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新审视新时期电子政务概念的内涵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已步入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新科技革命及其所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信息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信息网络向泛在、宽带、融合、智能方向演进,信息网络在多个领域演进换代,成为产业创新的平台和推进变革的关键力量。新一代移动通信加速推进,具体表现包括增强型3G/LTE/4G加速发展和部署,下一代互联网部署、研发和应用加快,固定宽带加快升级,新的宽带计划将加快光纤入户,使得家庭享用接入速率升至100Mbps,新兴的物联网正在重构信息网络,而移动互联网成为创新和变革最显著的领域,促进了基于网络的产业模式面临深刻变革,加快了信息产业与信息服务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与发展模式在碰撞中逐步形成。无论是封闭模式的苹果,还是开源模式的谷歌,都表明新兴服务业和信息产业成功的模式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创新和高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化应用日趋丰富,更加推进了社会进步,使得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改造的强大动力和新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从而进一步体现了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促进技术与知识扩散,提升组织灵敏性和资源整合能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体现了21世纪网络财富的巨大效益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正在全面步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时代特征。
随着中国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需要政府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服务社会。电子政务建设将对提升政府服务和管理效能,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电子政务将在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面对“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需要重新审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发展路径。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日本学者提出“信息化是指通信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而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的概念。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有过较长时间的研讨。如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等等。
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颁布了《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1],明确了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即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这一理念,概括了以下几层含义:第一,信息化是服务于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第二,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为国家、企业、公民和全社会所开发利用;第三,信息化的本质是业务流程的改进和优化,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第四,信息化体现了国家意志,要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组织。
概括起来,可以认为电子政务有三层含义:第一,它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果不用,就不是电子政务,可能是传统政务;第二,电子政务总是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权力的行使相联系,如果不是管理公共事务,不是行使公共权力,就不属于电子政务的范围,可能属于电子商务或电子事务;第三,电子政务不完全意味着我们对传统的政务过程进行一个电子化的复制,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的政务活动和政务过程进行信息化的改造,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又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一般认为,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化的内涵是相同的。政务信息化强调的是一个过程,作为位居社会上层的权威公共部门,在整个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务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并要率先实现信息化,电子政务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具体途径。通过在政务活动中不断地扩大电子政务的范围,逐步推动政务部门信息化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政务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具体政务电子化的过程,也可以说,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一种手段。
因此,电子政务的概念一般可分为广义、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讲,只要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此类活动都可以称作政务活动。电子政务就是把传统的政务活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广义的电子政务应该包括很宽泛的内容,它渗透到公共部门及公共组织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各个方面,这些范畴都可以叫电子政务。从狭义而言,电子政务也可以指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内部一项很具体的政务活动。如到工商部门注册一个企业,通过网络,从申报开始,把企业执照申办下来,意味着注册这个政务活动从传统政府、传统政务实现了电子政务。如今电子政务的内容已经非常广泛,国内外也有不同的内容规范。按照多年来中国电子政务的实践,电子政务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政务部门内部的电子政务,简称G2G(Government–to–Government);二是政务部门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简称G2B(Government–to-Business);三是政务部门对公民的电子政务,简称G2C(Governmentto Consumer)。后两个方面都属于政府公共服务领域。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新时期电子政务的内涵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它更指政务部门以及公共组织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集成,依托信息化网络和相关技术设施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跨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公众需求的管理和服务。新时期电子政务建设尤其要更加突出公共服务理念,重点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的能力和水平。
