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链接回看年会视频
11月26-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舟山国脉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年度改革创新研讨盛会(第16年)——“2020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召开,以“十四五前瞻与智治社会建设”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部委、省、市、区县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主流媒体千余人参会。
本文系仙桃大数据与物联网创新学院轮值院长李潮于11月27日上午在“2020智慧中国年会”上的“新基建赋能数字社会——平台战略篇”分论坛上的演讲,演讲主题为“产教研一体化的数智化园区实践”,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仙桃大数据与物联网创新学院轮值院长李潮」
这次给大家分享的是产学研一体化的数智化园区实践,我们是一个学院,同时我们也是按照数字化园区进行设计和运作的,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下我们具体的一些工作情况。
我的分享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概述。
第二,仙桃学院: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
第三,青青社区:数智化新型园区。
第四,走向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一、数字经济发展概述
我们现在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创新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工业经济时代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通过生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创造价值积累财富,到数据时代:数据、算法、智能等推动数据经济创新发展,去满足个性化定制和创新发展的需求。
同时我们现在围绕“三元空间”在开展工作,我们现在的工作、生活从物质世界已经衍生到数字世界,同时物质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交叉融合也会对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新的体验。人和机器正在共同进化,虚实结合,不断融合,所以我们叫做三元空间。
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我们学院来说最重要的是管理理论与算法算力,我们的系统越来越复杂,如果我们没有更好的管理理论的突破,没有更好的算力、更好的算法,我们是很难去做到更精准的管理、更科学的服务。
(一)发展机理
在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机理是云计算、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方法是新业态新模式迭代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促进数据融通、资源流动和价值共享,实现配置优化、效率提升和社会协同。
(二)经济思想
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动力源,模型算法是发动机,我们学院有非常多数学方面的专家,主要是去解决社会生活和企业生产问题里需要的算法的问题。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人工智能是生产力,区块链是生产关系,物联网作为个性化的基础设施嵌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5G与云计算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生产工具,这是数字经济时代我们自己的基本经济思想。
在技术和时代大的变革下,这两个问题愈发的凸显,一个是科技经济“两张皮”;另一个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去建这样一个学院,不断去践行我们的思想理念,我们想要做的是尝试去探索解决这两个问题。
(三)创新新模式: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
我们作为创新型学院,做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到技术创新,到产业创新,它是要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
我们现在提出创新的新模式即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以前由于社会需求出现,我们要推动我们的科研,大部分还是国家资金,由资金转化而来的科研成果发到了西方,西方的一些科技公司将其做成了新的产品、新的设备,而当我们有需要的时候,则再进口,我们要花两次钱去解决自己的需求。
现在我们有自己的科研,从自主科研达到产业转化,以产业需求来引导科研,并形成我们自己的产品和设备,形成自己的成果,既要出口也要满足社会需求,国内外双循环。这个是跟以前存在非常大的不同,特别是在学术界和科技界。
