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由大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主办,CIO时代学院协办,CIO时代APP承办的“2018无锡城市发展论坛暨CIO时代中国行无锡站”在无锡太湖饭店隆重召开。来自业界的专家学者、知名CIO、优秀厂商齐聚无锡,围绕本次论坛主题"数字化转型助力商业变革",共同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商业变革的战略、方法、实践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与分享。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活动上发表了题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再次来到无锡,参加这样一个很有特点的会议,就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谈一点我的看法。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个词并不新,大概有五六年的时间了,但相比于其他概念,它还新一点。我们今天讲数字化转型,讲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但是一到具体的企业,尤其是把企业当成一个整体,而不是里面挑几个特别厉害的之外,那就是不会、不敢、不想。第二个问题就是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说不到一起去。中国话之间的翻译和理解比英语和中文同声传译还要难,相互之间听不懂。这个是目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所以远远没有想象的美好,往前走就行了。

  一、怎么走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条路究竟是怎么走的?我从九个典型例子来讲。

  1、从手工到机械化

  今天的企业是什么样子?什么起点?往什么方向走?它的第一步走在哪儿?跟我们很多人想象的完全不同,今天制造业、服务业、农业、2.0以下的企业占了2/3以上,就业人口的总人数里面,80%的人在2.0以下。所以数字化的转型,第一步是如何从手工变成由机械来支持,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江南文人墨客原来很喜欢用油纸伞,《白蛇传》里面的许仙就有这样一把伞,伞骨一定是人装的,因为伞骨很多很细。一直到前年的什么时候,才由机械来代替。

  雕刻在数字化进程上走的特别快,因为中国的木工家具雕刻是很费工夫的,但这几年家具上面的雕刻全部是机器做的。所以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各行各业,包括服务业,如何使得从手工变成机械。而这个过程是什么?关键是手的动作和加工过程的思考过程变成可以生成模型和算法的数据链,并通过重复得到验证。这串东西有的是数字,有的是文字描述,有的是图形。然后就可以归纳出模型,归纳出机件运动的过程,过程有控制。

  从追求数量的增长变成质量的发展,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转变就过不去,靠这样的手工你怎么能转变?怎么能提升前沿劳动生产力?怎么能和那些国家正在进行的变革竞争?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又怎么和那些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竞争?所以这是我们最迫切的事情,而做这样的事情,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做。

  2、给机械逐步增加数字功能、半自动化

  那么到了2.0,有机械了还不行。我们要让机械加上数字,加上传感器,要变成我们一个人原来一台机器,变成能控制两台机器,让机器的利用率能够提升怎么做?这也是这一年来在做的事情。IT人和年轻人比较多,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会到现在才想到要做?很简单,加几个传感器,然后在加工轴承的机舱上做了一个小的类似于机顶盒的东西往边上一放,通过传感器采集过来的信息进行调控。就那么简单的事情,使得一个人能管两台车床。这台车床原来要半小时预热,现在可以自动控制,人没到,先预热。所以车床的利用率提升了,劳动力减少了,整个企业全员劳动生产力提升了20%,成本大体上降低了20%,劳动力提升30%。如此简单的事情,这就是数字化,是最经典的数字化。今天还有多少生产过程需要把这样的2.0一步一步,还不是一步到3.0去。为什么不买一台先进的数机床就行了?企业如果把现在的机床一扔,买数控机床后面就是企业关门,这个企业就没了。因为它根本买不起,买就是让它死掉。新买的那个是不是就能够占有市场呢?不是,因为你的成本比现在这个方式高。

  什么叫数字化转型?就是在中国这个实际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结构下,一步一步往前走。如果想的很高,结果一定是摔的很重。只有这样一步,一个台阶往前走,才能走过去。

  商业和制造业不一样,制造业是最经典的重资产。商业资产也重,房子也很贵,但是没关系,尽管商业换一换,房子还是这房子。但是制造业不是,制造业的设备不能用了,它这个就变成零了。

  3、从机械化到自动化

  第三种是什么呢?是从机械化了到人在机械的设备上、生产线上来操作,变成人没有了,这套生产线自动化。现在已经有超过10家企业专门提供自动化生产线,不是再买一台一台设备了,而是卖整个自动化生产线,甚至卖整个车间。全部都给你弄好了,但是要知道,制造业很多东西是不标准的,所以有很多的数量,很标准的东西,那这些企业就给你提供了,但是不标准的东西没人给你提供。今天标准的东西是没钱买,不标准的东西是做不来,所以为什么刚才说传统企业家不会、不敢、不想呢?就是这个原因,有现成的我们买不起,没现成的我不会做,所以叫不敢、不想、不为。

  在企业里面,人连设备、软件、控制系统全部自己研制,二十几个人,两年生产,投产以后,两年之内投资就全部回收。有人说这是不是不典型?其实制造业大部分是这种状态,产品整个加工的过程都是特殊化的。

