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本文版权归国脉互联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系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总工程师蔡镇文先生1129日下午在“2019智慧中国年会”分论坛——“数字经济发展与智慧城市升级研讨会”上的演讲,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image.png

「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总工程师 蔡镇文」

各位领导、专家、同行,下午好!很高兴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佛山的一些做法。我演讲的主题是“以数字工匠精神铸造‘数字佛山’”。

一、佛山简介

佛山是广东第三大城市,地处珠三角腹地,东倚广州、毗邻港澳,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佛都市圈、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已有1300多年历史,总面积近3800平方公里,人口近800万,2018GDP近万亿;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唯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应该说佛山是一个有竞争力、敢为人先的城市。

二、佛山智慧城市建设成效

佛山从2003年开始进行智慧城市规划,紧紧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经过多年探索,已取得一系列成效。这里简单讲几点: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佛山位列全国第十;《2019数字中国总指数》中,佛山位列城市百强第14位,数字政务分指数城市百强第7位、全国地级市首位;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佛山4项试点工作经验获国家发改委认可,在全国进行推广。

具体工作推进及成效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抓统筹,建成市区一体化数字组织管理体系

今年是广东省机构改革年,佛山于今年23日正式成立“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抓统筹”方面,整体架构包括“一委一局三中心”:“一委”即市大数据统筹发展决策委员会,“一局”指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三中心”包括市信息网络中心(负责基础平台政务云、政务网等工作支撑和推动)、市数据资源中心(负责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共享、开放等工作)、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办事大厅、12345热线等工作)。通过一个类似“金字塔”的格局,进一步推动佛山数字政府工作。

佛山南海区、顺德区、禅城区、三水区、高明区也都在今年成立了对口的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协同一致、探索“统建共用、建设移交、市区合作共建”项目建设模式,这也是我们提出的佛山智慧城市、数字佛山建设新模式。

(二)夯基础,建设高效集约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通信网方面,佛山是广东省内首个正式发布千兆宽带的城市,已基本实现光纤入户全覆盖、4G城乡全覆盖;同时入选工信部首批5G开通城市,并已在全市开通5G基站约20个,且政府门户网站、重点互联网网站全面实现支持IPv6

政务网方面,基本建成“上联省,横向连接170家市直党政各单位,下连各区、镇(街道)、村(居委)”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共1000多家单位约5万多台终端设备接入。

政务云方面,统一运维托管150个机柜、400台物理服务器、2000多台虚拟机、250台网络设备及13套应用存储,为约700个政务信息系统提供合计9000VCPU25TB内存的核心计算能力、900TB的存储和备份能力。

(三)汇数据,建成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标准体系方面,佛山已制定《佛山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规范》《佛山市政务信息资源的核心元数据标准》《佛山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政府各部门工作。

资产体系方面,佛山借助国脉经验,去年开展了政务信息资产普查工作,通过系统普查全面摸底一市五区数据资产,并编制《佛山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佛山市政务数据开放目录》等,取得一定成效。目前,佛山市政务大数据库已归集116家社区单位、6000多个信息表,数据总量达13亿条。

共享开放体系方面,佛山做了一些初步尝试。数据开放平台已汇聚49个政府部门859个数据集,共计4259万条数据;在广东省率先建成省市一体大数据中心,通过省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可把数据从省级,甚至从国家级回流到佛山本地进行应用(过去一个地级市很难拿到其他市、区的数据),已回流省数据多达34张表、5869万条。

(四)强协同,建成全域数字创新应用体系

政务服务方面,建成“4×4”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市//镇(街)/村(居)全覆盖;已有817个实体政务服务网点,布置了1170多台自助终端,遍布各个社区、公共场所;开设87个“市民之窗”24小时自助服务区,基本建成了一个网点自助终端服务网站,开通了12345热线政务服务标准化层面,佛山已有十多年工作积累,编制了41份政务服务标准;130多个一件事主题实现了“一窗申请、一表登记、一套材料、并联审批”。目前,佛山“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入选了国务院《关于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的通报》《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典型案例,并获得“中国法治政府奖”。

营商环境方面,创新“3+5”商事制度改革模式,创建24小时智能商事登记系统,开启“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不动产交易、登记、税务征缴施行“一窗通办、全程网办”;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一体化平台,开展“八个一”改革;形成远程异地评标、全程电子化、阳光交易的公共资源交易。