必须正视电子政务发展所面临的新的时代背景,因为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电子政务创新发展的外部动力,这要求政务部门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满足新时期政务部门提升履职和执政能力与水平的紧迫需要,并进而加快推进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昆明市市委书记仇和对电子政务有深刻的理解,他明确指出:昆明要通过电子政务使其成为审批项目最少、审批时间最短、收费标准最低的省会城市,要有最优惠的政策、最灵活的管理制度、最超前的改革措施、最严格的问责制度、最严厉的限时办结制度、最严肃的服务承诺制度。这表明了国内有识之士对新时期中国电子政务的深刻理解。[page]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文件办理流程化和电子化为基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构建文件流转系统和内部网络;第二阶段是以监管类系统为主的政务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第三阶段是政务部门公开发布信息和在互联网上开设门户网站,以便让公众获得政府信息以及政府信息在政府部门间共享;第四阶段是围绕为民服务建设各类为民服务业务应用系统,包括网上办事等,逐步实现政民双向沟通;最后一个阶段是步入跨部门、跨地区信息交换与共享和业务协同阶段,也就是电子政务步入集成创新和协同服务阶段。
必须深刻理解新时期推广电子政务意义更加重大,这是因为推广电子政务不仅是政府部门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更要在政府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办公效率,而且有利于廉政建设,提高政府透明度,这是一件十分得人心的大事。因此,政府带头推动信息化将大大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推广电子政务是中国政治改革的一部分,必然会有阻力,因此对推广电子政务的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国际电子政务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
(一)国际电子政务发展新趋势
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而具体的发展能力和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表现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适宜的政策、开发能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相关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滞后现象,只有少数国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实现了从电子政务应用阶段到更为集成的“互联治理”阶段的转变。
健全的宽带网络是促进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拓展的重要条件。北欧国家通过将中央政府和各部委的政府实现有机整合,对改进政府的服务和信息的传递发挥出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⒈理念与模式
当前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呈现出如下趋势:一是电子政务理念不断发展,二是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不断创新,三是电子政务网络逐步走向整合。同时还出现了如下特点:
第一,协同型服务成为电子公共服务发展的新模式,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成为主流。例如,美国“第一政府网站”进一步集成了众多服务项目,并与联邦政府、州政府连接,能够提供所有的政府服务。
第二,以公众为中心,不断增强电子公共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缩短数字鸿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据挪威于2007年的抽样调查结论:即使在挪威这样的北欧国家,仍然有27%的挪威人不会或不太会使用数字化工具,而且其中的大多数人表示没有必要和兴趣去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能。此外,对计算机的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但计算机能力的缺乏并不局限于老年人。数字鸿沟突出表现为计算机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的差距还在加大,如何提高弱势群体的计算机能力是当前电子政务必须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所面临的挑战。
第四,完善电子公共服务的评估体系。目前,发达国家普遍以政务公开为核心的内容服务和以网上办公为核心的功能服务的完善程度作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评估的主要内容。
⒉进入整合治理的新阶段
可以这样判断,当前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已经步入了整合治理的新阶段。各国有识之士进一步把IT技术看作是一种促进公共服务创新和生产力提升的战略工具和推进器,重视通过“整合治理”以提升政府的整体履职能力以及政府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为路径,从而全面提升公共利益。“整合治理”的主要目标在于加强政府机构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以及政府与其他各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以构筑一种新型的内外关系。
《2009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指出,如果没有整合性后台政务系统作支撑,就不可能提供高质量的政府服务。当今越来越显示出跨组织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电子政务必须向整合和协同的方向发展。因此,向整合治理转变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为实现向“整合治理”的转变,联合国报告提出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基础设施阶段。在公共部门内部和社会各个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公民、企业和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负担得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第二,整合阶段。在公共部门之间平衡新的基础设施以更好地促进信息共享,并通过更为高效和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治理模型,向公民提供高水平、多渠道和高度整合的政府服务。
第三,转型阶段。在政府内部以及政府不同部门之间通过更富成效的网络化治理方式来推进服务创新和民主发展,使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实现政府的全面转型。
多年来,欧盟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理念,致力于通过电子政务重建公共服务,他们提出,电子政务是公共管理事务中的现代化与创新行为。应利用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更新及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以改进公共服务,增进民主,优化公共政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一个开放、透明、包容、有效率的善治政府,以实现更好的公共价值。这是欧盟《电子政务宣言》的基本内容。日本也通过立法在政策上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实施力度,力图通过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作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复苏的动力。[2]
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更加重视因地制宜、结合本国实际通过电子政务来解决面临的重点问题。近二十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2000多个办公室,撤消了近200个联邦项目和执行机构,联邦政府的开支则减少了近2000亿美元,同时确立了3000多条新的服务标准,作废了16000多页过时的行政规章,简化了31000多页的各种规定;美国政府准备在2011年年底前关闭140个数据中心,近三年来,将联邦政府互联网出入口从1700多个统一合并为100个以下。公共服务一直是美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美国电子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居民服务、企业服务、政府雇员服务和政府服务四个主体部分。2010年,有近3000万纳税人使用了美国国税局免费申报程序报税;企业可以申请雇主身份号码并电子化地申报他们的纳税表格,2010年美国国税局收到了近3000万份在线申请和500万份电子化的企业纳税表;已有几十万个用户在政府灾难救助网站上登记,有数百个应急机构提供了近千个灾难准备训练计划;每年超过8000万的求职者访问USAJ0b.com网站,建立了数百万份的求职者简历数据库;联邦工资支付系统得到了加强,估计10年来节省了11亿美元。美国全国雇主税务管理系统、联邦政府全国采购系统和转账系统等网络的建立,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财物,而且提高了政务透明度。美国正在利用新技术的发展成果,特别是WEB2.0,宽带、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技术,带动政府公共服务方式的变化。