  4、自动化生产线的逐步优化

  有一个企业,花大价钱买了18套完全自动化的生产装备,但买的这个设备不是为你专门定制的,在整个过程中有一道工艺是必须人做的,所以整个车间里面全自动,一个人没有,在另外能看得见的地方,一般就要一百五六十人,驻一个及其简单的动作的人做,他买不来。然后问两件事情:第一,这个能不能自动化?第二,谁能做?我告诉他,自动化一点都不困难,第二能做的人还不少。一套生产线、一个设备买过来了,企业的创新做什么?企业继续做什么?很简单,就是要把这个设备、这条生产线的效用发挥到极致。制造业也一样,装备买过来了,生产也过来了,要把它优化,怎么优化?也是数字化转型,这个数字化转型怎么实现?很简单,就是要当有心人。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加工环境,不同的质量要求和不同的产量要求,通过长年累月的一次一次积累,当积累到足够多的数量的时候,聪明人就会发现这里面有规律可以优化,基于数据,这个优化永远是领导想要而没人做的事情。

  5、从高水平机械装备车间到无人车间

  复杂制造用的设备很先进,全部是高档数控机床,但因为它负责制造还要人来操作,所以一个车间100多台数控设备,结果加下来五六百个工人。这个车间数字化转型要变到数字车间、无人车间、智能车间,叫什么名字没关系。言而总之,一般这一两百个人,一个一个减少就是数字化,就是无人化,就是智能化。其实这个过程跟木工雕刻变成木工车床是完全一样的,就是把人的动作和人操作的思考,把它变成数字、文本的描述、图像,由这些东西来变成机械能操作的模型、动作、过程。

  6、传统制造到柔性制造、定制生产

  制造业柔性制造、定制生产是最高境界,但是对零售业不是好消息,因为零售环节没了。

  服装的生产线,布是手工裁的,动的是电动缝纫机,但所有上面全部是手操作的。工人用电动缝纫机把这衣服一件一件做出来,但是在挂钩上挂的衣服前后没有两件是相同的,都是一件对一件,然后加的还是纸条子。从量客户的身体数字开始,到实际生产、包装、检测,最后送过去,是完整的数据。这里面数据一点都不能错,这叫数字化转型。所以传统的生产能力和数字一结合,它的商业模式就变了。

  7、建筑业、农业如何从简单机械到自动化

  即使在今天,建筑工人、泥瓦工、钢筋工、装配工等,基本上都生产出机器人,这个能力是有的。为什么不换呢?建筑工人合算还是用类似的机器人合算?这是成本的考量,所以机器换人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市场行为。什么叫市场行为?是用机器比用人成本要低。那么建筑工人到今天为止,依然是用人比用机器成本要低,所以建筑工地都是2.0,机器人都没用。今天的建筑工地一线路工人50岁以下的人寥寥无几,会出现两个状态:成本上升,工资付的多。

  今天农业机械化的成分已经比较高了,有一半的耕地是在丘陵半山区,机械化很难。所以我们面临着比建筑业更严峻的局面,始终问三个问题:第一,我们自己的孩子还愿意当农民吗?第二,80后的大部分、90后、00后农村出来的,会农活吗?第三,这些人还愿意回去吗?结论是极其清楚的,都是不愿意,农业怎么办?必须得做,这个过程即使跟工业非标过程一样,只是说标准化的,因为有商业利润,所以有人去做。这些到今天还没有商业利润,所以没人去做,技术路线即使没有什么差距。

  8、餐饮业如何从手工为主增加数字和智能

  一个端盘子的机器人是摆设还是真正用的?结果发现既是摆设,又是能真正用的。它能用,但是没用。是什么原因?也是成本的考量。餐饮业的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比零售业还要往后靠一靠。

  9、养老产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今天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很小,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的收入还不够高;二是养老究竟到哪儿?养老院成天看着病人,隔不几天就有人去太平间去了,这个环境谁能受得了?所以一定会居家养老,有保姆,有特殊护理,这种模式必然会走上有若干个机器人来完成所有的家庭护理相关的事情。这个产业规模很大,而且这个进程极其之快,因为中国“少子化”和“老龄化”是全球独有的,因为我们经历了将近40年的计划生育年代。

  数字化转型就是在这样一个今天具体的台阶上往前走,在今天特定的需求下往前走。这样走和互联网思维是完全不同的,大数据对解决这些问题一点用处都没有,没有人工智能之前,机器人都在走着。所以实际上讲那么多例子,不是一些很时髦的概念能解决的,那么究竟怎么才能做?

