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信息构建的国内外现状
信息构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是19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90年代末期得到广泛推崇和快速发展的一种信息组织和管理的理论。其基本含义是:组织信息和设计信息环境、信息空间或信息体系结构,以满足需求者的信息需求、实现他们与信息交互的目标的一门艺术和科学。它包括调查、分析、设计和执行过程,涉及到组织、标识、导航和搜索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帮助人们成功地发现和管理信息。
信息构建自90年代末期以来受到了各方瞩目,发展势头迅猛,甚至其理论的创始者Richard Surl Wurman先生对它似乎在一夜之间风靡世界的情形也始料不及。美国信息科学技术协会(ASIST)自2000年以来连续7年召开专门的IA峰会(Summit),对IA的研究从最初的含义理解和探讨逐步深入到对IA实践的理论指导,学会还成立的专门的IA兴趣小组,会刊也出版了IA专集,对一个专门问题这样的重视程度在学会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以从事信息构建工作为职业的人自称信息建筑师
(information architect),很多的人特别是从事网站设计、网站编辑、网络开发、软件开发、信息系统设计、项目管理、网站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人们都以拥有此头衔为荣耀。《纽约时报》2001年刊登的一条消息说,沃尔曼先生估计在美国今天有2万到10万人在他们的名片写着“信息建筑师”。此外,不仅在名片上,人们还在信笺上、网络上以及他们的网页上纷纷使用信息建筑师这个标签。美国业界预言:信息建筑师的职业将像医生一样普遍。台湾的一份资料表明,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设立CIA(信息构建主管)这个职位。
2、 信息构建理论对政府信息提供者的要求
信息构建的兴起和普及并不是偶然现象,它与我们这个社会日益恶化的信息环境问题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的不断加强,信息媒体的日益丰富多彩,信息的泛滥和污染现象无处不在,而社会在提供有用信息的能力上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加强。由于人们更多地依赖信息工作和生活,而大量的信息已经超出了人们吸收的能力,人们获得有用信息困难增大,社会普遍存在着信息焦虑。美国业界之所以把信息建筑师与医生相提并论,我想原因在于,医生可以医治病人身体上的疾病,而信息建筑师可以减轻人们心理上的信息焦虑。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构建理论的兴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对社会的影响面是广泛的。它会影响到与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和利用有关的任何学科如计算机科学、界面设计、人机交互、新闻传播、图书情报、信息系统、教育学等等。
信息构建理论对政府网站信息提供者而言,其要求在于:
1) 保证信息的可理解性
当前应该进一步研究信息的组织方式、展示方式、构成方式,使信息传递达到这样一种要求:对普通的信息用户而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信息不仅是能够得到的,而且是可以和容易理解的。
2) 将信息传播过程看作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
我们必须把传播信息的过程看作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即如果没有用户感知其中的信息、领悟其中的内容、理解和利用其中的信息,信息的传播过程就没有完成。用户是信息传播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他们要根据捕捉的信息结合自己头脑中知识结构,从信息符号、信息内容和信息结构中生成意义。信息创建者和信息传递者不能代替信息接收者的意义生成过程,他们只可以力图去分析和理解这个过程,并为此过程做好准备,促使这个过程的发生。
将信息传播过程看成是一个未完成或期待完成的过程还意味着:容纳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信息结构的优劣不仅仅以信息组织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作为评价标准,而要以信息的可用性、易用性、清晰性、可理解性为重要的标准。现代的信息系统是一个期待用户参与才能实现完美的系统输出的整体,因此从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维护、信息传输、到信息使用这样的信息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都要重视用户的要求、用户的体验和用户的感受。
3) 增强创建有用信息的能力
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一个事实:即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传输原始信号的能力,它使得我们的社会信息传输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很多人混淆了传输信息的能力与建立有益信息的能力之间的界限,以为只要能够拥有大量的信息便可以使人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目前应该开发的领域是:如何增长见识和增强能力,采取某种方式,促进对所传递信息的可感知性和可理解性,将数据转变为可用的信息,将信息转变为知识。而构建信息的结构和信息环境,促进信息理解的方式即属于一种创建有用信息的方式,信息构建结果可以促进用户对信息的感知,促进信息的深度检索和广度检索能力,促进对不同媒体和工具的认识和把握。[page]
4)信息组织不能只满足于信息的序化
沃尔曼先生认为:“当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有序是解决问题的良方。也就是说,如果能按照一种更为有序的方式发送信息,就可以使它更容易理解。事实上,顺序并不是理解的保障,而且有时恰恰相反。”沃尔曼先生是在为治疗“信息焦虑”提供方法时说这段话的,它给予笔者的联想和感触是:如果有序化并不能完全解决有益信息利用的困难,那么它对我们一直倡导的“信息的有序化是组织信息的目标”这个观念提出了挑战。