城市治理方面,佛山获评社会治理示范市,入选全省“信用奖惩、一键搞定”试点城市、雪亮工程试点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其中佛山已成为智能公交平台一体科技治超试点;创建了“一个平台管理”、“四个统一”(即统一运行模式、统一办理程序、统一信息数据、统一监督考核)的数字城管;搭建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信用佛山网”、互联网+监管的智慧安监;创建两网(即视频专网、公安网)、两平台(即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视频图像信息联网平台)的公共安全治理格局。

信息惠民方面,今年10月佛山推出并对外发布城市级“佛山通”APP,市民可下载体验APP服务。佛山通APP主要围绕市民食住行需求全新打造,提供城市级综合移动服务,是政府、本地传媒集团及知名企业联合推动,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打造该平台,传媒集团和企业负责运营。佛山积极探索信息惠民服务,在智慧社区(佛山市物业管理公共事务综合服务平台、共享社区服务平台等)、智慧教育(“名师在线辅导”平台、“智能学习”APP、国内首个流动实验室“探索号”、中小学无纸化入学等)、智慧健康(互联网医院、居民电子健康卡、“互联网+医疗信息”平台等)、智慧支付(互联网+智慧菜市场等)、智慧文化(“佛山文化e网通”、200多个智能图书馆等)等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智慧区域方面,佛山积极寻找发力点并形成佛山特色。佛山五个区各有亮点和优势,形成互相借鉴学习、协同共赢的市区一体化格局:①三水区:全省首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介超市”、工程建设领域并联审批、不动产登记60分钟审批、商事登记“一门式”。②南海区:全国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2014年成立全国首个县区级数据统筹局、建设“城市大脑”,荣获“创新试点城市奖”和“中国大数据应用最佳案例”奖。③顺德区:智慧顺德项目获“广东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案例”,成为全国六个获奖政府案例之一。④禅城区:政务服务一门式成为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社会综治云平台入评第四届“粤治—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创新优秀案例、中国“互联网+政务”全国优秀实践案例,并积极探索区块链+共享社区、区块链+社区矫正、区块链+政务服务等。⑤高明区:“智慧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全省首个突出业务融合、以综合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平台。

三、数字佛山,任重道远

数字佛山刚进入提速起点,实现佛山智慧城市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接下来我将重点介绍佛山是如何开展深度融合、实现持续领跑。

(一)以数字工匠精神,筑一流智慧城市

佛山提出了一个较明确的要求,就是“以数字工匠精神,筑一流智慧城市”。可归纳为:精心设计、精准服务、精细管理、精品工程。

1、精心设计:1+10+N”规划体系

1个总体规划,重新编制《数字佛山总体规划》,通过总体规划谋篇布局,同时也为十四五规划提前做好准备;10个专项需求,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生态、智慧市政、智慧监管、社会治理、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与媒体融合、人才体系,让佛山数字化工作扎根需求;N个专项实施方案,尽量让更多实施方案能尽快落地实施,如智慧新警务、智慧安全佛山、社会综合治理、智慧教育云、互联网+环境保护等。

2、精准服务:全主体全生命周期自动感知的服务体系

在基础平台、大数据、一系列平台资源支撑及佛山体制机制创新基础上,实现精准服务。主要围绕全主体的服务对象,包括市民、企业、社会组织、政府部门、公务员等,提供全生命周期无感服务。

3、精细管理

1)“六个一”项目管理全流程标准化

佛山市积极探索,10多年来在政务服务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并逐步将标准化改革从外部引向内部。经实践证明,佛山政务服务标准化为实现全面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项目管理流程标准化方面,佛山很早就推动制度规范建设,10年前出台了《佛山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与其他城市相比,制定和草拟该办法的主管部门职能范围不同。佛山2001年成立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是从发改委(当时是计划委员会)的信息中心蜕变出来的。正因这次改革,佛山有个的特点,就是信息化立项职能在2001年就从发改委分了出来,之后到了信息办、信息产业局、经信局、数建局,一直到现在的政数局。针对各部门的信息化立项,佛山从2001年开始就只要走信息化主管部门即可;2011年后进一步发展,现在整个佛山市信息化资金从立项到分配全由政数局管。