当前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已经步入转型创新阶段,针对全球电子政务普遍存在的“公众参与程度和服务项目的使用程度偏低,信息孤岛顽症难以克服,投资效益不显著”等主要问题,不少国家的政府、研究机构和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企业,正在携手对此进行研究,并通过创新努力争取分别加以突破,当然这也说明电子政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当前,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应用呈现出如下特征:业务上网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以效益为中心,使用户真正受益;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基于现有流程的、跨部门后台整合;努力实现基本流程的重构,机构转型创新;更加重视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绩效,因此一直在完善一套高效益、高效率的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加强项目的绩效评估。例如,欧洲联盟为了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评价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结果和成效,突出了使用效果和用户满意度的调查。[3][page]
⒊面对互联网政治的兴起与挑战
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电子政务面对互联网政治的兴起与挑战,互联网政治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一方面,新型网络应用给政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政府首脑和部门纷纷通过网络发表政策、与网民互动;各种政治组织借助网络力量对自己的政治理念进行主动、广泛、深入的传播;网络作为第一媒体的传播力量,逐渐演变为意见互动与交锋的舞台,成为公众参与政治、表达政见和监督的窗口。另一方面,互联网上各种思潮激荡,各种势力在表演,“网络推手”对政治和安定推波助澜,给各国政府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急需制定和研究应对策略。
以2008年美国大选为例,政治类的网站成为用户量增长最快的类别之一,其用户量增加了43%,达到1200万。55%的成年人利用网络了解大选情况,在网上搜索政治新闻,查看竞选人的背景,获知竞选人的辩论题目等。在此次大选中,奥巴马官方网站的访问量是麦凯恩官方网站的3倍,26%的奥巴马支持者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政治言论,而麦凯恩的阵营中,只有15%。个人博客、“脸谱”等社交网站和视频共享空间也在选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以后,白宫全面进军美主流社交网站,不仅在社交网络“我的空间”和“脸谱”上开设网页,而且还通过微型博客服务网站Twitter发出了第一批信息,白宫将其官方网站上的信息实时发送到“我的空间”和“脸谱”上。几小时内,在“脸谱”上已有3.1万网民加入成为“粉丝”,在“我的空间”上也有超过4000网宁家骏 统筹规划、创新服务,扎实推进新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E-GOVERNMENT2011年第10期(总第106期)55民加入成为其“朋友”,另有8500多网民注册成为白宫Twitter博客的“追随者”。白宫曾在官方网站的博客上发帖,邀请国民上社交网站看白宫信息,宣称“技术革新对我们摄取信息和彼此沟通的方式和手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白宫网站是政府努力通过互联网迅速和有效地与公众沟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渠道”。
(二)国外电子政务近期发展趋势的启示
⒈大力建立合作共享机制
电子政务是以各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基础,但不等同于这些管理信息系统扩展的总和。电子政务的理念是全局性的创新理念,是以国家的立场观察各部门的信息化需求,从总体上优化管理流程,并推动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过程,而不是以部门信息化的立场看待国家电子政务。
不能把电子政务完全等同于本部门和地区信息系统建设的延伸,不能出现划地为营、自成体系的倾向,要正确认识互联互通的好处。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中,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度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要提高认识,转变封闭、保守的观念,树立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理念,打破部门间、条块间的界限和封锁,实现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
⒉强化规划整合功能
电子政务不是一个简单的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而是一个复杂、长期、与多方面相关联的系统工程,要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动,从全局的高度组织网络建设、职能优化、服务公众三位一体同步运行的改革实践。
全局性的规划和整合十分重要。宜从工程的总体结构上确立各分系统和数据库的目标、约束和联接,不能片面强调建设方案的独立性,从而平行推进、贪大求全。要强调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提倡以核心业务和资源整合为主线,跨部门联合共建,应按主题、按问题规划应用项目,而不提倡按部门、按单位规划应用项目,以发挥电子政务和政府门户网站的整体效益。当前,国外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不断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电子政务网络逐步走向整合。
要加快对已经建好的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必须克服阻力。这种阻力不仅来源于体制方面的障碍,也有管理、技术层面的问题,要利用新技术,逐步破解体制障碍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的电子政务应用,切实发挥政府网站“门户”的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一窗式”的信息和服务。
⒊加强规范标准建设
“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已成为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共识。标准化与规范化是保证“统筹”和“统一”所必须的技术手段。
目前,中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还只是一个框架。从总体框架的“横向”来看,标准体系已经涵盖了整个电子政务建设的方方面面;但从“纵向”来看,应用类标准体系中的每个项目都仅仅完成了“元标准”的定义。由于缺乏共享资源的统一定义可供借鉴,各部门从不同角度对相同对象进行自主定义,因此极需出台具体标准进行规范。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极其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还需要建立一套严密、有力的组织和工作制度,以及一个开放的支撑平台加以推进,不断推动已出台的规范和标准的应用和完善。
⒋推进相关法规出台
从国外的实践看,电子政府的建设与发展,除了各类应用系统的构建、政务的整合等管理和技术因素外,还必须有配套的外部法制环境。
当前中国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整体滞后,在一定程度上给资源的共享带来障碍,也制约着应用系统的使用和推广。要进一步通过相关的法律明确各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相应信息机制的创新。
⒌进一步树立“用户中心”意识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要通过技术应用实现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优化服务,提高效率。现有电子政务系统存在对用户需求了解不多、不深的问题,使得在内容和功能的设计上,不够贴近需求,影响了电子政务的实际运行绩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把用户需求作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用户满意度,提高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信任度,这也是电子政务的生命力所在。