事实上,对于信息量巨大的信息集合,采用精确的信息序化方式的确不能解决信息理解困难的难题,以搜索引擎的输出结果为例,如果大量的结果是按照精确的字母顺序组织的,用户要判断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就很困难,实际上它增加了信息提取和利用的困难,而如果大量的结果能够按照面向任务的模糊组织方式组织,效果会比精确组织方案要好。由此,我们提出:信息组织追求的目标不是信息的精确有序,而是便于用户作出信息价值和相关性判断、便于用户提取和利用。在某些条件下这两者能够统一起来,表现为序化后的信息易于理解和判断,而在另一些条件下,这两者有冲突,表现为序化后的信息仍然难于理解和判断。
信息的组织方式、信息结构的设计方式将深深影响人们学习的过程和他们在广泛意义上获知知识的能力,这是对信息组织设计领域、对信息建筑师、对专业人士的真正的挑战。
5) 重视信息的展示方式
- 从信息接受的感性方面看
现代科学技术为人类提供了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当人们的信息内容传递和接收的技术问题逐步被解决以后,信息传递和接收过程中人的精神的、感性的方面因素成为了主要的矛盾。尽管比起内容传递而言,这种感性的东西比较难以把握,但是利用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社会学的一些方法仍然能够掌握其中的规律。信息接受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除了知识匹配等理性的因素起作用外,感性的东西如情绪、感受等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呈现信息或传送信息的方式会影响人们接收和解释信息的方式,也会影响信息内容的传递效果。既然如此,信息传播就不能单纯注意如何将信息内容传送出去,而要重视信息的呈现方式。
情报学过去所研究的信息传递侧重于对内容的传递,今后的信息传递应该将信息的呈现形式也要考虑进来。
- 从人的注意力资源利用看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是一个串行信息处理系统而不是并行信息处理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人只能执行一个信息处理过程,而不能同时执行多个信息处理过程,所以人在接收信息时最基本的特征是选择性和指向性。
美国学者理查德。莱汉姆(Richard A.Lanham)在《注意力经济学》一文中说“经济学研究的稀缺资源分配现在是指信息。但是,我们现在已经被信息所淹没,我们与信息的关系就像我们就着消防龙头喝水。在这篇文章中,莱汉姆还从艺术的角度对注意力经济作了分析,他说任何当代艺术,其核心都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我们现在生活在信息富集时代,信息的总量已经超出了个人能吸纳的限度,通常我们所采取的解决办法是忽略我们身边的多数信息,只取用其中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条件下,对于信息的捕捉而言,注意力资源成为了宝贵的稀缺资源。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对信息经济而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方面信息很容易复制,信息通道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个人的注意力通道却依然像过去一样狭窄。网络环境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便利,往往更容易让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停地转换注意力。要想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需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提高用户对信息的感知度,帮助用户判断和分析。
信息构建的研究已经注意到了信息的表达、展示、信息界面设计等方面的艺术性、人性化问题,我们可以将这种理念引入到政府信息传播问题上,应该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注意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改变过去的比较注重科学性和学术性,而不注重信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的信息传播方式,引进艺术的、人性化的手段,促进信息的感知度和可理解性。
3、 信息构建思想在政府网站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构建思想在网站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而言,可以在它的指导下,建立网站的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和搜索系统,以及设计控制词汇表等,这样便于形成一个优化的信息空间,让网站中的信息有用和可用;可以在它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形成网站建设的策略和设计过程,这样便于建造一个的具体网站。
在此我们讨论其中的两个问题:
3.1 如何让信息更清晰、更易于理解?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对“理解”的定义是“我们把这种我们由外在感官所给予的符号而去认识内在的思想的过程称之为理解”。在一般的意义上,理解就是对被理解的内容的知晓和领悟。被理解的内容是通过信息的载体传递给接受者的,在认知活动中,理解的实质就是对信息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信息内容的认识、领悟和了解。
理解是信息构建的核心概念之一,正因为如此,信息构建的创始人沃尔曼先生才强调说,他的一生从26岁开始所从事的唯一的职业就是“让信息可理解”;万维网的信息构建理论的实质也是如何建立一个便于理解和利用的网站。[page]
如何让信息更清晰、更易于理解呢?我想最基本的是要通过各种技术和技巧达到以下目标:
1) 要简洁不要复杂