  二、怎么看

  经常用这个图,下面是铁轨,既代表工业能力,也代表发展方向要转轨,上面是数字,转轨过程中什么最基本的?就是数字化的信息加进来了,但是怎么加?这个机器和人怎么结合?这是我们需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今天很多人就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要跳出这个概念山去看一看,这些是所有的企业家、学者要面对的问题。

  1、工业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融合

  人类社会,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一个社会产品怎么生产?社会供给决定了需求,需求又反过来决定了供给,那么这个实际的供求状态和社会的生产服务形态,是谁在决定的?这倒不是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蒸汽机、电机、电话、电报出来以后就改变了,确确实实技术在改变。

  今年面临着什么样的技术变化呢?业务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多人说是因为信息技术,还有很多人说是因为智能技术,但是从生产和技术体系的构成来看,我们从来不是后边的颠覆前面的,而是在前边的基础之上,一个一个叠加起来形成综合的能力。把这样的能力分割起来看,这就是天“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主要原因。

  今天手机的一次支付,是什么技术在支撑着?手机是工业技术造出来的,而且是机器先进、精炼的工业技术造出来的,今天的芯片是工业技术里面最精细的制造能力。一个手机如此之小,如此精巧,有那么多的功能,那是工业能力,不是算法,全部是工业能力。然后它必须有数字,有一条完整的数据链,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所以这样一个平台和数据链支撑这样一个过程的形成。手机导航里面有很高明的算法,就是这样三个东西合在一起,构成了实际的能力,所以看制造业,看零售业,看其它的行业,我们往前走,都是这三个能力。

  这三个技术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的概念,就是HCPS。HCPS,就是讲这三种技术构成的中国体系之下,整个社会走向什么状态?整个产业走向什么状态?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

  未来系什么样子?三个东西:物理系统、信息系统、人。人逐渐的把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交给信息系统,人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退出来,这就是发展过程和未来状态。未来状态是什么状态?很多地方不要人来参与了,所以说技术是根源。

  2、把握根本、提升核心竞争力

  今天太多企业家,包括民营企业,在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概念诱惑之下,忘了做任何事情是要把企业的竞争力放在核心地方,把能赚钱,能扩大市场占有的放在最前面。只为概念,却不为企业自身目的。

  3、具体、分类、分阶段:不同类型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看和互联网思维最大的不同,是所有的数字化转型都是具体的、分类的、分阶段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算法。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现实的条件,一步一步走下来,唯有检阅。信息网络流媒体点播电视剧的时候,它是根据你的请求和在网络机构上的位置来分配数据流。

  一个轴承厂得一个一个机顶盒贴上去,这个机床不贴就没有,所以一到具体的产业和互联网和信息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要用不同的方式。用同样的生产设备,生产同样的产品,数字化转型的路也不应该是一样的。这就是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具体,什么叫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这个脚印省一个都不行。

  4、关键是融合

  HCPS观念就是三种技术融合在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所以核心就是融合,我们今天只强调一个方向,而不讲融合,对任何企业家来说都可能是一个灾难。汽车有刮痕,得补一补,信息怎么能把这个刮狠去掉呢?原则的问题只能用原则来解决,物质的问题只能用物理规律来解决,而数字的问题用数字规律来解决,两个东西混在一起是不可能的。

  5、严重滞后的是高质量小数据建设

  在今天数字化转型中,最落后腿的是什么?就是高质量的小数据,什么是高质量小数据?什么叫大数据?凡是把数据集中起来,从里面再找解决什么问题。小数据是什么?面临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什么数据,这个数据该从哪儿来,就从哪儿来,就把它建起来解决问题,这叫小数据。

  今天刚才讲的九个例子,全部是小数据,没有一个大数据,都必须建起来才行,现成的数据是没用的,要按照这个问题来具体化的解决,围绕着这道工艺,建了这个数据,才能实现数字化的转型。

  不管是学数学还是自动化,得有三个能力:看见是什么算法,知道是什么函数,知道通过什么东西才能用恰当的参数,知道这个力度和精度,买哪些零部件组装起来,变成可用的设备。这个小数据都是靠建设起来的,买也买不来,互联网下载也下不来。

  6、决策的核心是解决问题、价值导向

  我们要想数字化转型,问题定下来以后,把这个数据建设起来,然后找到恰当的人,问题就解决了。我们不会、不敢、不想,最根本的问题的是数据的认识。企业家有好多事情要做,数字化转型也有好多事情做,把资源、人、钱先投到哪个上面去?新的问题很简单,就是把你最想解决的问题和解决之后投入产出是合算的这样问题先做。对任何新技术、新概念,问四个问题:第一,你真的需要吗?第二,给你介绍的技术概念能实现吗?三,实现这个功能和小伙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第四,你再比较一下哪个是最合适的。那么这样,基本上就不会产生今天很多企业家拿着钱不当钱。

  人脸识别和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是两码事,人脸识别一定要用深度神经网络这个方法吗?这也是两码事,因为深度神经网络和人脸是一定有错的,没有错是不可能的,就像软件一定有错一样,这是它的基础算法决定的。但是认错不要紧,譬如说可以用它抓逃犯,人脸识别一下抓出来三五个人抓到了,也许这里面有七个逃犯,它只抓到五个,没关系,成效很高。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今天确确实实是大部分企业是不会、不敢、不想,要变到敢想、敢为,还得擅为。我们确实需要认真的思考,把在概念和技术这个迷惘的山岭中间,真正做到自己需要的。


       附1:全国重点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数据分析报告

  本报告合集共计15份,报告中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各地各级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统计渠道,从政府管控、社会治理、数字化服务、信息公开等维度开展数据采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涉及的重点城市包含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河南省、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

image.png

  附2: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image.png

  附3: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 

责任编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