三、新时期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
中国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进展十分可喜,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社会事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网络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综合信息网络战略地位凸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中国电子政务进展显著,大多数政府机构的核心业务已完成不同程度的信息化,网络化公共服务的提供已在不同深度上普及,部委、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为96%、100%、98.5%和83%,金关、金税、金盾、金审、金信、金水、金农、金保等一批重大电子政务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些都是成功的实践。[page]
总体看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正在朝着五个关键方向转变,一是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二是从信息网络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利用转变,三是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四是从信息管理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五是从信息网站自建自管向发挥社会力量转变。
与此同时,代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窗口的中国政府网站发展也呈现“七化”的发展态势:
①站群化——构建一个信息资源共享、业务联动、上下左右和谐的政府网站群体系;
②服务化——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
③实用化——吸纳新技术,充分满足用户新需求,形成平台开放的生态链条;
④规范化——从无序到有序,从初级到高级,标准化;
⑤融合化——深度整合信息、业务和服务,形成“一站式”的政府网站;
⑥人性化——注重服务细节,强调体验绩效,营造用户访问的归宿感;
⑦国际化——传播E时代政府形象,促进对外开放。
其中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网站也在全国评比中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公共服务和应急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网民好评。电子政务在提升各地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城市建成了覆盖宏观决策、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政府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了政府核心业务,实时信息接入到领导桌面,应急指挥实现联动,城市管理实现了网格化和可视化,也开始进入共享整合、业务联动、提升绩效、促进创新的新阶段,促进了管理创新和绩效提升。
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正呈现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在党和国家已经确定的总体战略部署、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导下,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思路越来越清晰,对电子政务规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的成效越来越突出,电子政务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且作用巨大,总体进步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但总的说来,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尚处于初步发展与继续探索阶段,目前还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如何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业务和新技术,还有更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和探索。
四、新时期推进中国电子政务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通过电子政务加快促进政府转型
要深刻理解政府改革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提升对通过电子政务加快促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转型的认识。这是因为国家正处在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改革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期,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务创新事关发展大局。完成政府转型需要加快电子政务发展。在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单一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变和由手工的传统政府管理向以信息网络技术主导的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把握规律,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
要准确把握新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明确电子政务需求导向的建设思路,确立电子政务信息机制创新的保障措施,重点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要认真审视电子政务面临整合和向适度稳步大集中转变的大背景。
电子政务涉及技术、政策、组织和制度等许多层面的问题,发展电子政务必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推动制度创新和变迁的助推器。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已经证明了制度变迁所产生的巨大制度绩效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央确定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就是希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剧烈竞争的环境下,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中国政府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制度优势和制度空间。因此,电子政务建设要紧紧围绕制度创新,有序有效地推进制度创新,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决不能把电子政务建设简单地理解成信息系统的建设,否则势必贻误新的发展机会。
新时期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原则应该包括:坚持应用重于建设,着力提高电子和政务的融合发展能力;坚持制度重于技术,着力推进制度和技术的相互促进;坚持国内技术重于国外技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坚持内部的创新动力重于外部的技术条件,着力激发从领导人员到普通公务员对电子政务使用和创新的热情。
(三)转变观念,着力提升电子政务覆盖受益面
发展中国电子政务下一步着力点除了继续完善各类经济运行监测、社会管理和市场运行监管等系统,进一步加强定期监管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下大力气扩大电子政务服务覆盖面、扩大服务对象受益面。增强服务便捷程度,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和绩效,要继续积极探索电子政务对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行政流程等调整和再造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成效,要按照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要求,不断完善纵横覆盖、资源共享、条块联动、惠及大众的电子政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的比例和深度,拓展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在城市运行、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要领域实现精细化、敏捷、高效、主动式的政府管理和服务,从而带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服务覆盖面、受惠面和满意度,更加有效地支撑、保障和促进社会安全运行、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平稳运作和社会安定和谐。