(四)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工业经济时代,希望通过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提高老师业务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制造企业提供人才,解决教育人才培养滞后于新产业技术变革这一紧迫的现实问题,服务“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等。是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背景下,高校教育希望通过借助企业为教育赋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合格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业对掌握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的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逐渐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要素发生了改变,要素资源从原来的土地、资本、劳动力,增加到人才、技术、数据,企业希望高等教育引领产业发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从职业教育到了全部的高等教育,合作模式从校企合作这种点对点的发展到了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已经是产业倒逼教育,社会需求倒逼教育,我们国家提出希望通过产学研融合去推动创新,这是以经济模式变革为分界线提出来的。
产学研一体化解决科技与经济、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两张皮问题,整个教育体系与整个产业系统发展方式的变革,是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设计,是国家整个产业系统与整个教育系统融合,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仙桃学院: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
重庆仙桃大数据学院是由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和渝北区人民政府联合发起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公益性教育机构。我们秉持人与智已成为最核心最稀缺发展要素之理念,以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为使命,汇聚全球高端科教与产业人士,产学研用一体化运作,面向智能产业、数字经济与智慧社会,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等新兴业务。
(一)仙桃学院介绍
仙桃学院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会议中心、多媒体中心、办公大楼、双创中心、认证中心、教学大楼和青年公寓七栋独立大楼,是集科研教育培训、创新创业创造、研学观光体验多功能于一体的数智化园区。虽然小,但是它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多。以前我们要创造100个亿的产值,可能就需要一两千亩地,但数字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可能我们在这样几栋小楼就可能创造10个亿甚至100个亿的营收。
(二)产学研一体化数智化园区
我们正在做很多数智化时代一个企业,一个园区需要的探索工作,包括网络协同,数智化人力资源,共享企业大学,共享人力资源,应用数学研究院和新型数智化园区等。
今年的疫情对内外部的工作及合作伙伴的合作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通过网络去解决工作。我们以线下为核心,但网络是我们需要进行延伸的工具。此外数字化人力资源也是我们的核心,我们未来的人每天要创造的价值是我们需要评估的,如果没有办法评估出人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我们在网上协同就很难鉴定和分享。
对于千亿级大公司来说,他们可能有企业大学组织,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是没有能力、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做的企业大学的,但是他们又急需共享企业大学。我们正在跟地方政府商谈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从人才培养到创新管理、咨询到研学体验共享大学。
(三)实践产学研一体化
第一,教培业务。用数字化、智能化来识人、育人、用人、服务人作为生命线和业务链,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到产业培育业务闭环的基础与起点。识人育人是人才培养,用人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服务人是三生社区,生产生活生态新型社区。
第二,智慧决策。用嵌套分割方法建立CPS系统,数字孪生空间,实现决策大脑统筹下的全流程数字化与全系统智能化。
第三,传感与物联。智能传感网,是硬件体系与物联网操作系统软件体系共同组成的,包括硬件接入,数据治理,系统运维和网信安全。
第四,软件与设计。天地之间的人,指的是各种数字化的业务。软件与设计是人机互动的桥梁,未来的世界物联网万物互联人机互动,人机物相连。软件与设计除了是人机互动的桥梁之外,也是数智化发展的基础能力和重要工具。
1+3体系与三位一体能力
没有好的科研就没有好的创新人才培养,没有好的产业项目科研就不能落地,没有产业嵌套,技术和人才培养就是空中楼阁。
产学研一体化在于人才培养是有产业依托的,在工业领域、信息技术领域和软件开发领域形成1+3的体系。对于新型人才,我们希望他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即数字技术的学习掌握,同时具备三方面的能力:研发能力、项目能力、教学能力的三位一体功能。我们很多企业或者学校的人是单一能力的,他很难做到理解技术、理解产业、理解人才培养。
就像我们现在的学校,为什么说老师能够把课教好、把知识教好,但是培养的人到了社会、企业以后还是觉得有所欠缺,就在于缺乏对产业的认知,对社会价值的认知。如果你不知道价值在哪里,很难去思考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四)人才体系
我们培养的人才分三个方向,每个方向有四种:
第一,四新人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
第二,四专人才。即技术经纪人、产品经理、软件开发和智能设计人才。
