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链接回看年会视频
11月26-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舟山国脉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年度改革创新研讨盛会(第16年)——“2020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召开,以“十四五前瞻与智治社会建设”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部委、省、市、区县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主流媒体千余人参会。
本文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研究员于11月27日上午在“2020智慧中国年会”分论坛“新基建赋能数字社会——平台战略篇”上的演讲,演讲主题为“城市发展新阶段与政策方向”,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 冯奎」
我们现在都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结合我的研究领域,今天与大家共同讨论城市迈向2.0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数字化转型在其中的意义。
城市从1.0迈向2.0阶段
我们都生活在城市当中。城市并不完美,但是如果没有城市,就是完全不美。到2035年,要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等系列远景目标,我认为这些实现这些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有赖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城市集聚70%以上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中心。未来要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也有赖于城市资源的带动,有赖于城乡融合发展,所以要高度重视城市的问题。城市发展目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的阶段怎么看待?我觉得笼统上说,就是从全面小康社会阶段的1.0版,转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2.0版。
从城市型社会的初级阶段到城市型社会的发达阶段、高级阶段,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矛盾。如新型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全球的疫情并没有结束;一系列的城市病还困扰着我们,包括急性病、慢性病,如一场暴雨会让很多城市露出原形;城市的分化还是比较严重,城乡矛盾非常突出等等。
从1.0迈向2.0阶段,将有许多变化。比如,在城市发展1.0阶段,城市追求速度、规模增长,强调竞争、经济发展、主要满足户籍人口发展需要,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觉得不发展、不增长就不安全,主要依托传统要素。但在城市化2.0阶段,就有变化与提升,把品质放在了重要地位,城市群、都市圈是发展的主要形态,强调的不是城市之间单打独斗,而是协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强调包容性、集约式发展。发展既要靠传统要素,更要靠新的要素,要把这几种不同的要素结合起来。另外,就是更是重视城市系统的安全。
面向未来,城市怎么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能不能让生活更美好?这中间是要打问号的,这是我们从1.0向2.0阶段迈进所处的一个现实状况。
划出城市化2.0阶段的底线、连线与射线
城市化2.0阶段,面临许多问题。在我看来,有三个突出问题值得进一步重视:
一是及格分的问题。城市化2.0阶段,要提高城市品质。但现在有的研究者和有的地方政府把品质等同于“高大上”,等同于湖边富人区的别墅与CBD的繁华,我认为它们只是城市品质中一部分,但不全面,甚至不是主要部分。研究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城市品质问题,要对中国城市的现状有全面了解。中国有大量的人口刚刚迈过绝对贫困的贫困线,还面临大量存在的相对贫困的问题。很多人要进城,进城以后还要面临居住等困难问题。城市面积扩张、体量做大的背后,是粗放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中国的城市既要修“塔尖”,更要筑牢“塔身”“塔基”“塔底” ,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提高宜居宜业等方面,要补齐短板,先达到及格标准。这些才是品质根本与主体所在。探讨城市品质不要理想化,不能认为一部分富人的需求、一部分城市CBD的外形就代表了城市品质。
二是1与0的问题。看中央“十二五建议”到“十三五建议”再到“十四五建议”,“安全”出现的频次不断上升。这里面的变化值得值视。迈向现代化新征程,不怕慢就怕“站”,所谓的“站”就是暂停或停止,就是按下暂停键。这次疫情,很多地方就面临被按下暂停键风险,这样的风险包括灾害、疫情、战争、公共事件等等。只要发展它就是1后面几个0的问题,但是如果不发展被按下暂停键,就是0。因此,1和0的问题就是系统防范城市风险的问题,就是城市综合安全的问题。
三是从60分到90分的问题。这需要找到新的资源和技术路线。目前,我国有些地方发展实际上陷入了困境。比如有些城市和区域,五年前人均生产总值就是6000美元,现在还是6000美元。放眼全国来看,如果我们要建成现代化国家,意味着在很多指标上要和现代化国家去比较,我们国家一些大城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地均产出、产出强度等实际上距离现代化国家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目前的生态品质、环境容量却已经接近天花板。仅仅依靠传统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的投入,不能帮助我们从60分迈向90分。新发展需要新的资源与技术路线,数字经济发展是未来必由之路。
未来城市之路怎么走?我认为需要划出三条线。一是底线,二是过去与现在城市之间的连线,三是未来发展之路也就是射线。要画出连线和射线,并不是把过去所推崇的城市发展抛在脑后,而是要找到未来发展更加明确的方向,要有更高的发展标准。中央《建议》中,更加强调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基础目标,首次提出韧性城市建设的要求,突出数字化、智慧化的未来方向,这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
数字中心城市是下步争夺的焦点
中国城市化的形态,加速形成于数字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这是与既有发达经济体城市化形态不同之处。
数字化将加速形成城市群与都市圈。城市群和都市圈是城市未来发展最大的结构性潜能所在区域。城市群、都市圈中的各类城市和小城镇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并不是一堆小土豆,它是葡萄藤,城市之间要有联系、要互联互通。数字化是实现联系的重要途径,数字化的城市群、都市圈,数字化的经济带、数字化的流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数字中心城市将成为未来争夺的焦点。中国未来会有一些数字中心城市,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现在都提出建设数字中心城市,这是对中心城市内涵的新的认识。整体而言,对于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来说,中国还应该有更多富有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在这些中心城市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内容和方向。对于有志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来说,这是巨大的机遇,也充满挑战。
数字化高度发达的一些社区将会涌现。这些小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数字化集成应用的场景,有利于引领和带动数字化转型。具体形态有数字小镇、数字社区等等,它们都努力成为数字节点空间。
城市空间的演变会不会因为数字社会的来临而有根本的变化?到目前还看不出来。但数字力量变化值得高度重视。数字力量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正从外因变量变成内因变量,最后会重塑未来城市的内容与形式。这是迷人之处,也暗藏诸多治理上的问题。
2020智慧中国年会新闻专场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注:获取更多会议资讯及嘉宾演讲资料,欢迎登录“2020智慧中国年会官网”,或关注“国脉数字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