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以下简称信创)和以工业软件为代表的国产软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正推动国产基础软硬件、关键应用系统从“不可用”发展为“可用”,并向“好用”演变,为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党政、能源、金融、工业等领域加快国产化进程,国产软件人才匮乏却成为发展的明显短板和关键掣肘。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带来《关于加快构建国产软件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
她建议,着力打造联合认证培训体系,推动各主流核心厂商统一职业认证和授权培训标准,做大信创培训市场,培养一批高水平讲师,做强信创培训师资。
深入推动信创产品普及应用
据信通院数据,2021年全国信创和国产软件人才需求缺口超过25万人,供给明显不足。因此,建议以行业需求和发展目标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培训体系,全力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
高等院校对国产信创产业的感知度和重视性不足,缺少学习、研究、应用、实验信创产品和国产软件的环境。国产软件基于我国自主技术体系进行集成创新,对从业者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多围绕Python、Oracle、MySQL、Synopsys等欧美工具开设计算机和软件专业课程,极少围绕信创、国产软件等重要领域开设课程。此外,高校信创产品的应用普及度也偏低,信创研究和工程实验条件匮乏,学生往往对国产软件、信创产业缺乏了解,影响国产软件产品的应用普及。
张英建议,聚焦高层次信创人才培养,完善高等院校信创专业和课程设置,着力构建新型信创人才培养体系。建议一是有关部门牵头实施高层次信创人才培养专项,制定相关人才梯度建设目标,推动高校专业学科建设,精准供给人才。二是通过专业赛事、行业论坛等各类活动和技术揭榜挂帅、搭建服务平台等多种举措,吸引高校专家和在校学生参与信创,引导人才择业。三是坚持“信创要从娃娃抓起”的发展理念,深入推动信创产品在小学、中学和各类高等院校的普及应用,打造人才生态。
联合认证培训体系,做强信创培训师资
国产软件的职业认证和技能培训体系尚不完备,导致从业人才出现结构性失衡,国产软件产业涉及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对科技攻关、技术研发、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实施运维等各类职业人才需求量巨大。目前,国内信创厂商的认证培训体系刚刚起步,信创职业培训市场仍不完善,导致系统集成和运维类人才缺口巨大,面临结构性紧缺。此外,培训市场体量难以做大,又反向影响了相关培训机构的课程研发和师资培养意向。
张英建议,聚焦高水平职业人才培训,以厂商、课程、师资为核心,加快建设职业授权认证培训体系。建议一是着力打造联合认证培训体系,推动各主流核心厂商统一职业认证和授权培训标准,做大信创培训市场。二是以行业用户单位的具体应用需求为牵引,推动厂商联合培训机构,形成一批信创核心课程体系,做优信创培训体系。三是重点强化信创职业培训人才,基于核心课程、紧缺领域,培养一批高水平讲师,做强信创培训师资。
鼓励领军企业与学校共建信创实验室
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学校缺乏与企业建设联合实验室、技术攻关中心等载体的意愿。软件产业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大量工程实践人才对国产软硬件进行开发和完善,也需要大量科学家集中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当前缺少推动学校与信创企业深入开展合作的创新激励机制,信创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等联合创新载体匮乏,难以将高校科研能力转换为产业应用能力,既不利于完善信创产品,也造成基础软硬件领域的顶尖研究人才紧缺。
张英建议,聚焦高科技核心人才育引,以产业关键领域、企业用人缺口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建议一是深化校企融合,鼓励领军企业与学校共建信创实验室,开展信创培训课,通过“引企入教”形成校企人才输送的需求匹配与技术成果校内孵化。二是创新专业共建方式方法,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所等主体开展广泛合作,基于实践验证与打磨科研成果,赋能千行百业。三是发挥市场主体能动性,鼓励校企基于技术创新孵化信创企业,鼓励校企兼职,实现人才的多向流动、联合培养。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