我们很多科技成果没有办法转化,科技成果、创新创业是有客观规律的,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去研究和培养,是很难凭着自己的想象去实现科学成果转化。科学成果转化或者技术成果落地的时候,产品经理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服务都要通过软件开发去实现,现在全国软件开发者统计结果大概是600万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智能化的这些技术嵌入到了各行各业,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除了全职的这些软件人员以外,具有软件能力能够掌握一些开发工具、应用开发平台的人会超过1500万人,我们的生产企业和研发企业,每天都会有新的需求产生。如果不具备软甲能力,企业很难快速响应社会需求和自身需求。最后是智能设计,软硬件一体化之后智能设计会有非常大的变革。
第三,四化人才。包括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产业化。
这三类人才在培养逻辑上符合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先具备四新人才,然后才能成为四专人才,最后推动四化建设。
(五)师资体系
为了实践我们的使命,解决两张皮和脱皮的问题,我们有三类师资,依托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全球创新体系,线上线下汇聚全球顶尖科技产业资源。这三类老师的功能定位不同:一类是院士专家,主要传授新思想、新理论与前沿技术,帮助大家开脑洞、开眼界,打开大家的思想认知格局;一类是产业导师,传授产业经验、应用技术与实战指导;一类是学院教师,传授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工具,并负责教学过程的协调组织管理。
(六)教培体系
接下来主要分享下我们的几大教培体系:
1.3+1教培体系,即由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和评价体系构成的一套科学、系统、模块化的人才培养系统。是学院基于知识图谱研究,围绕新型人才培养和使用,以知识体系为核心,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知识、技能、工具等,同时对其进行模块化处理。在知识体系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可轻松实现课程研发并形成课程体系;依据课程体系配备专家导师、学院教师和产业导师组成的师资体系。以知识、课程和师资三个体系为基础,结合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又可以延伸研发出相应的评价体系。3+1教培体系是学院认知能力、研究创新和应用开发能力的高度浓缩,是学院高端性、前沿性的最佳体现。
我们今年从全球招募了30多个硕士研究生,线上线下都在做3+1教培体系。未来教育是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推荐的,所以要把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模块化,将这些模块结合标准文件对知识图谱的脉络进行分割。我们会先给学生搭建一个框架,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在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之上提升个性化自服务。
2.TSE教培模式,是跟企业和高校合作的模式。通过知识自学+技能培训+项目实操的模式,大规模、快速度、系统化与低成本培养两化融合型复合创新人才,满足社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用人需求。因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变化非常快,若只是老师去教,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紧跟时代前沿技术。而且现在互联网发展非常快,新的技术出来之后在开源社区、线上平台都有非常多的新技术。如果你不具备自学能力,是很难在这个时代成为一个能够紧跟时代的人。
所以我们一直是传递这样一个理念,我帮你搭框架、梳理脉络,但是这些学习需要你自己做。最多能够教你的是怎么去系统化进行研学,这个过程是需要自己去做的。
3.三合一研学组织,是我们在跟企业合作的时候,经过实践而设计出来的一种模式。由企业员工、学院数智化项目组成员、在校大学生组成研学组织形成产业创新团队,规模化培养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企业的人代表产业经验,代表需求,代表他对于产业的认知;学校的人代表前沿技术、互联网技术;我们代表的是数字化管理的思想理念,将这三种人合到一起,能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青青社区:数智化新型园区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数字化园区——青青社区,这块我会分享四部分: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园区高效运作
人类活动的数据化,从大数据到智能化;点状智能化与个体(企业)的进化;系统智能化与整体(园区)的进化
系统智能化与整体(园区)的进化——CPS建模:对于系统智能化,需要做CPS理论的建模,这是信息系统物理的建模。不管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园区以及今天的每个人,我们其实可以把每个人、每个设备当作单元级模型进行建模。
在企业里的每个人功能不同;对于同样的事,我们的产能不同;对于能生产同样产品的设备可能也不同。它在能耗上、质量上、效率上都不一样,我们对这些单元级的设备进行建模,对员工进行建模,需要评估价值,要对每个人有一个模型。
在单人级模型上我们可以把相似的同类,比如一个团队,一条产线进行建模,形成系统级的分析。对于产线建模以后可以对企业和对园区建模,如果能力足够,我们可以对一个城市甚至往更大的系统建模分析,形成一个全系统、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模型。
在正确的时间让正确的人和设备正确的去做正确的事,那你的效率和产能将会有极大的提升,形成极大的优化资源配置。对于我们传统的园区来说,可能我们很多东西还是靠人管理,但是对于数字化园区来讲,我们正在做的是把我们所有东西全部都数字化。
系统智能化与整体(园区)的进化——数字孪生
阶段一:按照线下实体的系统和要素,建立线上的系统镜像(与线下一致);搜集线下需求端与供给端数据;匹配供需数据后进行交付(可形成或不形成交易)。
阶段二:按照线下实体的系统的要素,在线上建立要素的镜像(只建要素不建系统);建立线上新系统(以线下系统为基础或全新皆可);将线下要素的镜像导入新系统进行模拟并生成反向控制线下要素的指令;线下要素重新按照线上系统的指令协同工作或完成服务过程.