综上所述,新时期电子政务发展思路的主线应坚持从以项目为主线转向以体系结构总体规划为主线的全局推进,以政府核心业务流的信息化为主线。通过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以系统、优化的方式扎实推进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将其作为“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主线,并围绕这一主线确定工作重点。
新时期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还必须夯实基础工作,做到职责清、底数明;遵循“整合服务、深化应用、提升绩效”的发展路径,完善共享交换体系等基础设施,抓好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健全和创新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为此必须抓好相关制度设计,建立科学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采集、存储和管理信息的机制,以确保电子政务建设的长效和支持系统及其信息来源稳定运行的常态化机制。[page]
(四)抓住根本,以提升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核心
要继续确立新时期电子政务的核心就是提升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要点:①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②满足基本尊严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③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
电子政务的推进,必须能够促进政务部门行政体制改革,客观上也能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电子政务也能够进一步改变政务部门传统运行方式。以2011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全民热议为例,公众的热议被集中反映在全国人大网站的意见征集栏中,最终形成了新方案,得到了大多数公众的好评。电子政务促进了传统政务活动的变革,改变了以往层层审批、控制、管制中整个流程缓慢、透明度较低和单向沟通的状态,为公众及时了解政务服务进程和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参与或提交政务服务申请以及与政务部门的双向互动提供了可能。
下一步要进一步丰富政务部门管理功能,真正体现电子政务发展深化融合、服务创新的特点,使电子政务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明确,成为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助推力,成为造就高效、透明、廉洁政府的赋能器,这就绝不仅限于技术应用,需要其他改革措施同步推进。
电子政务的逐步深化是一个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管理、提升服务、适应变革的过程。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的深度应用,其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提升管理效率和促进民主价值的提升,电子政务最核心、最本质的内涵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政府以最有效率和效益的方式完成其业务活动,履行其职责,实现其法定功能。电子政务应该是信息化环境下现代政府的自觉转型。从全能、粗放、管制、低效的政府向法治、精细、服务、高效的政府转变。
新时期体现电子政务功效的重点就是要通过电子政务进一步改善和创新公共管理,不仅仅在于改善政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业务办理的准确性,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能够在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清晰界定责任,避免推诿扯皮,切实提高协同工作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通过电子政务推进各级政务部门创新履职和创新行政管理方法,创立全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缩减中间管理层、拓宽管理幅度、改进政府绩效。
新时期电子政务还必须着力提高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水平。决策是决策者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对若干备选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行动方案的过程。通过推动新时期电子政务,应该大力促进各级政务部门科学决策,具体包括:
①确立正确的决策目标。依靠电子政务建立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和知识库,建立有前瞻性和得当的决策目标。
②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决策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系统及时采集和存储的大量准确信息,使决策变得简单化,可操作化,从而可大大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③促进决策的民主化。通过电子政务及网络,可以使广大民众随时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及时向政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大大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
④提高决策的实效性。通过辅助决策系统,比选方案,分析机遇,避免风险,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五)顺应潮流,加强社会管理、传播先进文化
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模式层出不穷的创新,给传统的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是新时期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众所周知,转型期在各阶层民众中认识与机遇的巨大差异,通过网络发酵和放大,给新时期各级政务部门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冲突和威胁。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是在工业社会中形成的,必须通过电子政务改变和革新传统管理形态、模式和方法,实现操作执行层与高层决策层的直接信息沟通,从而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实现科学决策和柔性应对,以舒缓社会压力,应对挑战,因此,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今天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要积极主动地正确应对新型媒体,例如博客、轻博客与微博、短信、即时通信等新兴应用的挑战,争取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机遇。
要通过电子政务促进网络先进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使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成为网上文化传播的主流。改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加快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加强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将文化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加强互联网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推动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五、结论
电子政务不仅仅是改进管理的战术工具,更为重要的是促进政府转型的战略举措,电子政务深化发展的大趋势就是要深化融合服务创新,因此必须先行创新观念,大力推动协调机制建立,要更加注重效益和效果,促进政府管理创新。从而使电子政务对促进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更加显著,电子政务使核心政务业务支撑的广度和深度达到较高水平,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走一条立足国情、讲求实效、面向信息社会未来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