爱因斯坦说:“事情应该越简单越好,而不只是比较简单”,他利用简单性原则构造了相对论的质能量公式E=MC2,公式构造如此简单,但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却那么深刻。自然界是遵循逻辑简单性原则的,简单性原则也是我们逻辑思维、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可以遵循的一个法则。
同理,信息的序化和表达追求的一个目标应该是简洁实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时时处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需要信息建筑师们为他们作梳理和过滤,相对于复杂、紊乱的信息,人们更欢迎简洁实用的内容。
在网站方面,我们看到许多的网站一打开就感到信息铺天盖地,建设者们把东西全部摆放在主页上,生怕访问者看不到他们的好内容。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事与愿违,人们面对复杂的信息构成感到无从下手,不能简单明确地到达目标信息。
实际上网站信息的深度和宽度之间永远存在着一种矛盾,如果我们组织的信息内容太深,用户不喜欢那么深入去挖掘它们;如果我们的信息内容太宽,很多都摆在表面,用户对信息的选择有困难。网站可用性测试结果显示,在信息组织方面,深度为三次点击、宽度在七个选项左右是比较合适的组织方案。而在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大大违反这个原则的网站,其简单和清晰的性会大打折扣。
2) 要结构清晰不要混乱
政府网站清晰的信息结构有助于对信息位置、信息内容和信息整体构成的把握。信息结构对于促进信息的理解非常重要,比如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有助于让读者把握创作者的思路,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清晰的网站具有良好的可学习性,访问者能更快地明确信息所放置的位置。
3) 信息分组符合使用者的逻辑而不是创造者的逻辑;
构建信息的人们不能忘记这一点:信息虽然由创造者提供,但却是为使用者提供的。也许在创造者看来十分简单的知识,对使用者却是十分困惑的东西。比如在网站建设的早期,一些组织机构的网站常常用组织机构内部结构图作为组织信息的依据,这对于内部工作人员而言是明确的,而对于外部人员而言却是一个麻烦,由于不了解该组织机构的部门构成和职责分工,所以很难知道自己的信息在哪里找、要处理的事情由哪个部门办理。
目前政府网站的服务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通过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公民与政府打交道应该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而不是到网上去寻找政府的各个办事部门的网站去分头办理。比如新加坡政府网站的ecitizen center服务提供了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信息组织模式,将人从出生、入学、就业、结婚、生育,一直到死亡所要同政府打交道的行政手续提供一天24小时,每周7天的在线办理,同样,对于企业也提供从设立之初的法人登记到递交歇业通知为止的所有行政手续办理的在线化。以下是该网站的企业服务页面,按“计划你的企业、开始你的企业、管理你的企业和发展你的企业”这样的形式来组织信息,完全是使用者本位的信息提供方式。(图略)
4)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受
与用户交互的信息载体应该能够提供给用户良好的体验和感受,这样能保持用户的忠诚度和信任感。特别是在网站环境下,由于存在着激烈的相同或类似的信息竞争、加之决定用户的滞留或者离开是非常简单的鼠标点击之间,良好的用户体验更是吸引用户逗留和再度访问的法宝之一。
用户的体验是由网站的外表美观、技术完整、内容价值高、信息组织合理以及便于用户使用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
3.2 如何让信息以更具表现力的方式传递?
由于我们这个社会的信息超载和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注意力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们对信息表现力要求的改变一直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我们可以以传统图书的面目改观为例来说明这个现象。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即图书表现风格的变化明显,各种诸如漫画书、绘本图书等图文并茂的书籍大为走俏,即使传统的学术书籍:科技图书和教科书这类过去常常以严肃的面目出现的图书,也因为加入大量的图形、表格、案例、插入小资料等新表达方式,变得形式多样起来。而一些休闲性的小书,更是变得轻松活泼,一本荣获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畅销排行镑冠军、全球销量超过300万册、译成12种语言全球发行的畅销书《你今天心情不好吗?》竟只是一本对各种动物照片配有幽默、深邃含义的说明文字的小书。
此外,笔者在书店和图书馆中,发现大量的技术类书籍,过去是完全以严肃的面孔出现的,而现在,很多为大众设计的这类书籍是以“图解系列”、“傻瓜系列”的形式出现的。图解的手段过去主要使用的范围是产品说明手册、电子(线路)、软件设计(流程图)、建筑学(结构图)、几何学、普通数学教学、数理逻辑和非正式的问题解决等情况下使用,而现在它被推广至在更多的时候使用。
当前,有一种说法是科普图书进入了“读图时代”,学者们认为,在我国,这种“时代”的出现是以湖南科技出版社推出的大量配有图片的《科学的历程》为代表,以后有上海科普出版社的〈图说高新技术应用〉、江苏科技出版社的《世界科技发展史画廊》、红旗出版社的〈图解当代科技〉等读物,它们均图文并茂,颇受现代人们的青睐。
现在的图书内容在包含有大量深邃的技术难题的文本解释的同时,用风趣、幽默、图形、隐喻等多种手段来吸引读者,减少读者的认知困难。由于图书的发行追求大发行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读者的要求,因此,这些变化反映了人们新时期对信息获取的需求,也反映了人们对信息设计和信息构建的需求和信息建筑师的需要,其实质是反映了今天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人们对信息内容的设计和信息内容的表达方式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