为什么讲这些?因为会议主题是数字化转型“,很多专家也讲了数字资本化问题。数据就是核心,要发挥其价值,需要共享、治理。数据天生就具有共享的特性,那么如何治理,数据从何来?互联网、社会上有很多数据,但就政府管理而言,大部分数据还是掌握在政府手里。数据怎么来?我们认为数据来源于系统,系统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系统怎么来?是建出来的。系统怎么建?肯定是通过项目。所以归根到底,我们认为只要做好项目管理,数字政府等规划才能进一步落地。

为做好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佛山采取了“六个一”项目管理全流程标准化,包括一份项目管理办法、一套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一套项目管理系统、一项考核机制、一个咨询单位库、一轮项目管理培训(服务对象不单是市民,还有政府各个部门)。

其中,部门在推动城市信息化过程中,要立项、上项目、建系统,往往会出现申报资料缺失、方案质量差、项目变更频、验收偏差大、信息报备慢等问题,有必要尽快建设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佛山聚焦项目全生命周期,通过立项、实施、验收、维保、评估五个步骤的标准化,形成程序文件、指引手册、标准文档。构建标准过程中,有四个特点:①模块化,采用模块化架构,标准之间逻辑分离,某项标准更新时不影响其他标准实施;②数据化,各项流程标准通过指导手册为指引,明确定义各项数据标准;③项目化,以具体的单项项目作为全过程管理目标,以项目正常运转为方向制定相关程序标准;④定制化,按参建角色定制分类为 ABCD 类文档,方便文档分发宣贯、存档和快速索引。

2)“放管服”项目管理理念

近年来在推行标准化工作过程中,精细化管理高标准要求也引申出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如我们在立项、验收、变更、评估等环节都要进行审批、出报告。2019年全年我们接到申报立项项目约1300多个,申报投资规模达30多亿,申请总体验收项目300多个,终端设备接入5万多个,涉及市直党政各单位170多个。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工作压力还是很大的。在有限人力、物力条件下,如何继续实现高质量管理,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之一。下一步如何解决?我们的方法是“放管服”。该方法主要有三个内容:

第一,简政放权,放出更有效的活力和动力。很多环节都要审批、备案、出报告,因此我们制定了“限额清单”文件。该文件规定了一些通用品目信息化的设备、系统、工程,在一定金额、单价、规模、范围下,可免报免审免验,由各部门自主按相关规定开展相关工作。

第二,创新监管,管出更高效的公平和秩序。办法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信息化更新迭代非常快,但政府文件不应经常修订,所以我们通过不断更新细则的方式来适应行业变化;制定统筹清单、建立统筹管理制度,纳入统筹清单范围的平台、系统、设备,都不能让各部门去建,要统一建设开发,让各部门使用,即统建共用制;制定评估细则,评估不单是从项目成效,还要从项目推进进度、资金使用效率等做总体评估,佛山资源比较有限,通过评估把最有限的资源投入最迫切的地方。

第三,优化服务,服务出更有力的便利和品质。一是制定评审内控制度。对市民、企业承诺多少天办结,也向各政府部门承诺出报告、结果的时限,加快整个项目立项流程;二是善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发现信息化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很多,但它自己好像没有或用上什么系统,用的都是类似台账类的普通系统,所以佛山这几年开始着手打造一个多方面的信息化平台,即平台上会结合部门权责清单商定方案,从而评估部门系统该不该上、有无重复建设等;三是培养专业咨询团队。目前广州、佛山大概有13个第三方机构,不管是咨询机构,还是测评、监理、验收机构,都围绕着整个信息化管理,协同我们的工作开展,有必要尽快把工作进行标准化,外包给咨询团队,让他们提供助力,我们的工作更加集中在上层管理中。

为什么提出“放管服”项目管理理念?其实我们也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换位思考的方式主动作为。用我们市领导的说法,就是以“店小二”精神倒逼深层次改革。所以精细管理方面,我们还是要分清主次、精准发力,牵住“放管服”的牛鼻子,种好项目管理的“改革田”。

4、精品工程

佛山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如超级OA(内部运行一体化工程)、社会共治智云平台(获批全国社会治理示范市称号)、政务大数据平台(全省首个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电子健康卡、无纸化入学等。

期待各位专家和各位同行给佛山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注:文中数据供参考,各地统计口径可能不同。


  附: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image.png

  注:获取更多会议资讯及嘉宾演讲资料,欢迎登录“2019智慧中国年会官网”。

image.png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