,对证照材料进行精简,只需要填写一张登记表即可。然后通过对表单信息项进行梳理,配合我们的供需对接系统,实现需求清单的数源单位确认,形成需求清单、责任清单,按需实现数据共享。从而支撑少报、少填、少跑。原来要一天以上的业务办理,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2、三亚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及颗粒化梳理

  对进驻三亚市政务中心的 517 项,区级共有事项( 91 项)进行标准化及颗粒化梳理,成果有市区政务服务事项的二级十统、业务最小颗粒度梳理、面向群众的申报指引、一口受理人员的操作手册,从而全面支撑三亚的极简办理及一口受理。

  3、徐汇的高效办成一件事

  通过数据与事项的最小颗粒度梳理,配合国脉营商通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动态管控系统,来实现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多项事一次办的改造,用户通过身份核验,情形的判断,获取精准化的材料清单和一张表,通过证照库共享的数据,无需百姓填写,自动生成,真正站在百姓和企业角度上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这是“我要开饭店”的一些效果图。

  还有我们在南山做的惠企政策精准送,根据主体业态、情形判断选择后,精准推送匹配的申请事项及相应的表单材料,推动惠企政策的申报与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这些都是通过最小化颗粒度梳理,实现服务精准送的实践案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总之,在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数据与事项最小颗粒度梳理工作是政务服务高效办理的根基事业,关键而有决定意义,国脉基于咨询+产品+数据的融合优势,已经形成了系列解决方案与实践案例,希望在数字政府建设道路上,与您同行,为各地数字政府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申明:本文版权归国脉互联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授权。

  附: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图片1.png

  注:获取更多会议资讯及嘉宾演讲资料,欢迎登录“2019智慧中国年会官网”。

图片2.png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