我们所有运行运作在虚拟空间里通过我们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我们决策的大脑去分析,分析以后反馈给物理空间应该去做什么。首先要状态感知,然后要能够对于我感知到的这些数据进行梳理、清晰、实时的分析和决策,做出科学的判断,然后让物理的空间精准执行。
(二)线上线下协同
1.运作流程化、经验知识化、知识软件化、软件平台化
2.线上支持线下与远程协同办公
(三)终身学习与晋职进阶服务体系
1.大学生4+10服务
从准大学生到大学的四年到毕业后的十年,针对不同的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
2.共享企业大学
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渗透与赋能下,企业经验、知识、技术、管理尤其人力资源的内涵及外部经营环境都在快速变化。企业将进行一场持续性,循序渐进的,内驱的转型升级过程。企业迫切需要能为自身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结构提升的企业大学。
一方面,企业大学能够持续跟踪和分析国内外前沿先进技术发展,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满足企业对技术提升的需求,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另一方面,企业大学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进行人力资源赋能,组织内外资源研发课程,培养师资,积累经验,推动组织文化建设,打造学习氛围,为公司发展和员工成长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方案,为各个层次的员工设计针对性培训项目,持续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共享:行业经验、智力资源、设施渠道;
服务:未来发展咨询、数字化研学体验、人力资源提升。
(四)识人育人用人服务人的全链条新型园区
1.人才培养全流程数字化
2.人才画像与就业服务
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慧教育与精准就业平台,将每个学员的研学过程、项目实践过程和创新能力建立成全过程的动态化、数字化人才档案,依靠数智技术,实现对人才评估、价值评价和价值兑现的精准化、智能化、即时化,打造新型人才服务体系。
3.数字化人力资源价值评估
我们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进行员工工作评估、员工情感评估及员工的关联分析。一个人在一个企业里面会跟很多部门和人相互关联,通过分析与观察这个关联图,他是否跟对应的部门在正确的时间发生了观点。如果没有的话,可能这中间就有一些问题,这是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企业都很感兴趣。
四、走向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数字经济时代有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逻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产生数据、跑数据、处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反馈到各行各业和生活的各个端点,在物理世界实现精准的执行,这个是我们在技术上,包括现在出现的区块链,来确保数据在流转过程中的权益。
对于数字经济来说,首先我们是要采集数据。比如说在政府领域国脉集团做了非常多,怎么去设计数据的框架,怎么去制定数据的标准,怎么去处理治理。我们要从算法建模开始,不管教育领域、消费领域、医疗领域,针对不同的场景设计不同的算法,这些算法的智能化是要通过软件开发去实践再去赋能各行各业。
在产业上,有算法建模的技术、数据元、元数据库这些,包括数据的处理、场景的研究,算法建模的服务。在人才链上,其实社会上存量人才非常少,而且缺口越来越大,这也是因为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本身已经脱节。围绕这些产业痛点我们会去配置创新的技术,配置资金,形成新的创新团队,新的产业链条,这是我们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发展的逻辑。
我们现在做的人才培养、工业智能化、智能传感和智能决策大脑都是是为了能够支持数字经济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智能传感与物联领域方面,最近大家都意识到传感也是关键卡脖子问题,没有传感器,数据就无法采集。在这之上是安全、可信的操作系统,再上面是各行各业的应用层的操作系统,最顶层是智能决策的复杂系统的优化。
一个企业到一个园区再到一个城市,是越来越复杂的,这个不是人的经验或者说传统的信息化软件能解决的,需要新的底层技术,需要新的系统架构,需要新的顶层智慧大脑。
我们是一个学院也是新型的数字经济下的园区,我们的愿景是众生互助,万物互联,希望我们影响教育,引领发展,去构建终生学习的社区,最后气象万千。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我的分享!
2020智慧中国年会新闻专场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注:获取更多会议资讯及嘉宾演讲资料,欢迎登录“2020智慧中国年会官网”,或关注“国脉数字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